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1-02-21 16:50夏玲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笔者教材

夏玲玲

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攻坚战。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最终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持续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后,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能够借助教师的引导自行对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做好设计问题这个环节,问题探究是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且是帮助学生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正是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使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上拓展。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问题设计得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是设计问题追求的重要目标,这的确需要费一番心思,下一番工夫,否则就难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问题设计的形式宜丰富多样,不断变换形式,常换常新亦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为解决这些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也不行;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不联系不行,联系不广也不行。真正做到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激发思考,引导讨论又学会看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目的。

1 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学生为什么不愿意上政治课?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意思,尤其是与实际生活脱节,他们认为要想学好政治只要考前背背教材就行。因此要想吸引学生,就需要教师能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突破口抓住学生的心,关键因素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政治就在身边。

例如在教学综合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时,因为笔者事先并没有布置收集有关人们对金钱看法的材料的任务,只是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谈对金钱的看法。可是没有主题的畅所欲言又会脱离主题,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于是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和经验设置问题:1)金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2)如果你有获得500万的机会你会选择哪种?①买彩票;②个人奋斗;③非法方式(坑、蒙、拐、骗、偷)。选择的理由是什么?3)假设你有千万资产,你会用来干什么?为什么?4)你会将你的资产留给子女吗?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中就如同炸了锅一般,开始了讨论。于是笔者将学生分好组先小范围内进行交流,10分钟后班级范围内发表个人或小组观点,4个问题可任选来讨论。

通过这4个问题的设置,不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无形中巩固了对货币本质和职能的认识,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2 设计的问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对其有所帮助

政治教学要想摆脱“假、大、空”的罪名,克服以往说教味过重的痕迹,就需要教师从教材中深入浅出,用平常的语言来渗透深刻的内容,让学生感觉政治课并不假,只是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学生感觉的“假”是因为没有深入地思考分析。其中教师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架设这样的一座桥梁,帮助学生过河。

例如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假如把问题设计成“你认为要实现人生价值应具备哪些条件”,结果肯定是学生把课本上的几句话搬出来了事,缺乏探究意识,这样的课会变得毫无生气和意义。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围绕“幸福”这个学生常挂在嘴边的词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你幸福吗?为什么?2)你要的幸福是什么样的?3)从今天开始怎样追求自己的幸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自己对幸福的要求和获得,得出很多的条件,如希望身体健康,能周游世界,有家人和朋友在身边等。笔者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类归纳,就很容易得出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客观条件。

这样,改单纯的教材知识提问为开放式提问,紧密联系学生当前思想实际,既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明白了政治教材的内容对于实际生活是有用的。

3 设计的问题要通俗易懂,用尽量少的语言涵盖全部知识内容

在做试卷分析的时候,常常会感慨学生因为不会审题而丢掉太多的分数,于是千方百计地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这也仅仅是在学生做习题训练的时候教师才会给予足够关注的。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试题的设置大多在设问上做文章,字数不多,但陷阱不少,需要学生读懂文字背后蕴含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新授“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No permanent friends, also no forever enemies, only always profits”和“弱国无外交”这两种观点?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很好回答,就是在说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与国家力量。但是,对于“观点型”的问题,仅仅知道是什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个角度来分析。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通过两则名言记住这一框题的知识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角度。

4 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帮助学生抓住教材的主干知识要点

学生通过学案阅读分析教材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提取有效信息、抓住主要知识内容的过程。但是由于一课的知识内容比较多,要求学生独立构建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做好引导工作。“文化生活”的知识内容体系性不强是公认的,读起来很容易,回答起来却一头雾水。但是若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实文化的知识主要就是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层次来概括出来的。

新课改后更加关注的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的。“满堂灌”“一言堂”肯定是要被淘汰的,那么就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和独到的角度来设计好问题,发挥主导作用,从而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最终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意识,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猜你喜欢
新课程笔者教材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