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十二五”抓好民生大问题
□唐剑锋
“十二五”开局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可置疑,“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金融危机等考验,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二五”怎么谋篇、怎么开局,是人们相当期盼的。人民群众热切希望“十二五”我国经济“更上一层楼”,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一位领导指出:“推进‘十二五’发展,必须顺应人民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像抓经济建设项目一样抓民生问题,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顺应人民的新期待”,应该成为“十二五”整体工作的新思路和一个重要抓手。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是衡量每个家庭幸福感的基本指标。因此,政府要在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上下功夫;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努力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保障劳动者在体面劳动中获得尊严。
当今,更多的人都在关注“人的尊严”。没有尊严的劳动,即便收入再多,都不会让人们有幸福和被尊敬的感觉。
劳动者的尊严,不仅在于有没有稳定的工作,有没有固定的收入,自己的劳动能否赢得尊敬,更需要社会公平与公正。每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岗位上,都是平等的,没有尊严的高低。即使是一个拾破烂者,在获得尊严方面,与各级领导干部也不应该有地位上的差别。这样才是社会的进步,才是尊严的体现。“不以权为贵”,“不以钱为贵”,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人人享受尊严的社会氛围。谁也没有资格歧视他人,谁也不能随便蔑视他人。一个尊敬人的社会,一个社会成员相互尊敬的社会,才是“包容”,才是大度,才是和谐。这也是幸福生活指数的一部分。
一个科技进步、物质丰裕、精神充实、生态舒适、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社会,人民群众才能放心、安心、舒心享受安居乐业的生活,才会由衷地感到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政府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十二五”将是发展进步速度更快的五年,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加快步伐的五年。但是,越是“超常规发展”,越是要注意“凡是关系人民群众重大利益的改革措施出台,都要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绝不能做违背民意、劳民伤财、增加群众负担的事”。为群众考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并不只是规划,并不只是说说,重要的是做,做好,做实。只有做好,才能让群众认可;只有做实,才更有说服力。
抓经济建设,容易出政绩,容易引起上级注意,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抓经济的积极性也都很高,这可以理解。但是,不把民生问题放到突出的位置上,不把抓民生问题放到和抓经济建设一样的高度,即便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却得不到化解,深层次问题依然很多,也是失败。因此,“十二五”期间能不能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对每个领导干部都是一种考验。各级干部绝不可忽视,民生问题多是实事、细事、小事、琐碎事,而抓好这些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叫好,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南县商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