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高职园区实施学分互认体系的研究*

2011-02-21 18:04杨劲松马双琴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常州学分园区

丁 辉 杨劲松 马双琴(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关于常州高职园区实施学分互认体系的研究*

丁 辉 杨劲松 马双琴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学分互认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学分互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对常州高职园区内同类学校同层次教育学分互认的意义和实践进行了研究探讨。

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学分互认;资源共享

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以下简称常州高职园区)由江苏省教育厅和常州市人民政府联合组建,以高职教育为鲜明特色。2008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已成为江苏省唯一一个高职示范建设园区,是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地。目前入驻园区的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职院校和一所大学——常州大学。园区现有在校学生760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6万余人。五所高职院校设有各类专业92个,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建筑工程、纺织服装、轻工、能源与化工及现代服务业等地方经济主要支柱产业。几年来,常州高职园区坚持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开放共享为灵魂、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保障”的建设思路,走“集约化发展、集团化发展、产学研合作”之路,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促进园区内各院校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社会生存力和竞争力,更好地为长三角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常州高职园区要实现上述办学目标,学分互认是核心工作之一。通过学分互认,才能让广大的受教育者享受到优质的学习与教学资源,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服务。在具体实施时,学分互认涉及课程标准、学分折算标准、学生毕业资格审核、课程选修与学分管理、费用结算等问题。各互认学校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共识,才能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学分互认的范围

常州高职园区目前有五所高职院校和一所本科院校,学分互认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高职院校之间专科层次的学分互认;第二种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科课程学分与本科课程之间的学分互认。第一种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如果能做到按同一课程标准实施教学,那么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学生修得的学分在园区内五所高职院校都可以予以认可。第二种情况,存在着专科生选修了本科课程,是否能认定获得相应的专科课程学分,并且该学生以后如果再选择该本科院校进行专科升本科时,此课程是否可以免修的问题。另外,如果是本科生选修了专科的相关课程,是否可以折算为本科相关课程的学分。

常州高职园区目前以高职学生为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园区要实施的学分互认还是以第一种情况的学分互认为主,也就是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之间学分互认。对于第二种情况,各学分互认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选修情况另行制定折算办法。当然,各院校应该鼓励专科和本科之间的课程互选,专科生选修本科生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本科生选修专科课程,可以从掌握技能层面来鼓励学生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学分互认的意义

探索多所院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模式——学分互认体系 目前,常州高职园区五所高职院校所设专业,既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专业,也有相似与相近的专业;既有服务于传统产业的专业,也有服务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以江苏省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探索出一种园区内高校共同协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模式,即学分互认体系,各院校根据专业的毕业标准,学生无论在哪所学校学习,只需要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可由招生院校发放毕业证书,实现园区内高校共同培养学生的目标。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办学和教学质量 目前,常州高职园区高职院校已建成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课程55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其他国家级基地 (中心)10个,省级实训基地18个,其他省级基地 (中心)11个。园区2500多名高职专职教师中,研究生达40%,有高级职称者占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3.3%。园区98%以上的高职毕业生获得了一项高级或两项中级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学分互认机制,更好地实现集约化办学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既解决了单个院校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又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发挥了各学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质量。

提高各院校的生存力与竞争力 学分互认体系为园区内各院校搭建了合作与交流的桥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拓宽了专业领域,实现了各院校之间的优势互补。通过跨校选课和跨校师资聘用,充分发挥各院校的优势和特色,既调动了各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了各院校间的交流,使整个园区各院校办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同时通过跨校选课,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更多的名师和优质教学资源,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了园区内各院校的生存竞争能力,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办学、共同提高。

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校际交流 要实现高水平的办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高职教育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职业技能。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巅峰,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职教理论与职业技能的学习与交流,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园区学生跨校选课以及教师互聘,不断强化园区内教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从而促进整个园区内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学分互认,促进了校际间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进一步寻求更好的合作办法,以求共同发展。

推动各院校课程资源库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分互认要求各院校拿出优质、特色课程进行共享,供学生选修。课程是各项教学改革工作的落脚点,通过这些课程可以展示各个学院的课程资源库建设与改革的推进程度与水平。各个学院通过相互学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差距,瞄准新的课程建设目标——课程资源库建设寻找新突破口,组建团队,开展卓有成效的课程资源库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

