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
1出租
案例赏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鸿德农业合作社
2009年3月,巴彦淖尔市鸿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成立。合作社在土地流转方面采取了多种模式。合作社成立之始,110名农民把3500亩土地出租给合作社,双方签订了20年的合同。双方约定:农民每年每亩地可以获得600元,前10年内每3年上调一次流转费用,上调价格为每次每亩50元,流转费每年开春支付一次。这样,每亩地最高价格可达750元。10年后的流转费用根据市场土地流转价格执行,但不低于600元。
在土地流转方面,合作社还采取了返租倒包的形式。即合作社把流转来的部分土地统一建设大棚和其他种、养设施,以每栋温室、大棚每年5000元的价格承包给农户经营。
出租是指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大户、企业法人等承租方,出租的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承租方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出租方按年度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其中,有大户承租型、公司租赁型、返租倒包型等。
这种模式下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比较松散,在当前,这个模式在土地流转模式中所占的比例不大,据记者抽样调查大概能占到5%左右。
点评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完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选择其他的职业。并且,土地的有偿转让也让农民多了一个赚钱的途径。
模式
2入股
入股是指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在坚持承包户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在土地入股过程中,实行农村土地经营的双向选择(农民将土地入股给企业后,既可继续参与土地经营,也可不参与土地经营),农民凭借土地承包权可拥有企业股份,并可按股分红。
该形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产权清晰、利益直接,以价值形态形式把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确定下来,农民既是公司经营的参与者,也是利益的所有者,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新突破。这种模式下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相对而言比较紧密。
案例赏
“入股模式被看成合作社最高级形式,农民用土地作股加入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合作社未来的主要运营模式。目前很多合作社都选择采取这种方式来进行土地流转,这个模式在土地流转模式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据记者抽样调查大概能占到80%左右。”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土地合作社
徐庄土地合作社所采取的正是入股这种模式。在当地,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土地。在80年代分土地时,为把土地分得均匀,好地孬地都摊份,一块地十多户分摊,由于不能统一种植和管理,汛期排不出水,旱天浇不成地,种地机械用不上,全靠人力,广种薄收。这种状况下,农民很难从土地上致富。于是2008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徐庄土地合作社成立了。
合作社成立之初,规定社员可以按土地入股,一亩地就是一股,然后实行股金分红。但是,社员的土地质量不一,产出就不同。如果这样分红,对有些社员来说是不公平的。于是,合作社决定按对土地等级折标准股,按入股的多少进行保底分配和分红。标准股折算是:一级地一亩折一股,二级地1.2亩折一股,三级地1.5亩折一股。保底分配是:一股每年兑付300公斤小麦和300公斤玉米。在年底分红时,合作社社员除了可以获得600斤粮食,还可以获得600元分红。
甘肃庆阳宁县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宁县当地大多数农民都有种植西瓜的习惯,但是始终不能走出贫困。当地有种植大户因为产量大吸引到了外商,赚了大钱。这一现象激发了当地农民大面积种植西瓜的积极性,但是当初土地联产承包时,土地按肥瘠分配,每个农户都有好几块田地,而且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土地太零散,而规模种植西瓜却需要大块的土地,怎么办?土地流转给了他们一个出路。
2008年2月,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立,合作社的创立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6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0%。其中规模流转面积达到4.5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7%。
农民想要加入民生合作社,要有书面申请。申请批准后,农民以土地或现金入股,土地每亩为1股,农民可获得股金分红。入现金股的农户必须入土地股,否则不准许入社。
案例赏
云南省盐津津华竹产业专业合作社
2009年,津华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在滩头乡流转4830亩竹林基地,吸收社员835户。社员出闲置土地,合作社负责栽植和管护工作,并负责收购、加工和销售,所得利润农户占50%,合作社占50%。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当地95%的农户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在合作社打工,因为他们是土地的半个主人,在管护上会尽最大努力,合作社支付给社员劳务收入。
河北省辛集市民祥粮棉专业合作社
