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的疗效观察

2011-03-06 10:32林海桐宁观林
河北医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体温重症住院

林海桐, 宁观林

(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 广东 吴川 524500)

重症中暑为夏季常见急症之一,该病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较高,若不及时处理往往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目前西医主要以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为主,但仍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在治疗重症中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中一直较为广泛。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09年 6月至 2010年 6月间在我院诊治的重症中暑患者 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第 5版重症中暑分型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25例,男 14例,女 11例,年龄 34-62岁,平均(50.21±2.42)岁;浅昏迷 15例,中重度昏迷 10例;热射病 9例、热衰竭 12例、热痉挛 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0.6-24h,平均(12.23±2.48)h;合并高血压 8例,心脏病 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慢性肝病 1例。对照组 25例,男 15例,女 10例,年龄 32-65岁,平均(50.34±2.45)岁;浅昏迷 14例,中重度昏迷 11例;热射病 10例、热衰竭 10例、热痉挛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0.5-22h,平均(12.28±2.40)h;合并高血压 7例,心脏病 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 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予紧急救治,包括物理降温、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快速静脉输液、抗休克及水化治疗;同时给予甘露醇加速尿脱水、碱化尿液、预防感染、催醒、稳定细胞膜、抗氧化剂予维生素 C、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动力、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医治疗,方剂组成如下:石膏 15g、知母 6g、银花 12g、连翘 12g、竹叶 10g、藿香 8g、水牛角 20g、西洋参 3g、菖蒲 6g、荷叶 4g、甘草 2g煎剂灌肠,每日 2次。观察患者神智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评定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2]:包括:①显效:患者在 4h内意识清醒,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均恢复正常,各项检验指标均正常。②有效:患者在 4h后,8h内意识清醒,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恢复正常,各项化验指标趋于正常。③差:患者在 8h后,12h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体温偏高、并有合并症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吸入性肺炎。以显效率 +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t检验、X2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神志、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神智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神志、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为 96.00%,对照组为 6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3 药物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

3 讨 论

中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是因人体在热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或在烈日下暴晒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的急性疾病,表现为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临床表现,为热应激症候群的总称。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其常见的诱因[3]。中暑患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据统计约为 20%-30%,尤其是年龄大于 50岁并伴有慢性基础疾病,入院前昏迷时间超过 3h,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者,病死率可高达 80%[1]。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仍欠理想。由于祖国医学的传统优势,使得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治疗重症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暑属中医学“暑厥”范畴,夏季暑气当令,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内郁化火故发热,灼蒸人体,汗为心之液,心主神明,汗液过泄,损伤心气,故暑厥患者出现神志昏迷;暑热之天,暑湿外犯,外邪内湿互结,气机升降失衡,肺不升清则呼吸不利,肾不降浊则可尿量减少,气滞则血瘀,瘀血不循经则出血。清泄暑热为本病的基本治则。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我们针对患者的病情辨证施治,方中石膏、知母为君药,二药为白虎汤的主要成分,暑入阳明,热蒸于内而亢于外,内外俱热,故以此二药清暑泄热,透邪外达;暑邪易耗气伤津,故加西洋参益气生津,银花、连翘、竹叶、荷叶、石膏、知母透泄暑热共为臣药;藿香化湿解暑、菖蒲化痰开窍、水牛角清热凉血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共奏清暑泄热、凉血解毒、清心开窍之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神智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案治疗重症中暑能迅速地促进患者神智及体温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能明显的提高治愈率。而且药物安全性评价未发现该方剂具有毒副作用,提示该治疗方案不但效果肯定,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1] 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5-986.

[2] 周晶.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 2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1):63.

[3] 谭晓风,丁颖,于晓华.中暑预防的研究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6):530-532.

猜你喜欢
体温重症住院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妈妈住院了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