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军 张耕 刘红艺 赵冬梅 阮海玲 刘美宏 贾卫平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 ~60%[1],抑郁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而且延缓脑卒中的康复,导致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4倍[2],因此,了解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对防治脑卒中后抑郁、提高疗效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195例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95例,均经临床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排除脑卒中前有抑郁症、严重精神障碍、失语和痴呆者。其中,男116例,女79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2±10)岁。
1.2 调查方法
1.2.1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SDS[3],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频度分4个等级(1、2、3、4分),各条目累计分/80为抑郁指数,指数范围为0.25~1.00,评分指数<0.50为无抑郁,≥0.50视为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0.70为重度抑郁。一般由患者自行填写,填表有困难者由护士协助完成。
1.2.2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又称BI)的评定 采用 Mahoney和 Barthel设计的 ADL,广泛用于脑卒中的临床试验[4]。评定内容包括大便、小便、梳妆、上厕所、进食、行走、穿衣等10个项目,ADL能力分级>60分为良,表示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为中,表示有功能障碍,稍有依赖,≤40分为差,表示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
1.2.3 自制的一般资料表调查 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发病部位、发病类型、医疗负担及家庭关系等。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抑郁的发生情况 195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PSD 74例(37.9%)。SDS评分情况见表1。
表1 195例脑卒中患者的SDS评分分布
2.2 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不论有无抑郁的脑卒中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发病类型诸方面差异均未见统计学(P>0.05),而生活自理能力差、文化程度较低、丧偶、医疗负担重及家庭关系差的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P<0.05)。而且,SDS评分与ADL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85,P<0.05),即日常生活能力越差,则抑郁的程度越严重。见表2、3。
表2 有无抑郁的脑卒中患者相关因素比较 例(%)
表3 PSD患者抑郁程度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分,±s
表3 PSD患者抑郁程度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分,±s
抑郁程度 SDS评分 ADL 评分轻度(n=36)0.56±0.18 64±12中度(n=32) 0.61±0.14 50±8重度(n=6)0.72±0.25 36±9
PSD指脑卒中发生后,除神经功能缺损外,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悲观、自罪、焦虑、淡漠、认知障碍等病症。是脑卒中后一个普遍而严重的并发症,本组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病率为37.9%,与国外报道的43%[5]及国内研究为34.2%[6]的发病率基本相似。
本文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调查表明,在人口学因素中,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者容易发生抑郁,这可能与其对疾病的认识及对预后的看法局限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同年龄和性别与抑郁的发生未见显著差异。从脑病变来看,病变部位和病变种类与抑郁的发生均无显著关系,关于病变部位与PSD发病的关系观点不一,有的认为左侧额叶病变与抑郁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发现老年脑卒中的左、右与双侧病变者未见差异,这可能与老年人双侧脑白质完整性均下降有关[7],在此基础上不同部位发生脑卒中,由于脑缺血、缺氧、脑水肿致脑实质损害、代谢紊乱、功能失调,影响神经通路和神经递质,更易导致抑郁。
总之,促进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因素有生活自理能力差,文化程度较低、丧偶、家庭关系紧张,医疗负担重等,为了更好地提高疗效,提出下列护理策略:(1)认真进行心理护理诊断,建立全方位的多元心理护理策略 收集PSD患者的主客观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三维结构中做出心理护理诊断,在药物治疗同时,配合生物-心理-环境-社会综合干预的多元心理护理策略,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2)加强护患沟通,纠正认知偏差 通过与患者交谈,给予真诚的安慰、支持、劝解、疏导及鼓励,针对恐惧悲观、焦虑急躁、丧失信心、睡眠紊乱、思维改变和自伤危险等,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3)挖掘内在动力,调动主观抗病能力指导患者树立清晰现实的目标和方向,挖掘患者的内在动力,建立成功的信念,调动其主观抗病能力及配合医护治疗的自觉性,使其成为治疗的积极参与者,达到自助的效果。(4)重塑健康行为,进行康复训练通过语言、表情、行为和暗示,调整和矫正患者的病态心理和异常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重塑健康的行为。(5)动员各种力量,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与患者周围的人沟通,动员家人和朋友共同关心、体贴、鼓励和帮助患者,使其感到很多人都在关心他、支持他,使家属配合,共同做好稳定患者情绪的工作。动员一切力量,给患者更多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1 Johson JL,Minarik PA,Nystrom KV,et al.Poststroke depression incidience and risk factors: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JNeurosci Nurs,2006,38:316-317.
2 Clark MS,Smith DS.The effects of depression and abnormal illness behaviour on outcome following rehabilitation from storke.Clink Rehabilo,1998,12:73-80.
3 张岛民主编.医学心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0-111,185-187.
4 Keith RA,Granger CV,Hamilton BB,et al.The fun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A new tool for rehabilitation.In:Eisenberg M,Griesiak R.Advances in clinical rehabilitation.New York:Springer Verlag,1987.6-18.5 Verdelho A,Henon H,Lebert E,et al.Depressive symptoms after stroke and relationship with dementia.Neurology,2004,62:905-911.
6 龙清,刘永珍,蔡卓基,等.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145-14.
7 寻广磊,陈晋东,赵靖平,等.首次发病未用药老年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