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中的汉字编排研究

2011-02-26 11:46吴广辉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汉字设计师文字

刘 伟,吴广辉

(长春大学 美术学院,长春 130022)

汉字编排是指平面版式设计中所涉及的视觉传达与形式美感的问题。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合理、有效的方式,准确传达书籍的内容,并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文字在版式设计中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元素,字体除了具有其他元素共同的视觉形象语言外,更重要的是具体信息内容的承载体。能恰当得将之有机编排与整合,做到在表现形式中善于把握形势变化的程度,遵从基本的设计原则和视觉习惯;还要在整体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更要追求设计个性与形式美感以及形式、美感、功能的完美结合,从而提升作品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传播功能。

1 汉字编排的特殊性

中国的书籍从古代到现在基本上都采用面的编排模式,以面为主的形式直接表现为方形模式,它并不代表一种呆板,古书中从左至右的竖排版模式中偶尔有留白的虚空间的处理之处,版式设计中大胆地留出大片空白,是自在意识的体现。恰当、合理地留出空白,能传达出设计者高雅的审美趋向,打破死板呆滞的常规惯例,使版面通透、开朗、跳跃、清新,给读者在视觉上造成轻快、愉悦的刺激,目力因之得到松弛、小憩。当然,大片空白不可乱用,一旦空白,必须有呼应、有过渡,以免为形式而形式,造成版面空泛。这些编排中留有的空白,也正因为地域和语言的差异,被人们填充上不同的内容,在统一的民族语言——汉语之下,又分别展示出特有的地域编排差异。

英文编排容易成“段”,因为英文每个单词都有相当的横向长度,有时一个单词就相当于中文一句话的长度,单词之间是以空格作为区分,所以英文在排版时,哪怕是一句话,也大多作为“段”来考虑编排。而这点中文就完全不同,中文的每个字占的字符空间一样,非常规整,一句话的长度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拆成“段”来处理。所以中文在排版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上比不上英文,各种限制严格得多。

2 汉字编排起了连接声音和图形的作用

现代社会是个“读图”的时代。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图片或图形的作用及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汉字在编排的过程中,就如同一种活跃气氛的因子一样,游离在图片与图形之中穿插、往返,在人们浏览的过程中,捕捉人们的视线,激起人们的各种想象。

2.1 汉字编排与图形的关系

“意”在《说文解字》当中为:“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延伸出意匠、意图、意象等相关词语。汉字为“意”生“形”,以“形”表“意”。人们凭借对独特意味的“形”的理解将其转化为音与义的诉求,达到沟通与交流的目的。“音”与“义”的表现则依赖于“形”的构筑,对“形”的创造则应立足于汉字的渐进的演化。在现代的设计当中,人们很注重挖掘汉字内在所包含的信息。不惜选择各种形式来表达,人们或含蓄、或直接。其目的就是一个,即传达信息,沟通视知觉。在靳埭强先生的作品《自在》(图1)当中,运用大自然与生活中的视觉元素,结合书法文字,在随心所意的构图中探求诗意的新境界。书法文字“行”和“吃”与鞋子和树叶相结合,细细品位其中东方人诗意的表达方式,能够感受出走路时鞋子摩擦地面和虫子吃叶子时的“嚓嚓”的声音感受。在作品中没有直接选用道路和虫子的形态,而是选择了最能代表道路的鞋子和昆虫的叶子。当欣赏者观赏时,进行了一次心理沟通,以视觉形象触发内心感受,让人们自觉地进入到“声音”的感受当中。

2.2 汉字编排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古代人常沉醉于诗歌动听的吟唱之中,而欣赏它优雅感人的辞藻之美。这种吟唱有严格的格律,包括声韵、对仗、结构及字数等。格律以段落划归发音的节奏,它的设计基于发音、呼吸的节律、节奏,是一种理性的设计,各种灵感的创作都依附于这个秩序骨架之上。我们可以说这种艺术形式为最早的汉字编排对音乐旋律的间接反映。

许多设计师在设计中注重恢复汉字的声音感受。如杉浦康平、安尚秀、吕敬人等大师,就对如何开启书籍五感进行过认真的讨论。安先生认为文字并非仅仅表音释义,而是表示形式之外的“无形气韵”,尽管文字和书籍是传达信息的,但它却有无法解读的部分,这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的。他讲到:“与书籍、绘画相比,音乐一定更具有灵性。听音乐使人心魂震荡”。在这一观点上,杉浦康平先生与他的看法完全一致。他们认为书籍就像宇宙,它当中盛满了文字。这些文字、绘画或照片,还有噪声之间是邻接的、相依的。然而今天的文字似乎出现了问题,“读者失去了声音”,他们只能用眼睛读,不能转换成读者的声音,过去的文字很多是可以读出声的,而今天的文字大多都在纸上缄默不语。眼和口、眼和耳、眼和身体反映结合荡然无存了。

我们正在寻找这样一种可能,将乐谱中的音符替代为汉字,将字、句合理的断裂开来,最后形成一种跳动着音符的汉字。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汉字内部所发出的声音,对人们内心产生的感受完全体现在这种编排的形式当中(图2)。今天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们没有忘记汉字天生具有的灵性,在其实践中充分体验着汉字在文字编排设计上具有的可能性,乐在其中。音乐对于他们的启发是巨大的,他们使音乐与文字之间产生了通感,让声音活跃在字里行间,为我们今后继续开启汉字声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汉字与声音的关系

