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43例临床特征分析

2011-03-02 08:36王建君
中外医疗 2011年21期
关键词:小脑单侧椎动脉

王建君

(湖南省地勘局418队职工医院(娄底418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小脑梗死43例临床特征分析

王建君

(湖南省地勘局418队职工医院(娄底418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目的 探讨与分析小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血管病变状况及其发病机制,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小脑梗死好发于男性,易发于50岁以上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房纤颤为小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主要以恶心呕吐、眩晕、头痛、共济失调、眼震及构音障碍为主。临床检查常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检查进行初步筛选,对不确定者或怀疑者则需给予头颅CT或MRI检查。结论 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其临床特征对其的诊断与治疗能提供有效的临床帮助。

小脑梗死 临床分析 脑疝

小脑梗死病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为了探讨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本文对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统计信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小脑梗死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证实为小脑梗死[1],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15例,男∶女为2.47∶1。年龄最小35岁,最大76岁,平均57.9岁,其中≥50岁者共38例,占73.08%。单侧小脑半球梗死14例,占26.92%;单侧小脑半球+蚓部梗死22例,占42.31%;双侧小脑半球+蚓部梗死11例,占21.15%;小脑梗死+枕叶、丘脑梗死5例,占9.62%。危险因素:高血脂32例,占61.54%;高血压23例,占44.2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5例,占28.85%;糖尿病8例,占15.38%;心房纤颤7例,占13.46%;有TIA发作史5例,占9.62%。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52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了解其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本组52例小脑梗死患者,其中亚急性起病11例,占21.15%;急性起病41例,占78.85%。其临床特征主要以恶心呕吐、眩晕、头痛、共济失调、眼震及构音障碍为主,详情见表1。

表1 52例小脑梗死的主要临床特征

2.2 影像学特征

2.2.1 颈部血管彩超 单侧椎动脉颅外段纤细,血流欠通畅:左侧12例,占23.08;右侧15例,占28.85%;单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70% 者10例,占19.23%;50%<单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70%者7例,占13.46%;锁骨下动脉盗血3例,占5.77%。

2.2.2 经颅多普勒检查 椎动脉起始段中重度狭窄11例,占21.15%;椎动脉远端中重度狭窄7例,占13.46%;基底动脉近端狭窄9例,占17.31%;基底动脉远端狭窄5例,占9.62%;大脑后动脉狭窄8例,占15.38%。

2.2.3 颅脑CT或MRI检查 经颅脑CT检查证实小脑梗死者23例;经颅脑CT检查不能确定或未发现为小脑梗死,后经MRI检查证实者14例;仅经MRI检查发现小脑梗死者15例。在14例经颅脑CT检查不能确定或未发现为小脑梗死者中,怀疑为后颅窝占位病变者6例,仅发现左额颞顶叶多发脑梗死者5例,未发现异常者3例,后经MRI检查证实均为小脑梗死。

3 治疗与预后

3.1 治疗

52例小脑梗死患者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如降纤、脱水、改善微循环、调控血压、稳定斑块、改善脑灌注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部分辅以康复训练。脱水以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改善微循环以血塞通0.4或舒血宁10mg与5%糖,静脉滴注;若有小脑扁桃体下疝及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则需加用速尿注射液40mg,与甘露醇交替使用,脱水药物使用4、5d后复查头颅CT,如占位效应减轻,停速尿注射液,仅用20%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

3.2 预后

52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愈(完全无后遗症)出院31例,占59.62%;好转18例,占34.62%;死亡3例,占5.77%;3例均死于脑疝。

4 讨论

4.1 病因及危险因素

小脑梗死为一种扩展性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因在解剖学上小脑与脑干紧密相邻,血液循环异常密切,使得当小脑梗死超过临界大小时易出现脑室受压。临床上认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房纤颤为小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冯敏等人在105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中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及卒中史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2],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此研究结果与本组研究结果相符。

4.2 临床特征

本组52例小脑梗死患者中男∶女为2.47∶1,≥50岁者共38例,占73.08%。研究表明小脑梗死更易发于男性,年龄好发于50岁以上者。其临床特征主要以恶心呕吐、眩晕、头痛、共济失调、眼震及构音障碍为主,多为急性起病。引起小脑梗死患者出现此类临床特征主要是因前庭神经核易受压,当其缺氧敏感时易出现此类症状或因继发脑干损害、脑干本身病变使得前庭系统受到影响而出现此类症状。本组中有1例双侧小脑半球梗死者在入院三天后死亡,其死亡原因可能与累及蚯蚓部且合并轻度梗阻性脑积水有关[3]。另外,梗死灶周围水肿压迫四脑室或下脑干背部也是造成小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4]。

4.3 影像学特征

颈部血管彩超可评估颅外段血管斑块与狭窄程度,本组52例患者中单侧椎动脉颅外段纤细,血流欠通畅:左侧12例,右侧15例;单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70%者10例,50%<单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70%者7例,锁骨下动脉盗血3例。经颅多普勒检查可通过检测颅底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音频特点及频谱形态[5],使得在颅脑CT未发现异常情况下,提供早期的动脉闭塞信息,其不仅能较好的反映痉挛缺血及脑动脉的狭窄的病理状态,还可以对侧支循管差异等多种因素进行较好的评价。本组中椎动脉起始段中重度狭窄11例,椎动脉远端中重度狭窄7例,基底动脉近端狭窄9例,基底动脉远端狭窄5例,大脑后动脉狭窄8例。颈部血管彩超与经颅多普勒检查因其价格低廉、检查时间短且均是无创血管检查,故临床上常用其作为筛查脑卒中高危患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检查手段。本组52例患者中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小脑梗死者仅23例,仅占44.23%;且有14例经颅脑CT检查不能确定或未发现为小脑梗死,后经MRI检查证实者14例。检查结果表明MRI的检出率比头颅CT更高,主要是因MRI检查对脑皮质和脑白质有较高的分辨率[6],且对组织内水含量变化非常敏感,使得其对小脑梗死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其可弥补头颅CT在缺血性脑梗死或脑干等后颅窝结构上的不足。因此,对有需求者可尽快给予MRI检查,使得其对病情的掌握与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帮助。

[1]庄晓荣,童绥君,林晓芳.小脑前下动脉梗死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探讨(附22侧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422~424.

[2]冯敏,魏云,丁梅.105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4):308~309.

[3]孙志华.小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0,22:327~328.

[4]江汉秋,刘群,范佳.小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64~66.

[5]曾啸雄,陈家玉,金炜.小脑梗死的外科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3):207.

[6]何志义,欧阳嶷,孟祥亚,等.年人小脑前下动脉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1):40~43.

R743

A

1674-0742(2011)07(c)-0027-02

2011-06-12

猜你喜欢
小脑单侧椎动脉
新生儿小脑发育与胎龄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动动小手和小脑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