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背后:从“柳儿”解读普契尼

2011-02-27 02:38吴少华
艺术评论 2011年7期
关键词:图兰朵普契尼咏叹调

吴少华

普契尼

“柳儿”是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经典歌剧形象,《啊,主人听我说》、《你虽然冷酷无情》是柳儿在《图兰朵》里的经典唱段,从《图兰朵》首演到现在,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无论是歌剧本身,还是这两首著名的咏叹调都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往日的辉煌,反而成为经典一次次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歌剧舞台上。柳儿这个原作中并没有的角色,从虚构到成为图兰朵和卡拉夫的陪衬角色,再到成为一个经典的歌剧形象,无不体现出歌剧大师普契尼的神来之笔和独具匠心,可以说她是最典型的“普契尼式”的歌剧形象,也是普契尼本人钟爱的人物形象。

一、鲜活的歌剧形象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继威尔第之后出现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的一个重量级歌剧大师,他与其他伟大作曲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歌剧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说,“上帝用手指轻轻的碰了我一下,对我说:写歌剧!记住,只写歌剧!”[1]他一生共创作有12部歌剧,几乎部部经典,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的歌剧形象,从曼侬·莱斯科到咪咪,从巧巧桑到托斯卡再到柳儿,无不让人为之感动和震撼。值得注意的是,普契尼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女性为主要人物进行描写的,所以他的作品不像威尔第的作品那样具有辉煌的史诗性和英雄气概,而是呈现出一种细腻的抒情性特征,似乎他更加善于描写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具有善良品格、追求真爱的女性,和她们终究摆脱不了命运捉弄的悲剧人生。在这一领域,普契尼是无与伦比的大师,他擅长刻画强烈的恋情、温柔亲切、哀婉动人、生死离别的感情状态和歌剧氛围。那些被普契尼从生活中提取的女性经过高度典型化和充分戏剧化成为象柳儿一样的歌剧人物,更能够被观众所接受。正如居其宏在《歌剧美学纲论》中所说“歌剧人物是歌剧内容诸元素中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元素,是歌剧内容构成的中心环节”[2]。歌剧情节的开展,戏剧冲突的推进,人物性格的解释,各种艺术因素的有机结合和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都最终体现在歌剧形象上。可以说歌剧形象是歌剧作家情感精神和审美追求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受歌剧作家所处时代背景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的。

