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星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201319)
民办高职院校师源性心理伤害研究*
黄晓星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201319)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民办高职院校师源性心理伤害比较严重。民办高职院校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有冷漠行为、权压行为、偏爱行为、言语伤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使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健康成长。
民办高职院校;师源性心理伤害;心理健康
由于教师心理问题或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称为师源性心理伤害。师源性心理伤害极易发生,但由于师源性伤害有隐蔽性和凸显的迟滞性,使得师源性伤害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当这些伤害凸显出来时,往往已经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民办高职院校师源性伤害,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上海四所民办高职院校中进行调查,下发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71份,问卷回收率为94%。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民办高职院校中,有37%的学生在大学受到过师源性伤害。这一数字表明,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师源性心理伤害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民办高职院校的师源性伤害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冷漠行为 相对于其他公办学校来说,冷漠行为和权压行为是民办高职院校中比较突出的两种师源性伤害,而冷漠行为又是民办高职院校师源性心理伤害中比较常见且不大为教师所意识到的问题。对于一些调皮捣蛋和成绩差的学生,一些教师认为这些学生素质低下,品质太差,因而对这些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消极和冷漠的情绪。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出格行为熟视无睹,殊不知,这种冷漠行为大大伤害了学生,他们内心其实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大学前往往是班级中的后进学生或是问题学生,他们积累了很多负性的体验,而少有成功的体验。调查发现,在民办高职院校中,64%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很少或从来没有受到过表扬,进入大学后,期望能改变这种状态。如果民办高职的教师能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爱和关心,他们也能产生美好的梦想与憧憬,激发出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反之,如果继续受到冷漠和忽视,就会固化他们的负性情感体验,觉得自己没有人关心,也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甚至对他人、集体、社会产生敌对和仇视的态度,会导致各种不良的后果。
权压行为 一些教师认为,与这些学生讲道理是徒劳的,必须是高压,因而采取极端的管理。一味强化规章制度,重行为约束,轻思想引导;重外源的压力作用,轻内源动力培养;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往往从求稳定出发,认为只要能把学生管住,不出大事就行,而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学生的人格正处于形成阶段,教师采取“高压”和“强权”政策,在这种管理下会出现三种情况:一类学生屈服于教师高压强权而唯命是从,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鲜活的个性逐渐被泯灭,容易养成怯懦畏缩、优柔寡断的弱者性格;第二类学生表面服从,内心反抗,形成阳奉阴违的行为特点,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不协调,出现失衡状态,容易发生异常心理;第三类是由怨恨进而爆发为反抗报复,形成强烈的抗拒心理和逆反心理,形成暴躁乖戾等不良品质,以后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也是奉行强权高压政策。
偏爱行为 教师的偏爱行为或不公行为也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在调查中发现,有偏爱学习成绩好的,有偏爱家庭有社会背景的,有偏爱长得漂亮的,有偏爱守纪律的,在学生看来这些都是一种不公平行为。有位学生叙述过这样一件事:“我英语较差,但很想学好。一天上课,老师按顺序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快要轮到我了,我很激动。虽然这次的问题我能回答出来,但还是有些紧张。可教师没有叫我,而是叫我后面的同学回答,我顿时觉得无地自容,感到再也没有信心把英语学好了。直到现在,我见到英语就心烦,因为那次我心里受到了深深的伤害!”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教师按顺序叫她起来回答问题,而且回答完后再鼓励她一下:“回答得真好!”我想这位学生可能就会从此对英语信心大增,英语成绩也许会有较大提高。对教师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而且由于师源性伤害的隐蔽性特点,教师可能当时没有感觉到对这位学生造成了伤害,可对于学生来说,心理产生了连锁反应:没有回答问题感到无地自容——老师对她不公平——老师看不起她——对老师反感——对英语反感——看到就头疼——更加学不好,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偏爱行为不仅会使学习不好的学生产生一种严重的自卑心理,而且也会使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产生一种自满心理,缺乏应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弹性,也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
言语伤害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不当的言语也对学生产生不小的伤害。这些不当的言语伤害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直接用侮辱性语言讽刺、攻击,比如骂学生是“垃圾”、“贱”、“蠢猪”、“笨蛋”等。第二类是看不起学生,否定学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对专科学生歧视,说“本科学生就是比你们好”,“某某大学的学生就是比你们好”,“你以前就是这样的学生,现在还能变好?”。第三类是恐吓学生。比如“我要让你考试通不过”,“我要开除你”。第一类有失教师的道德水准,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使学生无法建立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密感。第二类和第三类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学生一种不良的暗示。这种不良暗示包含着对学生的贬低、歧视,会让他们消极自卑。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的暗示之中,容易使学生对成败产生错误归因,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即认为自己不论多么努力,也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失败是不可改变的,在认识上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上过分敏感,行为上消极被动、缺少动力等,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今后在面临困难时就会轻易放弃。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对今后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师源性心理伤害在其他类学校也有发生,民办高职院校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存在着一些与其他类学校共同的原因,如:教师对教育观、人才观的曲解以及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把教育仅仅理解为知识的传授,未能理解“教育起源于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教育”;把人才理解为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多元智能理论中其他智能的培养等。民办高职院校的特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兼职教师较多,教师流动性较大 民办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来自重点高校的兼职教师,有些学校甚至达到50%以上。这些兼职教师中不乏有责任心强、师德高尚的,但也有一些教师基本上是下课就离开学校,与学生沟通较少,师生之间不能建立亲密关系。