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认识

2011-02-21 14:26:46许敬惜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活动课中职活动

许敬惜

(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 揭阳522021)

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认识

许敬惜

(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 揭阳522021)

从理论角度出发,阐释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与意义,并从认识的层面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强调教学模式与思维模式的转变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实践活动课;新认识

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把加强语文实践教学作为课程任务之一确定下来,将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为课程教学内容,并对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作了具体的规定。《教学大纲》以教学文件的形式明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地位、功能及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这既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语文教学面临的新课题。重视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充分认识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开展中职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

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教学大纲》的这一要求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 语文学习不是以理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的,而是依靠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进行的。具体的过程是“感知(具体语言文字材料)——概括(将接收的语言文字材料经过抽象概括,得出知识的结论)——应用(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认识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设计具有可理解性、一定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开展中职语文实践活动符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素质、有一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的沟通、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能力都需要培养及提高,这些都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单纯以知识的讲授为目标,更要通过创新设计活动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语言问题开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始,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会使学生由兴趣进而探索,使学习动机变得稳定与持久。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教学大纲》将中职语文实践界定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概念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须是“语文”的活动,活动应以“实践”为主要特征,并且要有很强的“综合应用性”。依据这一界定,可以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阐述为:以课程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直接经验,以及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学习、直接体验、综合应用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宗旨的语文情境活动。

实践活动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活动性”为突出特征。实践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均是在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的”这一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语言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实践课,它必须以学习语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学习方法的整合、语文应用能力培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或职业素养养成)的融合,着重解决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应该姓“语文”。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代替不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的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在实践活动课中大多数活动应由学生自愿参加,自己选择内容形式,自己组织,独立完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主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以及主动意识,是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想基础。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活动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活动本身只是手段,要发挥活动的多种功能,使每项活动都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有实效,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认识能力、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情感熏陶、一般知识等的发展。

综合性 综合性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显著特点。开设语文实践课要与学校其他课程有机地结合,发挥语文实践课的整体功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它要求课程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实现学科的整合。语文综合实践课中各项活动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也是综合的。除语文能力外,还包括其他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锻炼。而且,通过语文综合实践课,学生还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使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能力和发展上。

落实大纲要求,促进教学改革

《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位与作用,它要求教师从教育改革的实质出发,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再进而组织、实施。那么,该如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大纲精神从而推动教学改革呢?

转变教学模式:由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 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的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满堂灌”、“一言堂”。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自己先去查找相关资料,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通过汇报、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表现、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课堂成为学生质疑创新的舞台。教师的身份由“演员”向“导演”转变,教学模式从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例如,以前讲授古诗的时候,教师总是喜欢“三包”:包找资料、包讲课、包总结。课前忙得团团转,课中滔滔不绝,课后不甚放心,唯恐落了哪一节没讲。学生就像一个瓶子让教师装个够。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教师累,学生也苦不堪言。改革教学模式,可以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课,诗人的生平、背景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诗歌的内容及抒发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创设意境,以同类或同题材的作品加以引导、赏析,让学生自我领悟。这样的效果是:学生在顿悟的过程中理解透彻,感受到美的愉悦。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训练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余文森教授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所以,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转变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向创造性思维转变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应是被动地机械地复制知识,而应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的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作为教师,要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所以,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多考虑如何把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自如。教师就像游泳教练,既要告诉学生游水的要领,让学生下水自己游,还要随时跟踪,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掌握要领,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选择、纠正、丰富、再创新。应摒弃那种“教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

改变评价体系:由结果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 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以结果定命运,学校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教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双方的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唯分数论,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优势,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找到用武之地,培养自信心,燃烧闪光点。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应改革传统的结果性评价的方式,强化过程控制,加强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回自信心,激发前进的动力,实现自我价值感的回归。考核的方式应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又要根据各专业特点设计考核方案,才能实现学科整合,发挥学生的所长。所以,设计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通过设计综合活动的方案,落实语文的各项能力指标,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素质及能力。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把握好大纲精神,落实大纲的要求,应把语文知识、方法、技能与学生个体的智慧、经验、情感及体验联系起来,多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机会,让语文教学为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提供条件。

[1]王川.论职业教育学的“实践性”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57-61.

[2]安淑春.高职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32-34.

[3]佟强,张素云.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专业培养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78-79.

[4]许耘.理解意义 把握原则 突出实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25-28.

[5]李松虎.在活动中彰显灵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70-72.

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1-0104-02

许敬惜(1971—),女,广东揭阳人,广东省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讲师,教务科副科长,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活动课中职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5:26
活动课
孩子(2019年3期)2019-03-12 22:36:46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44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