首先是歌剧作家时代背景因素的影响。普契尼生于十九世纪后半叶,那时的意大利已基本完成了统一的历史大业,如火如荼的的民族解放斗争和英雄奋斗事业已经成为过去,惊慌的人们也逐渐从战火的硝烟中走了出来。因此在普契尼的创作时期,意大利的文学文化思潮和人们所关注和欣赏的焦点已经逐渐远离了之前以英雄主义和重大的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作品。人们在享受和平生活带来的平静和安逸的同时,逐渐将注意力放在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现实生活中,更加关注人性本质和真实情感的描写。这就是不同的社会环境必然形成相应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审美。所以在文学艺术界出现了真实主义思潮。一批揭露社会矛盾,批判剥削制度的具有强烈的典型性、真实性和批判性的作品是那个时期的代表,比如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卡瓦罗的《丑角》。普契尼也受着这一时代和这一思潮的影响,但他是一个博采众长、善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智者,他也吸收了威尔第、瓦格纳、法国歌剧和德国歌剧的精华,总的说来,他是在继承和发展着传统的基础上创作着抒情歌剧。他的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聚焦在人性的本质和情感的细腻描写。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具有崇高理想的英雄式人物,但他却能让歌剧人物身上那些实实在在的浪漫因素表现得更加真实、平凡、细腻、动人,更加容易让人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其次是歌剧作家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普契尼的歌剧大部分都是以爱情为题材或者是以爱情为主要线索,剧中的人物几乎都要忍受着爱情的磨难和煎熬,要获得理想的爱情要通过死亡来检验,如果没有了爱,生命就没有意义。柳儿这一角色的诞生正是这种创作倾向的体现。普契尼显然很在意这个角色的塑造,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甚至在与世长辞之际仍在谱写柳儿之死。剧中柳儿虽然出身卑微,却对爱忠贞不渝,为了真爱甚至可以无私地牺牲生命来维护和成全所爱的人。透过这样一个原作中本没有的,几乎是普契尼个人构建起来的典型的“普契尼式”人物形象,充分体现出他对现实情感生活的悲观与无奈,以及潜在意识中的对真爱的追求与渴望。这一结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分析得出:1、对母亲深深的依恋。普契尼自幼丧父,是母亲独自一人将他们含辛茹苦的抚养长大,正是母亲的细心观察和精心培育才使得普契尼的音乐天赋得以发现和挖掘,在音乐道路上,母亲是普契尼的知音,他的成就离不开母亲的帮助和支持。他对母亲充满了深情的依恋和尊敬,使他一生都未摆脱失去母亲的痛苦。普契尼对母亲那份深深的感激与爱戴直接影响了他对作品艺术主题的确立以及对剧本与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塑造。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坚强、善良、温柔和完美的女性形象就是源自于他对母亲的尊敬。甚至在现实生活和作品创作中,他都在不停地寻求像母亲一样理想的女性。2、婚姻情感的不如意。普契尼对已故母亲的怀恋使他在生活中急于找一个精神上的依托,而现实生活中,普契尼的妻子艾维娜却生性嫉妒多疑,喜欢无端猜忌,而且对家庭和丈夫有着很强的支配欲,她轻视一切与音乐相关的活动,这使得普契尼无法与她沟通,甚至从来也没有把她当作自己精神生活的真正伴侣。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普契尼的情感生活蒙上了一层悲凉与忧伤。这也是之所以在他作品中会呈现出主人公追求真爱,但终究难逃爱情悲剧命运的原因所在吧。正如福楼拜所说的那样:“作家不会也不可能写任何题材的作品。并不是人在选题材,而是题材在选人。杰作的秘密就是题材与作者的性格高度一致”[3]。

二、经典的歌剧咏叹调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十分注重“人”在歌剧中的主导地位,即音乐的歌唱性。强调通过旋律的美感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音乐与人物、剧情的完整统一结合。在他的歌剧作品中,出色的旋律创作对女性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集中体现了他歌剧创作的成就与辉煌。大量脍炙人口的女高音咏叹调成为普契尼歌剧吸引观众的重要特点之一。优美细腻的旋律性和抒情性使普契尼创作的女高音咏叹调独具特色,同时也作为普契尼的标志成为国际歌剧舞台上的经典。

