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 敏
对职业导向的高职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况 敏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面对社会信息环境的快速变化,我国的档案教育应以职业需求的变化为出发点,以档案职业的变化为导向,着眼于提升档案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积极探索档案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路径。
职业导向;高职教育;档案;人才培养
教育的发展要以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发展为引导,否则,教育将会失去目标,教育的发展将会盲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则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就业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员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其达到职业人才规格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
1980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13所职业大学,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据教育部网上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05-2009年短短五年间,高职高专院校数从921所增加到1071所,招生人数从144.4万人增加到285.57万人,呈逐年上升的势头;2009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约占普通高校总数的46.5%;高职高专招生人数,约占普通本科、高职高专招生总数的53.8%。可见,我国高职教育的比例和数量正在急剧增长。
然而,在如此巨大的教育规模中,档案高职教育却一直徘徊不前。目前,我国档案高等教育以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教育为主,而职业教育却凤毛麟角。因此,作为档案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高职教育,必须把握机遇,及时拓宽教育领域,扩大教育规模,跟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
高等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但也存在办学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学生缺乏全面的素质教育和实践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不强,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样,档案教育也是如此。从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开设档案学本科专业以来,截至2008年,全国开设档案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有31所,获得档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23所,获得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6所。这表明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已经迈入了一个较高的发展层次,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规格也进一步提升。但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档案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与社会发展还是很不协调的,缺乏档案职业所需要的学以致用的高素质人才。而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档案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学的基本理论,还应同时具备公文处理、文书立卷、档案管理、档案鉴定、档案提供利用等一系列相关技能。因此,大力发展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档案高职教育,符合社会对档案学人才的需要。
虽然目前档案学专业发展较快,并且不少高校在实践教学中也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与日新月异的档案职业发展和要求相比,还是有距离的,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未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档案教育与档案职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档案学专业毕业生进入档案及相关部门工作后,往往还需要重新学习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档案职业领域的职业竞争力。
而高职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它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提高学生档案职业竞争力的角度,根据档案职业发展变化的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职业特色的现代档案高职教育体系,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档案职业环境。
准确的定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培养学科型人才为主,而高职教育则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我国的高职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定位为: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具备较强职业竞争力的档案应用型人才。
从档案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流向已由过去单一的档案馆、档案室,大量转入从事综合性行政工作。因此,对档案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坚持以培养当前和未来档案及相关信息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为导向,通过系统地学习和训练,使其成为掌握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国家、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文书、秘书、图书、档案等信息服务工作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高职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既要注重理论素质培养,又要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在具体实施中,应始终坚持以档案职业为导向,针对档案职业需要和人才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和就业途径等方面作出适当的调整,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馆合作的培养模式,以适应变革的社会对档案高等教育的需求,促进档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高职教育必须依托行业背景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否则是没有生存与发展根基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共同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案,在档案高职教育上谋求共同点,实现档案事业和档案教育事业的协同发展。
灵活、开放、高效、合理的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提高毕业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更能促进毕业生成功就业。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不断深化档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新模式。
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起点和前提。我国的高职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时刻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立足于学生未来档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在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社会需要的专业。
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可适当拓宽专业覆盖面,保证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结构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有选择地开设文秘、统计、图书、情报信息与档案管理等专业,培养以档案学专业知识为主,具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1.了解档案岗位需求,强调课程构建的科学性。档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遵循社会需求和专业培养方向,合理设置课程模块,筛选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进行培训,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完整的学生知识结构。
在课程设置上,应灵活开设课程,在基础理论课、专业指导课、技术辅助课基础上,融合与档案学专业相关的管理学和信息技术课程;应大胆改革,强化在课堂内、课堂外、社会实践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内涵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尽快掌握档案职业技能,努力培养受社会欢迎的档案学专业人才。
2.遵循职业教育特点,强调教材建设的针对性。作为高职教学的档案学教材,要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明显,而相对理论的学科性、系统性要求不高的特点,在总体结构上把实际操作作为重点,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对接。
高职档案学教材的编写,应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专业教师,并吸收实践经验丰富的档案工作者参与,共同编写内容新、水平高、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精品教材、特色教材,将档案职业领域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引入到教材中,缩小教材中理论与实际应用间的差异。
高职档案学教材的选择,应突出职教特色、体现岗位特点、符合使用者特征。一是要突出工学结合的职教特色,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使教材成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步入工作岗位的实用必读手册;二是要体现档案岗位特点,对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分析;三是要符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1.建立互动、开放的教学平台。高职档案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档案人才,不需要在档案专业理论上做高深的研究,因此,实施教学活动时,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互动、开放的教学氛围,建立与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相协调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课堂内,要克服“满堂灌”,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教学课的学时比例,鼓励教师综合运用实物展示、案例分析、实地教学、模拟实验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外,可以带领学生去档案馆参观学习,亲身体验档案工作实际操作;可以邀请档案领域的专家学者做讲座,让学生了解专业领域最新理论成果;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平时生活学习中的相关资料,建立个人档案、班级档案。通过这些让学生直接参与的方式,及时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内容。
2.建立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在影响实践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中,师资是关键,学生的操作都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建立一支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一是要以档案学课程为中心建设教学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二是要建立专业课教师到档案部门实践制度,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经常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档案工作者讲授实践性课程,形成档案教学与档案职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四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培养、引进既具有档案学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档案工作技能的 “双师型”教师,将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五是要加强校际、校馆、学校与档案行政部门和档案行业之间的科研合作,营造学术争鸣氛围,提高教师学术与科研能力。
1.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设计。根据档案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课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实验教学任务,尽可能为每一项档案业务工作安排相应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验课中接触更多的档案工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档案模拟实验室,设计完善档案模拟实验方案,强化模拟实验在应用教学中的作用,辅助学生进行档案管理全程模拟操作,并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档案相关原理,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真正将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
2.加强实习环节的统筹规划。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育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对档案学专业学生集中、全面的综合训练,既能检验教育质量,又能加强与档案行业之间的联系。
搞好档案专业教育实习,必须实施正确的指导。一是要加强对实习任务的统筹规划。根据实习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大纲,有计划地将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分类、编目、录入、上架、检索、编研、提供利用等业务工作环节纳入实习范围,让学生全面熟悉各项业务技术,达到好的实习效果。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使学生充分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和任务,正确对待实习任务;指导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是档案工作者,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遇到问题积极请教;针对档案部门的特殊性,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和保密教育。三是要不断巩固实习成果。指导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实习情况,指导学生搞好实习调查,写好实习报告,并总结经验、摸索规律。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如何改善学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学生就业率,一直是高校不断探索的现实课题。高职院校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积极探索新型就业指导模式,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规划职业人生;要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理念,在调查分析以往档案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总结档案学专业就业特点、了解目前档案职业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加全面性的就业指导方针;要突破传统指导方式,更加贴近档案专业特色和学生需要,让学生了解档案专业职业前景,逐步转变就业观念。
[1]周士锋,李俊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河南农业,2010(22).
[2]蒋冠,桑毓域.关于全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调查的统计与分析(上)[J].档案学通讯,2010(1).
[3]何琛.档案职业教育刻不容缓[J].档案时空,2007(4).
[4]苏艳平.论档案职业的发展趋势——兼论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J].湖北档案,2010(5).
[5]楼淑君.基于中小型企业档案岗位需求的高职档案课程内容构建[J].兰台世界,2010(2).
[6]李晓秋.我国档案学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2009(12).
况敏(1975-),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文书、档案管理。
G712
A
1001-7518(2011)18-0049-03
责任编辑 徐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