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文,汪超,欧才维,辜云杰
(l.盐源县林业局,四川 盐源 6l5700;2.大竹县林业局,四川 大竹 635l00;3.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l008l)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别名椿甜树、椿阳树,为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5 m,胸径可达50 cm。其分布区大致在22°~42°N,l00°~l25°E之 间,我国北至辽宁,南到海南,西至甘肃,西南至滇黔,东到台湾的山地杂木林或疏林中都有香椿分布。四川主要分布在南江、彭县、茂县、都江堰、宝兴、小金、丹巴、康定、泸定、九龙、峨眉山、屏山、米易及达州地区[l]。
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及四川等省为香椿主产基地。其栽培历史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桃花心木”。同时,香椿是我国传统的木本蔬菜,风味独特,含多种营养素以及类黄酮、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
达州市大竹县是四川省香椿集中分布区和栽培区,但目前主栽品种大都是农家品种,育成的品种很少。这些农家品种表观性状较好,产量高,抗性强,适合栽培或作育种亲本,但对各香椿品种嫩芽营养成分分析的研究少见报道。为了挖掘更多的香椿优良的种质资源,充分发挥各个香椿产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本试验选择了大竹县8个香椿品种,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旨在了解各品种的营养品质,筛选出低糖、低脂肪、高蛋白以及维生素C含量高的香椿品种,以期为香椿育种和栽培以及研究椿芽营养品质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香椿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试验共选取大竹县香椿农家品种8个:红香椿、红叶椿、黑油椿、褐香椿、红油椿、青油椿、红芽绿香椿、薹椿。嫩芽生长7 a以后每个品种取l00 g分析测定。
可溶性糖含量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脂肪含量采用GB5009.6-85中的酸水解法;维生素C含量用钼蓝比色法测定测定[3~6]。以上分析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大竹县8种香椿的色、香、味、生长势、发芽期、营养、适口性和市场反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表l所示。
表l 8个品种香椿综合评比对照表
从表l所示,8个香椿品种小叶对数差异不明显,仅红芽绿香椿对数较多为8对~l6对,其余7个品种在7对~l3对之间。长成商品芽时间差异不明显,均在6 d~l4 d之间。
8个品种中维生素C、蛋白质、糖、脂肪含量差异明显。每l00 g鲜芽维生素C含量在53.8 mg~l l3 mg之间,平均维生素C含量为69.l25%,褐香椿含最低为53.8 mg,红香椿含量最高为l l3 mg。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为7.42 mg,变幅为5.22 mg~8.30 mg,红油椿含量最低,薹椿含量最高。8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在0~4.32%之间,平均含量为3.20%。其中红油椿和薹椿的可溶性糖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品种,为高糖品种,可性糖含量最低的品种是红香椿,为低糖品种。脂肪含量在0.6 mg~9.57 mg之间,平均含量为 7.l5 mg,含量最高的为青油椿9.50%,含量最低的为红叶椿仅为0.6 mg,与其他品种相差异均显著。
为了对香椿不同品种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对维生素C、蛋白质、糖、脂肪含量4个营养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分级。各营养指标以其平均数为基准向两侧等距分级,分级间距≈(最大值 -最小值)/分级数,按照高维生素C、蛋白质,低糖、低脂肪作为选择指标。其中维生素C、蛋白质由高到低划分,各个等级的指数值依次为 4,3,2,l,糖、脂肪由低到高划分,各个等级的指数值依次为4,3,2,l(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划分标准,求出每个品种营养指标所对应的指数值,将各项指数值累加得出不同品种的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指数。
表2 香椿品种营养品质的等级标准及指数值
表3不同香椿品种的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红香椿的综合评价指数最大(为l3),表明其综合营养品质最好,褐香椿的综合评价指数最小(为6),表明其综合营养品质最差。由综合评价指数可以看出,8个参试品种的综合营养品质依次为:红香椿>红叶椿>黑油椿>青油椿、红芽绿香椿、薹椿>红油椿>褐香椿。
8个测试香椿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以及脂肪含量差异明显。说明通过育种对改良这4种营养成分含量有较大潜力。8个香椿品种嫩芽4个品质性状单项分析来看,各品种均有其优缺点。其中红油椿和薹椿的可溶性糖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品种,为高糖品种,可性糖含量最低的品种是红香椿,为低糖品种;青油椿是高脂肪品种;红香椿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种。这些品种可作为单项营养指标含量高的育种亲本。营养品质综合评价表明,不同香椿品种的综合营养品质差异较大。以红香椿的综合营养品质最好;褐香椿的综合营养品质较差,青油椿、红芽绿香椿、薹椿的综合营养品质居中。综合营养品质好的品种可为香椿育种或加工提供广泛的育种资源。
本试验侧重于香椿嫩芽的营养品质比较,而对其余品质都未进行比较,有关其它品质的分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关于香椿嫩芽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有关不同营养成分的分级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l]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l997.
[2]吴艳霞.香椿芽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6(2):47 ~49.
[3]何照港.粮油籽粒品质及其分析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l985:l4.
[4]仝月澳,周厚基.果树营养诊断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l982:90~l02.
[5]周思源,王方安.水果、蔬菜及制品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l99l.
[6]李军.钼蓝比色法测定还原型维生素C[J].食品科学,2000,2l(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