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鹏
在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中,语文历来令人头痛,可它又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因此,学生即使再厌烦,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学,教师也不得不使劲地传授。这样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语文教师喊苦,学生叫屈,形成语文学习的怪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不再是为了考而学,不再是为了分数而学呢?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爱学、乐学语文,才会改变这种局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创新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是启发孩子智力的钥匙,是点燃孩子智慧的导火线。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一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一位爱心的使者,用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教师要有更高的能力去和学生沟通,用语文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灵。
每个学期开始,尤其是接触新的班级,第一节课笔者都会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优点,让他们对自己有充分的肯定。坚持建立班级语文学习互助小组,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用他们的集体热情感化后进生。在学生团结互助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他们的帮助和关心。在课堂教学上,笔者实行的是分等级的提问,把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问题留给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并且多和学生生活贴近,让学生有话可说。笔者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对于他们的发言适时地加以点拨,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讲上来。对取得进步的后进生,笔者更不吝惜表扬的话语,对他们给予充分的肯定,帮他们打开心灵的门。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批改作业或是批改日记等方式和学生沟通。在日记批改中,可以把想对学生说的话写下来,用短短的几句话调动学生的信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次就能够达到目的的,因此需要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学生有什么心里话想倾诉,就可以写在日记上,从而实现沟通。
教育学家认为: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好教学的突破口,以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感同身受。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来自于情感,如果她喜欢这位老师,相应的也会喜欢学习这位老师任教的学科。这就好比是爱屋及乌。可见,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营造语文学习氛围的一种途径。
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形象就好比是一面镜子,或者是认识的开始。因为初次见面,首先观察或者注意的就是人的形象,通过见面的第一印象,就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初步的判定,然后才再进一步地了解。如果第一印象不错,就可以继续了解;倘若第一印象就相当的差劲,就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个人很差,在以后的交往中就可能更多地关注其不足的地方。所以,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形象,穿着上要做到自然亲切,不可光追时髦而不顾自己的形象。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不是比穿戴的,不可攀比。更不能不修边幅,让学生觉得老师非常的粗心大意。形象就是人的“门面”,要想引导学生,必须注意形象。
除了形象很重要,教师的言谈举止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能够反映这个人的素质。谈吐文雅,举止文明,就是一个“绅士”;口无遮拦,肆意宣泄,就是一个“莽夫”。试问谁又会把一个莽夫当成自己喜欢崇拜的对象呢?既然不喜欢又怎么会崇拜呢?不崇拜就不可能乖乖地和教师的引导走。所以,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课上传授知识要循循善诱,不能当头一棒甚至是一棍子打死,通过一堂课的听讲状况或是接受状况就不负责任地说学生学不好,这样就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师更应该注意自己言行,切不可用学科的特长来挖苦学生。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没知识,不是直接说,而是很“婉转”地说“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很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很是有自尊心的,怎么会喜欢这样挖苦人的教师呢?
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的言行举止更重要。谁都可能犯错误,但不能犯错误就一个劲儿地批评甚至更为严重地打骂。殊不知在一味的批评指责中,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毁坏了。为什么不能平心静气地和学生谈谈心呢?这样不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吗?
教师只有让学生喜欢,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语文教师更应该发挥特长,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而且是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肯定缺少不了作业这一环节,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作业来为学生营造语文学习的环境呢?怎么样才能更好得发挥它的作用呢?笔者认为采取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对学生的学习来讲,有时作业越是明确,学生越容易达到目标;有时要求越宽泛,学生的眼界越开阔。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年龄段学生来讲。年纪较小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还比较少,不可能一下写出非常好的日记,所以作业的要求也就不应太高;而初中生,尤其是初二、初三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多了,知识累积也就更丰富,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就可以提高一点的要求。在日记和作文方面,当学生感到无内容来写时,需要教师有较明确的方向,这样学生就可以有内容来写了。
既然是体验作业,就离不开学生的切身体验,光说是不行的,必须要深入生活进行实际体验。这种类型的作业最好每周一次。作业的内容据情况而言,有时是全班一起进行的,如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辩论会,让学生亲自参加体验。有时是个人进行的,如做饭的感觉,学生要想写得具体、生动,就需要回家后自己去做。这样还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因为亲身体验之后才能明白其中的不易。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要有批改,可以是教师批改,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进行批改。但不能只让学生写,而不看,那样就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验作业,强调的是“做”与“体验”,重视的是学生的内心感受,需要与各种活动密切结合,与社会的各种活动密切结合。通过组织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语文学习创设良好环境。如为了迎接元旦,就可以围绕“庆元旦”展开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一台联欢会。联欢会结束后,让学生把组织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写下来。学生有了这种体验,写出来的全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文章。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能力,解放思想,大胆尝试,让学生爱上语文,乐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