抒情性

普契尼的歌剧非常注重声音的抒情性,他的美学追求不是令人震撼而是使人感动。这和他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分不开的,普契尼的女主人公几乎都是社会中普通、甚至微不足道的角色,虽然她们温柔纤弱,却崇尚爱情具有为爱而死的精神力量,普契尼的创作恰恰抓住这一特质,形成了其咏叹调抒情而又刚柔相济的独有风格。本文以“柳儿”的两首咏叹调为例,需要先了解一下歌剧的故事梗概和两首咏叹调的演唱背景。《图兰朵》是一部三幕意大利歌剧,带有虚幻色彩,故事中有三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勇敢正直、智慧热情的鞑靼王子卡拉夫,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中国古代公主图兰朵,温柔善良、忠诚勇敢的鞑靼侍女柳儿。第一幕是戏剧矛盾冲突的出现:图兰多为祖先报仇,猜谜招亲,杀异域王子,卡拉夫为了爱情迎接挑战,柳儿为阻止卡拉夫,唱出《啊,主人听我说》含蓄表达爱意。第二幕是矛盾冲突的发展:卡拉夫王子猜出谜题,公主反悔,王子却为爱执着,以生命再做赌注。第三幕矛盾冲突的爆发、升级至解决:公主逮捕并逼迫老国王和柳儿说出王子的真实姓名,柳儿为使老国王免受刑罚、为保护王子的性命挺身而出,声称只有自己才知道王子的名字,在公主的严刑逼问下,柳儿为了保全心爱人的性命,成全王子对公主的爱,甘愿牺牲自己,于是对公主唱出了那首直接将歌剧推向高潮的咏叹调《你虽然冷酷无情》,预言公主冰冷的心终究会被王子的热情所熔化。之后夺过士兵的短刀,自杀身亡。终于图兰朵在卡拉夫的热吻和真情的感召下爱上了卡拉夫,黎明时,在皇宫前图兰朵向皇帝和臣民们宣布,她已知道王子的名字,那就是——“爱情”。 普契尼的抒情性风格使柳儿这两首篇幅不长的咏叹调极具感染力。他通常不做过多的前奏渲染,只是以器乐奏出的简短低音略加引导,以弱或中弱的力度要求在女高音声部的中、低声区开始柔和倾诉般的抒情。他的情感表达通常是有节制的、含蓄的,高潮的酝酿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逐步爆发出来。如柳儿在第一幕中劝阻心爱的卡拉夫不要去冒险猜谜时演唱的咏叹调《啊,主人听我说》,虽然要表现主人公无法掩饰的迫切和痛苦的心情,但作者仍然从平静起步,利用连绵不断的旋律逐渐上行,形成富有成效的倾向,逐步自然而又必然地将音高和情感推向高点,使激动人心的高潮顺理成章。又如柳儿在第三幕的最后一首咏叹调《你虽然冷酷无情》,一开始又采用平稳的低诉,隐含内力的同时积蓄着力量,渐走渐强,在主人公拔刀自刎的一刹那,完全爆发,音响的激荡,刚健有力,情感的渲染也随之达到了顶点,柳儿纤弱、温柔的艺术形象顿时因爱而变得英雄化、高大化,并引起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普契尼的抒情性创作手法使歌剧人物的内心刻画淋漓尽致。此外普契尼还较少在高潮形成前重复某个乐句或动机,更不会戏剧性地出现制高点,而多在高潮之前的上行音列中隐伏着内在的张力,蓄势待发,逐渐将音高和情感推向高潮。这种创作手法是形成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作品抒情风格的重要因素。

旋律性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非常注重音乐的旋律性,正如他本人所说:“没有新颖和刺激感情的旋律,就不可能有音乐。”旋律性是普契尼歌剧最显著也是最独特的风格,它流畅、优美、易于上口、便于记忆。他的旋律富于表情性,在人物塑造上,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表情的旋律特征,经典的旋律和歌剧形象几乎具有同样的艺术价值。特别是“柳儿”的咏叹调,在塑造这个典型的“普契尼式”的歌剧形象上,这位旋律大师驾驭音乐的娴熟技艺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柳儿的咏叹调《啊,主人听我说》,全曲为bG大调,但旋律的进行上却明显有模仿的中国五声调性风格的痕迹,虽然显得有些微弱和不成熟,却足以让旋律具有异域的新鲜气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每句结尾时采用了普契尼常用的旋律写作手法,级进式的进行,以同音反复结束,表现柳儿温柔的倾诉。在最后结尾出现了八度的上下大跳,表现了柳儿的痛苦和焦急。此外普契尼还喜欢在咏叹调中使用不同的拍子、多变的节奏,并巧妙地与各种伸缩性的速度变化相融合,创作出流畅而富有动感的美妙旋律,给人以含蓄婉转细腻悠长之感。

通过对“柳儿”这一鲜活的歌剧形象和她的两首经典咏叹调的综合分析,使我们了解了歌剧大师普契尼的艺术主张、审美追求和创作风格,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解读经典、研习经典,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和演绎大师的经典之作。

注释:

[1]居其宏:《歌剧美学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2]Adami Giuseppe, Letters of Giaeomo Pueesni, Milan: Phizadezphia, 1925, P.179.

[3]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01页。

猜你喜欢
图兰朵普契尼咏叹调
《图兰朵:魔咒缘起》: 金牌卡司难以挽救薄弱剧情
普契尼歌剧的戏剧性分析与解读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歌剧《图兰朵》的故事(三)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歌剧 《图兰朵》的故事(二)
歌剧《图兰朵》中女性人物对比研究李斐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
艺术比死亡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