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乃珊
中西文化其实大不相同,却又可以融合得那样好:各取所需,各尽所爱。
以过去不久的圣诞节为例,西方人的圣诞夜如中国的大年夜,是一家团圆在家里过;东方人的圣诞却是外出狂欢,通宵达旦;西方人的圣诞夜火鸡唱主角,姜饼也是圣诞派对上的灵魂。
姜饼因为是甜食,且造型拙稚、缤纷可爱,无论是作圣诞大餐的点缀还是作为圣诞礼物相赠,都十分讨巧。不久前,地中海小国克罗地亚的姜饼工艺入选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姜饼原意为香料面包,形式小到可以只有曲奇饼干大小,大到可以做成尺把高甚至更大的圣诞小屋。而今上海各西饼店也应景推出缤纷多彩的姜饼,价格也不贵,为节日增添不少气氛,但上海的姜饼似只涂上色彩鲜艳糖霜的饼干,其实,真正的姜饼含相当姜味,用蜂蜜加工作为甜味剂。
作为美食之源的法国并不是姜饼的诞生地,公元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一名亚美尼亚籍的修士逃亡至法国中部一个小镇,随军就带着一张姜饼制作配方。就这样,姜饼从法国开始流传至荷兰、英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洲各国。
都说法国人很自大,他们有自大的资格——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令我们汗颜。法国对姜饼工艺甚至建立制度加以保护。早在16世纪,在国王御准下,法国一些主要城市成立姜饼师工会,以与一般糕饼师划清专业界别。法国姜饼一直独霸世界,直到大革命前后,因政局动荡,姜饼制造工艺也大受影响,才令克罗地亚姜饼为世人所识。
克罗地亚与世无争,静静地过着安逸的小日子,他们的姜饼工艺都是家族世代相传,至今保持纯手工工艺。
克罗地亚的姜饼据说源于14世纪,已成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Zagreb)的传统象征,有如石库门已成为上海文化图腾一样。当地姜饼不单只在圣诞节才现身,配上各种各样图案和祝福语,生日、情人节、结婚纪念日等都可作为礼物相赠。对克罗地亚女子来说,情人节当天如能收到一份心形姜饼,比一束红玫瑰更令人心动,这说明对方愿娶她为妻。在克罗地亚,情人与未婚妻的不同就在于情人节收到的是鲜花还是姜饼。
克罗地亚主理姜饼制作工艺的工艺师在社会上十分受尊重。可见,要传承首先要学会尊重。小小一块姜饼能跻身世遗,其中含义亦可圈可点呀!
近年,每逢圣诞便有“姜饼人大赛”,大家齐齐围坐一起,在同一团姜饼粉团中,揉搓出造型变化万千的姜饼,以此倾诉对生活的点滴感悟,颇有点如中国人过年围桌一起包饺子的意境。人类是相通的,和平、平安、团聚、祥和是中西节日共同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