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2011-02-21 11:29王丽辉
职教论坛 2011年1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院校人才

□王丽辉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王丽辉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关于高职教育目标,教育部教高 (2000)2号文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由于高职教育是一种有别于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一方面它属于职业教育,要求按照职业需求组织和实施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这一特点决定高职教育应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依据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以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又属于高等教育,它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素质。因此,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色,可以定位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

二、现阶段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教育目标不明确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在教育层次上不仅有普通本科,还有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中较低层次的高职高专教育,其培养目标不是研究型人才,也不是服务于大中型企业的高端应用型人才,而是主要服务于小型企业的中低端应用型人才。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要科学发展,同样需要懂得系统的会计知识以及税务、银行等相关知识的会计专门人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正好填补了这一部分社会需求。然而,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均将其培养目标更多的定位在中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与具有更多择业优势的本科学生进行竞争,忽略了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生应大量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在会计教育的目标上不够明确,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二)会计教师队伍素质本身存在许多问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高职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水平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部实施了《新会计准则》,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些都需要教师去不断的学习。目前,全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是由原先的大专或者是中专改制而来,优秀会计教师的困乏,直接影响到会计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尚未真正找到一条高效率地造就大批优秀会计教师的途径。如果仅凭会计教师自身在长期的尝试性的教育实践中苦心摸索,积累经验,不仅教师的成长较慢,也不利于会计教学。

(三)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优秀会计人才的塑造是通过系统地学习多门基础与专业等知识形成的,而知识的取得主要来自课程学习,课程的开设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对于任何专业来讲都是如此,会计也不例外。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专业深与基础课的比例失调,专业课越来越多,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通用性基础课却越来越少,明显体现出“专才教育”模式的特点。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又日益明显。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讲,需要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广博的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以适应企业多方面的要求。长期以来,大学教育在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设计上基本沿袭“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介绍,培养的人才过于专门化,缺乏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如管理、金融、证券与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技能。近年来,这种情况虽然通过拓宽专业面、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主辅修制等有所转变,但这些改革措施尚远未到位,学生在学习上还受到很大限制,在所培养的会计人才知识面狭窄的问题上,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专业设置过细、过专、过窄,导致课程设置局限于传统的会计学科,侧重会计专业知识的教授,教师就会计教会计,学生学会计只懂会计,始终跳不出会计的框框,致使学生不能从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审视和理解会计,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面不宽。[2]

(四)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落后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中,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即教师授课的传统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进行单向式知识灌输,对课本内容往往讲得过多过细,不给或很少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而且在教学手段上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教材+粉笔+黑板”的模式,教师站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不停的抄笔记,因此人们戏称老师为“复印机”。

这种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呆板的公式化的会计教学方法,不仅费时、费力、知识输出量少,而且还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的问题,这使得学生对会计知识没有感性认识,因而不能充分地理解会计知识和相关理论。虽然许多院校采用了实践教学方式,但实践教学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只是停留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填写凭证、编制报表或大量地做会计实务习题,没有深入社会与生产实践中的经济实务挂钩,缺乏真实性与实践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因此,这种方法无疑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兴趣,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技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和综合能力,不利于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3]

三、改革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建议

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其必须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改革会计教学形式,创立学生参与、能力主导的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育理念

国内乃至世界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计教育不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各国都在不断寻求发展之路,美国在这方面的改革幅度最大,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完善的教学管理成为世界会计理论界与教育界关注的对象,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树立起以“终身学习”作为会计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殿堂,但它不是接受会计教育的最后环节,也不是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最后的课堂,高职课堂更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所以我们要适时引进终身教育理念,不仅加强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让其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适应变化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提高会计教师的素质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培养会计人才的高职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并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未来的社会需求调整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手段,才能在学生毕业时培养和输送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一是要建立健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举办教师任职资格考试。考试主持单位必须是国家教育部与相关学科对应的部门联合组织,比如会计教师的任职格考试就应当由国家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组织;二是加强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后续教育,更新会计教师的教学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健全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的改善,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教学方法也会不断的推陈出新,教学内容也更符适合未来让会的发展和需要。

(三)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高职学生毕业能直接上岗工作,应当在全程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建立双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相结合。我国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了一整个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如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资格,高职会计教育应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教材制订等既要考虑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又要涵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采取专业证书获取与课堂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课程体系;二是坚持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根据培养目标所需岗位基本技能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某一方面或某项基本技能训练,而在学习几门相关课程后组织集中实训教学,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某方面的能力;三是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教师在为社会承担课题研究时带上一批学生,让他们当助手,帮助查资料,整理、汇总数据等等,让他们参与到整个课题的研究中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了解新的信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四)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生刚开始接触会计学这门课时,会感到既陌生又新鲜好奇,教师尤其要重视第一堂课,力争在这关键的第一堂课调动起学生学习会计课的热情,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为此,教师要充分投入到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他们在良好的气氛中受到感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上课时要面带笑容,说话亲切随和,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也就比较喜欢学这门课了。有了学习的热情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教师平时对学生应尽量多鼓励和表扬,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更多的学生在肯定与鼓励中振奋精神,增加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充满学好会计学课程的信心。会计学课程对学生一开始产生了吸引力,并不能说他们就会自始至终对此有兴趣。当教学内容渐趋复杂不易学懂而上课的形式又比较单调时,吸引力就会减弱。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强化训练法和引入多媒体教学等。只有不断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始终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与经济发展相脱节,为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素质,改革会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实际岗位就业能力。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1]李文秀.高职院校应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毛维筠.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现状与改革的建议[J].高教论坛,2009(2).

[3]付邦珠.高职院校会计课应注重“能力“培养[J].经济师,2008(9).

王丽晖(1974-),女,河北井陉县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教学。

G712

A

1001-7518(2011)17-0038-02

责任编辑 时红兵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