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世琦,桑玉兰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行性发展的纤维化间质性疾病,其组织学变化符合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改变。IPF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因素与其发生发展有关。迄今仍无有效的药物能逆转IPF的自然过程及其终末结局[1]。近年来,中药在IPF治疗及预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将运用丹红注射液治疗IPF的资料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选82例住院IPF患者,IPF诊断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标准[2]。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岁;对照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岁。两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常规治疗给予相同方案,每日口服泼尼松0.5 mg/kg,4周后改为0.25 mg/kg,口服2周。治疗组同时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步长倍通,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呼吸情况、肺部啰音、血氧分压(PaO2)、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轻度咳嗽,每日≤10次,活动后气喘,肺部Velcro啰音明显减少或消,PaO2增加≥4 mmHg;有效:中度咳嗽,每日10次~20次,体力劳动气喘,深吸气时可闻及肺部Velcro啰音,PaO2增加<4 mmHg;无效:重度咳嗽,每日>20次,静息时气喘,平静呼吸时可闻及Velcro啰音,PaO2未增加或下降。
2.1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为6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PaO2、DLco指标检测 治疗前PaO2、DLco各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PaO2、Dlco指标结果比较( ±s)
表2 两组PaO2、Dlco指标结果比较( ±s)
?
IPF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进行性发展、基本上不可逆的病理改变,IPF患者诊断后5年病死率达到65%[3],严重威胁公众健康。随着对肺纤维化发病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内皮和上皮细胞损伤、Th1/Th2/Treg失衡、成纤维细胞增殖、成肌纤维细胞分化、ECM调节失衡、氧化应激以及凋亡等多种不同分子机制都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4]。例如,氧化剂通过干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导致前炎性核转录因子(如NF-κ B、AP-1)的激活,促使细胞合成并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bet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这些炎性介质又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或刺激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纤维,导致纤维化的形成。
丹红注射液的成分为丹参、红花。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软坚化结、改善肺部微循环和减少Ⅰ、Ⅲ、Ⅳ型胶原纤维含量,促进已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和重吸收,抗氧化等作用。董静等[5]应用丹参水煎液处理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发现,丹参可以通过抑制NF-κ B活化减轻肺组织病理损害。丹酚酸B是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之一,其结构中的酚羟基,可释放活性氢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陶艳艳等[6]发现,丹酚酸B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GF-β1受体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与纤维蛋白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蛋白的表达。因此,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丹参的抗纤维化作用是肯定的。凝血酶的活性在肺纤维化大鼠的肺泡灌洗液中明显升高,凝血酶具有促进FB有丝分裂,增强纤维蛋白对FB的增殖效应,也是多种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如TGF-β、PDGF、趋化因子及ECM如胶原、纤维结合素、黏蛋白的有力诱导者。而红花黄色素(safflow yellow,SY)是红花中的有效成分,属水溶性黄酮中查尔酮类物质。SY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所致血小板黏附、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而使血小板活化受到抑制,并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间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起到抗纤维化作用。在IPF发病分子机制方面,丹红注射液能从多个途径上发挥抑制作用,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为60.98%(P<0.05),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IPF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得到更好的缓解。并且两组治疗后,治疗组PaO2、DLco较对照组有更显著的升高(P<0.05)。丹红注射液治疗IPF患者的低氧状态可更有效纠正,并且肺功能得以更好改善。
[1] Antoniou KM,Alexandrakis MG,Siafakas NM,et al.Cytokine network in pathogenesis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Sarcoidosis Vasc Diffuse Lung Dis,2005,22:91-104.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7,25(7):387.
[3] Brown KK,Raghu G.M edical treatment for pulmonary fibrosis: Current trends,concepts,and prospects[J].Clin Chest M ed,2004, 25:759-772.
[4] Wy nn TA.Fibrotic disease and the T(H)1/T(H)2 paradigm[J]. Nat Rev Immunol,2004,4:583-594.
[5] 董静,罗桂林,苗维纳,等.丹参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病理变化和核因子-κ B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428-1431. [6] 陶艳艳,王晓玲 ,刘成海.丹酚酸B对NIH/3 T 3成纤维细胞TGF-β1/ERK胞内信号转导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 28(2):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