以点带面,推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学分互认 学分互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国际化的需要。而要真正实现各类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首先要求各院校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从而进行合作与交流,这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教育的各类投入将会越来越大,通过资源开放与共享,实现集约办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各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竞争力。再次是探讨不同类型教育、不同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的转换方法与标准,构建各种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好服务工作。

学分互认需要解决的问题

成立学分互认参与院校的协调机构 园区内各高校要实现学分互认,涉及教师互聘、课程开设、课程标准制定、学生选课等一系列事务,并且各院校需要经常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为了方便顺畅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实行专项工作专人负责的目标管理,成立由每个院校一位教务管理人员组成的学分互认协作小组,协调与管理学分互认实施过程中的系列问题,融合园区内一切教学资源,保证学分互认工作的顺利进行,逐步推行完全学分制管理,为实现园区内高职院校共同培养学生的目标做好管理与协调工作,并共同商议制定学分互认的实施办法,实行弹性学制,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学习计划,更好地实施因需教学。有了学分互认协作小组,在机制上保证了园区内高职院校共同培养学生目标的实现。

签订学分互认协议 园区内各院校虽然进行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但仍然是独立的办学单位,有各自内部的管理制度与经费核算。而校际间学分互认,涉及教学资源的有偿使用问题。通过签订学分互认协议,既要鼓励各院校拿出优质教学资源供全体学生选择,又要防止不良竞争现象的发生,充分发挥各院校的优势与特色,调动各院校的办学积极性,提高园区内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制定学分互认课程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为了保证学分互认课程的质量一致,各院校拿出来供全体学生选修的课程的标准必须统一。课程标准的制定,既要有一定的适应面,又要能满足具体专业的发展要求,还要考虑课程的可实施性。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先由开设学校拟定教学标准,然后再召开园区内各学院相关专业教师会议,共同讨论确定可执行的课程标准,以此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做好学分互认的核心工作。

统一学分制管理平台关于信息共享模块的接口 学分互认涉及园区内五所高职院校5万多名学生和2000多名教师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工作量巨大,必须采用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与方法。要求各协作院校关于学分互认方面的相关信息管理平台能够通过网络互通信息,各院校的相关人员能根据需要进行跨校的信息查询与学生成绩登录以及学生选课信息统计,学生及教学督导人员可进行网上跨校的评教活动,学生通过网络能查询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各学院的开课情况,实行自主跨校选课。实施该管理平台,准确、高效、方便地完成学分互认的各项管理工作。

建立教师互聘制度 教师是教学标准的实施者。为方便交流,鼓励教师进行园区内流动与互聘。通过教师互聘制度的实施,各院校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有选择地聘请园区内其他院校的教师来校上课,这样可以解决学生跑课不方便的问题,还可以增加与本院教师的交流机会,方便本院教师借鉴教学方法与经验,使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历程,高职教育承担了大众化教育的主要任务。常州市把握住机遇,率先建设了常州高职园区,探索资源共享与开放、集约发展、学分互认的共同发展之路。

[1]刘华,姜为.学分互认的现状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2):125-128.

[2]黄冰,魏银霞.高等院校学分互认探讨[J].广西教育,2009.(33):56-57.

[3]杨兴华,任爱珍.常州高职园区教学联合体资源共享体制、机制的研究[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86-89.

[4]白波,张钦凤,李伟.学分互认制度促进地方高等学校合作办学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43-44.

[5]秦宁.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及其启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171-172.

[6]林伟华,丁明珠,李伟.相邻高校公共选课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9,(12):71-73.

[7]袁耀宗.关于我国高校学分互认问题的思考[J].教师,2009,(10):32-33.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G710

A

1672-5727(2011)10-0175-02

丁辉(1969—),女,江苏大丰人,硕士,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计算机应用技术。

杨劲松(1969—),男,江苏溧阳人,硕士,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与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

马双琴(1969—),女,江苏溧阳人,硕士,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常州学分园区
常州的早晨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学分美食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