河北省辛集市民祥粮棉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8月。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大部分集中在辛集市张古庄镇南吕村。在南吕村,全村很多农户做机械、化工原料生意,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在外面打工一年能挣4万多元,所以当地人对土地的重视程度相对小一些。因此,很多地因为没有合理耕种,久而久之都荒废了。合作社便把这些地集中流转过来。
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每亩可作价600元或600斤粮食。600斤粮食,合作社分夏秋两季兑付给农民:夏季麦子收获后,合作社会兑付社员300斤麦子;秋季玉米收获后,合作社再兑付给社员300斤玉米。农民投入土地,合作社投入生产资料、机械、管理和雇工。每年的收成,合作社扣去土地作价和生产资料费用,剩下的利润合作社和农民对半分,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点评
在这种模式下,合作社的社员可以是大户,也可以是一般的农户,他们可以参与农业生产和分红,也可以只拿分红不参与农业生产。农民的收益介于土地股份制和企业租赁之间。这种模式让社员和合作社实现了双赢。
模式
3转包
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原承包方)负责。
这种模式下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比较特殊。农民可以把土地流转出去,同时,也可以和土地再次发生关系。不过,这种模式执行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当前,这种模式在土地流转中所占比例也不大,据记者抽样调查大概占到10%。
如果土地以转包的方式流转,一般需要外力的推动才比较容易实现。现在,很多地方的转包行为都是由政府来推动,农户自己组织流转的只能占到一小部分。
案例赏
政府参与型
江苏省阜宁县三灶镇前三灶村土地合作社
在江苏省阜宁县三灶镇,早几年,由于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种地的多是年长农民,土地产出一直比较低,对农民增收很不利。于是,镇里决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镇财政出一部分资金,加上县财政匹配给设施农业的资金,连同上级财政拨付给贫困户每人1000元的扶贫资金,一起投入到设施大棚中去,建成后的设施大棚向农民发包。发包的方式分“卖、租、送、股”四种:“卖”,即把建成的大棚出售给有实力的大户;“租”,即把大棚租赁给从外地打工返乡的农民,每亩大棚每年的租金在500元左右;“送”,即把大棚送给有劳动力、有种植经验而无经济实力的贫困户;“股”,指的是没有设施农业栽培经验的贫困户将人均1000元的扶贫款作为股本投入大棚,大棚由村组干部承包,贫困户可以每年分红。
浙江瑞安市伯特利粮食专业合作社
瑞安市伯特利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6月,由飞云镇林垟西湖村种大户陈庆福等7户农民发起组建,注册资金10万元,是一个以粮食和蔬菜种植销售服务为主的专业合作社。
在浙江瑞安,土地流转是为了支持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作为粮食主销区,瑞安市粮食约65%靠外地调入,单靠千家万户农民种植粮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积极性也不高。鉴于这种情况,当地的政府围绕促进粮食规模化经营,对土地流转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招投标式转包就是其中一种。通过招投标形式,以招投标价格把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给种粮大户。伯特利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土地就是以招投标式转包的方式获得。合作社以每亩160元的招投标价格承包, 每亩高出当地市场价10元至15元。
点评
由政府来推动土地流转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除了便于协调外,农民也可以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土地流转的合作社可获得很多的优惠政策。这对当地农业和合作社发展来说是比较难得的。
农户自我组织型
山东省泰安市
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北依汶河,地处平原,土质肥沃,历史上就有种植蔬菜的习惯。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方便管理,郑龙村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土地流转,带领村民进行有机蔬菜的规模种植。合作社目前已经流转了5900亩土地。在流转的土地中有2000多亩是其他村子的土地。这些外村的土地并不是郑龙村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直接从农民手中流转过来的,而是通过各村的其他合作社先进行流转,然后这些合作社再把流转来的土地整体交给郑龙村有机蔬菜合作社经营。一般情况下,郑龙村有机蔬菜合作社会与外村流转土地的合作社签署2-3年合同,这些流转土地会按照一亩地折算一股的比例进行入股,但是这部分土地只能获得股金收益,而不能获得分红。
点评
这种模式下,农民与合作社的合作已经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只要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大家都可以进行土地的流转。另外,采用合作社与另外一个合作社签订合同来进行土地流转,不仅改变了单个农户势单力薄的劣势,也为双方合作社的发展寻求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模式
4
托管
土地托管是指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农户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有较强统一经营能力的合作社,或者以市场方式向合作社购买所需服务,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实现农户与合作社双赢。