在授课过程中,许多教师不经意地用评价重点高校学生的标准来要求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一部分教师是冲着课时费来的,敷衍了事,使学生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专职教师队伍也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一些教师仅仅把民办高职作为一个跳板,“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工作不投入、不尽心,不能潜心研究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不能走近学生,不能深入了解学生。所有这些情况使得民办高职院校中学生受到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可能性加大。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三校生”和普通高考录取的第四、五批,录取分数普遍较低。许多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失落感、挫折感和自卑感十分强烈,对自己缺乏应有的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形成自卑、孤独、焦躁等弱点,自我同一性没有很好地确立,容易受到心理伤害。有些高职学生由于在中学时对师生交往缺乏信任感,不良的师生关系使高职学生对教师自然会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一旦老师在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教师的工作,甚至对教师正常的批评指正也觉得是有意和他过不去,觉得自己内心受到伤害。
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较薄弱 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建校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较好的校园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生活也不如其他一些重点高校丰富,而且民办高校管理严格,有些是半军事化管理,学生容易出现一种压抑状态。当学生对教师有不满情绪或是受到心理伤害时,不容易通过参加其他活动得到排解,会积压在心里,这样心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也许教师轻易的一句话就点燃了学生的积怨,与教师产生冲突,导致心理伤害。这种情况也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的师源性心理伤害更加严重。
民办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加强 尽管民办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经费和人员所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和落实措施不够到位。一些民办高职院校连基本的保障都较为缺乏,导致对某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跟踪不及时,针对性不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缺乏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如受到师源性心理伤害时,也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得到帮助。
社会大环境对民办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民办高职院校在社会上地位不高,导致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有些教师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在民办高职院校任教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很大,而待遇和发展空间却不如公办院校,这使得许多教师产生挫败感和不平衡感,故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动性大,一旦有机会,就转到公办院校,这使得留在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情绪智力较弱的教师就很容易将这些负性情绪迁移到学生身上,产生师源性心理伤害。
民办高职院校的师源性心理伤害受到教师、学生、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综合形成,不可能完全杜绝,但也不能熟视无睹,任其发展,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
以高尚的教育理念引领和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工作实践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教育工作所遵循的理论、秉承的价值观念、坚持的原则和应达到的效果境界的集合体,是对教育工作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和整体把握。教师应加强对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在民办高职院校尤其要树立“人人都是金子”的理念、“每个人都能成功”的理念、“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如果每位教师心中都有这种理念,多看到学生闪光的地方,给予更多的鼓励而不是批评与冷眼,相信学生会有更多的潜能被激发出来。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民办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重视,要有经费保障、人员保障、制度保障、场地保障,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通过开设心理教育的相关课程或举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向教师和学生传授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对自己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控,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
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和引导 民办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兼职教师存在的必然性,有些学校的兼职教师甚至超过了教师的半数。如果这支队伍没有抓好,民办高职院校的师源性伤害问题就很难得到较为有效的解决。因而要把好入口关,做好甄选工作。要通过专门的培训使兼职教师在上任之前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培养目标、校园氛围、与公办院校不同之处等有正确的认识,使兼职教师能够研究适合民办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建立各种各样的社团和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既可以使学生在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又可以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宽容、理解、合作等优良品质,这种品质可以迁移到师生关系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对于一些心理已有负面情绪的学生,社团活动可以作为一种情绪转移或发泄的渠道。校园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建立适合民办高职院校特点的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 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工作起着导向作用。由于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的生源不一样、办学条件不一样、社会支持度不一样,要根据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建立符合民办高职特点的评价体系,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建立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激励体系,使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加安心并热爱工作。
[1]肖力玮,陈素红.独立学院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刘艳.教师心理健康浅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4).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2.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18.
[5]王美英.谈关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6]陈福国.学校心理咨询专业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03.
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1-0012-02
*本文系上海市2008年优青课题《民办高职院校师源性心理伤害研究》(项目编号:sjq08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黄晓星(1978—),女,硕士研究生学历,上海建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