汉字本身便是用来纪录语言、传达信息的,在某些书籍之中,缺少了情感,冷冰冰的,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命活力。活跃在时尚前沿的设计师门,选择了一种新的形式,一种用形体和声音还原文字的方式。在刚古纸新出的三款纸品的演示中(图3),我们真正地领略了他们如何直接用声音形式表现汉字的。作品中,设计师选择了人体作为承载汉字的工具,用音乐旋律来表现纸的滑面、条纹、新概念。舞者借助音乐节拍用形体语言表现不同的情感内容,纸的性格就像舞蹈一样被设计师应用表现出不同的性格,所以我们借喻舞者,把纸的无声用有声影像去表现,演绎传达纸的生命,分别用不同的舞蹈内容传达不同性格的三款纸。被写在身体上的文字,如同被赋予了灵性和生命,跳跃在纸面上,唱出汉字的心声。

3 在编排中开启汉字声感

杉浦康平先生说:“一本书就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不是静止的,它是流动的,它要富有生命力,这样才能打动读者”。一册书捧在手中,手触及书页,翻阅纸张,书中所容纳的时间如鸟翼振翅伸展开去,阅读的速度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情绪也会微妙地波动起来。书就像是承载文字的宇宙,它纪录下了声音、音乐划过的痕迹,触动着读者的内心世界。我们要想合理开启汉字“声感”,就要借助这个庞大的载体。

3.1 利用汉字构成规律

《说文·序》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文者,物象之本”。这里的“物象”,是经过察象、取象、表象、非象的过程。是对世间物象的精辟的总结。总结物象的过程是一种联想、审美的过程。“在此种思维活动中,视觉意向是一种更加高级得多的媒介,这种视觉媒介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用于现状大都是二度和三度的。这比一度的语言媒介优越得多”。通过汉字形象化的字形,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文化的信息。汉字也在长时间的积累、演变的过程中衍生出许多相关的含义,是汉字的字形所蕴涵的内容信息,意义越发丰厚无比。这种思维方式加载在书籍当中,可称为巧妙的结合。

3.2 与图形样式相结合

“汉字的形美而悦目,声美而悦耳,意美而感心”。它是人们思想感情的图画形式,是纪录语言的视觉符号,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无疑是人们对文字图形不断创造与设计的过程。在现代的汉字艺术设计中,汉字作为载体的视觉化、媒介化的设计形式,未来传达的准确性与清晰性,常被以图形化的方式所表达,寻找恰当的图形,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由的构成和运动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设计家们打破以往的直线排版,或采用曲线或条状的线形进行空间排列,使书籍运动起来,伴随着“舞蹈”和“音乐”出现在读者面前。汉字在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视觉领域中获得了新的表现效果,如传统的符号存在于现代的版式排列之中;如以构成的方式将汉字重构,或亦字亦画,在辨识中产生意趣;如将习惯的“叙述”变为强烈的“表现”,或以表现来完成叙述;如用动态的非直线的构图,把词和字排在需要的位置上,或文字的“同时性”处理,抛弃了传统句子结构、文法和标点,又如设计意识的强调,使字的每一种变化都以创意性表达范围的扩大来实现,同时把它自身的变化融入“风格”、“潮流”、“前卫”的话语之中。

设计师常以一种轻松游戏的心态去做设计,或是故意将编排中的某些汉字变得模糊,减弱汉字本身的视觉性,或是拉大字号的对比,实现一种夸张的视觉放映,这些也正是设计家故意所为,现代的书艺与纸艺的结合,如将线装书、乐谱、报纸等进行拼贴、彩绘等。有的设计师甚至开始“违背”汉字的书写原则。将汉字笔画进行拆分,重新组合或重叠排列,形成一种看似认识但却读不懂的新形式,使人们的精神和视觉高度集中于编排空间当中,在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音乐感。对人们的心灵感受做出了弥补,再一次解释了“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之境。

3.3 利用多媒体技术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发展。新材料的运用、新印刷工艺的出现,使人们进一步发展了汉字视觉化的功能及其所潜在的信息传达的多种可能性。不同纹理的纸张,为汉字编排提升了气氛,在印刷中故意运用重叠、错排,“非理性”的错乱排列,体现出汉字的噪音、节奏等感觉。看似“无理取闹”却建立在合乎情理之上。各种现代技术条件正在进入设计的手法运用,汉字与摄影图片的结合,使汉字的装饰性变为某种真实感;复印、转印、印刷软片丰富了制作效果,增强了肌理感;偶然、残缺、不规则性元素渲染了汉字的生动感及另一种疑云的书法。

汉字“声感”的开启,需要先进的数码技术的支持,要求设计师掌握相关技术、电脑程序、软件操作等,需要了解所面临的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成为一个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接受者,不仅在视觉上接受汉字所需要表达的内容,更要在汉字的表现形式上,打开受众者的心扉,让其在心灵上参与设计过程与设计意图。

为此,设计师在编制信息符号时,不能忽略情感因素对于信息传达在理解与认知方面的作用,着力于与之相伴的深层次的文化与情感性因素的挖掘,将符号诉诸人的感官,进而诉诸人的内心情感和文化心理。

4 结论

总之,汉字的特殊性,让我们看到编排中的特殊要求,我们再一次回归到汉字的发展源头,寻找汉字的构成、造字方法,为今天的编排设计提供了各种形式和视觉传达方法。中国的汉字编排正以一个崭新的形式面对受众群体,她“欢声笑语”、“舞步翩翩”而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正在打动人们的心灵。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面对过量的视觉资讯,往往感到疲累,以至于心理容易产生视而不见的态度,这就要求设计师做设计时,要能够融入亲和的、人性的、自然的力量,以唤起观赏者内心的触动进而达到心灵感应。

[1] 杉浦康平.文字与设计[M].三联书店,2006.

[2] 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 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北京: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4] 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汉字设计师文字
小小设计师
文字的前世今生
设计师访谈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设计师的存在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种出来的“逍遥居”

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7期

长春大学学报的其它文章
视唱练耳与唱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