土地托管一般分为“全托”型和“半托”型两种模式。“全托”指农民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合作社兑付给农民租金或粮食,如果收成好再按比例与农民分红。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常年外出打工或无劳动能力的农户,他们将土地委托合作社全权管理,合作社实行从种到收全程服务。“半托”指合作社为农民种田提供劳务、农资等服务,收取一定费用,但种田收益全部归农民。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季节性在外打工和家庭劳动力不足或缺少技术的农户。
“
两种模式下,农民和土地的紧密关系有所不同。在“半托”型模式下,农民与自己土地的关系非常紧密;“全托”型模式下,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较之“半托”模式要松散一些。
这种模式在当前合作社中所占比例不大,据记者抽样调查大概能占到5%。
”
案例赏
山东省嘉祥县鸿运富民土地股份合作社
在山东嘉祥县,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当地的政府非常鼓励土地进行流转,鸿运富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现已流转土地8000多亩。原来鸿运富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土地流转只局限于本村,从今年开始,周边的村子也开始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预计到今年年底,合作社流转的土地有望突破2万亩。
在土地流转方面,合作社从农民的意愿及管理的要求出发,主要把土地流转模式定为“全托”、“半托”及“代管”三种。
在全托模式下,社员以土地入股,一亩地折算一股,在年底入社社员可以获得保底分配及股金分红,股金分红占合作社收益的60%以上。农户享受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产前,农民委托合作社统一确定种植项目与品种,统一采购农资产品;产中,合作社组织农民统一进行田间生产或由合作社收取一定费用组织人员进行生产;产后,合作社统一回收或组织农民统一销售农产品,并承诺产量如低于当年同等农作物产量,合作社给予补偿。
在“半托”模式下,农民与合作社的关系不是十分紧密,虽然这些农民是合作社的社员,但是他们不能参与年终的股金分红。他们的土地按照合作社的指导统一种植。不过,这些社员可以获得合作社提供的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灌溉、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服务,还可以从合作社获得低于市场价的农资等生产资料,期间所需要的花费由农户自己负责。“半托”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农民节省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收入。
案例赏
河北省辛集市民祥粮棉专业合作社
目前,辛集市民祥粮棉专业合作社已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在合作社内部也存在“全托”和“半托”的流转模式。
“全托”模式下,农民每亩地每年交给合作社800元,由合作社统一规划、耕种、经营。到麦收季节,合作社返给农户800斤小麦,玉米丰收的季节给农户800斤玉米。这种方式相当于农户交800元,买自己地里的800斤麦子和800斤玉米。不愿意要粮食的农户,合作社按市场价给农民返现,也可以选择拿粮证到指定的粮油店兑换其他杂粮。
这种方式,合作社可以用每亩地先期获得的800元来购买生产资料、农用机械,收成好的话赚一部分,收成不好再用其他费用来补上。这种方式也有难点,例如农民拿出一亩地的托管费800元不难,但是让农民拿出10亩地的托管费,农民就会担心万一经营不善,自己的钱收不回。因此,目前当地采用这种方式的农户还不多。
在“半托”模式下,合作社的社员可以享受到由合作社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耕机械、科学管理。等有了收成,农户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卖给合作社。在农村自己亲自耕种的农民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让他们在享受合作社的指导服务中对合作社产生信任,将来他们的体力无法保证耕种后,会非常乐意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
云南省盐津津华竹产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现有流转土地2.2万多亩。当地的农民主要依靠竹林获得收入,根据这样的现实情况,合作社采用了承包管护的模式来提高竹林的生产效益。2008年,合作社在滩头乡承包管护低产竹林4740亩,吸收社员322户。
承包管护方式是:农户提供现有低产竹林,合作社投资改造并制定竹材最低保护收购价300元/吨,投产后按农户占80%、合作社占20%比例分成,社员还可以享受二次返利。低产竹林的承包改造,扩大了竹林基地规模,提高了竹林单位面积产量,加快了竹产业发展进程。
总的来说,土地流转模式多种多样,合作社在开展土地流转时,要根据合作社的规划以及当地农业发展的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流转。当然,在流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农民的利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风险共担、利润共享,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原则,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不改变土地承包权,不改变农村土地用途等原则来进行土地流转,为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贡献。
点评
合作社实行托管来进行土地流转,既可以解决合作社用地难,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也确保了农民与自己土地的紧密联系,使生产效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