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理性思考

2011-02-21 09:49王良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就业率导向职业院校

王良(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300222)

对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理性思考

王良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300222)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有助于缩短毕业生与职业世界的差距,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但也带来了毕业生人文素质整体滑坡和毕业生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始终坚持育人的核心目标。

就业导向;职业教育;优势;劣势;对策

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正在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实践证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种教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可能会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就业导向型职业教育进行再认识。

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提出的背景

2003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后第一批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大学生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凸显出来。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3%,本科生就业率为84%,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仅为61%。然而,与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劳动力市场在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及建筑业等领域却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项调研显示,全国仅数控机床操作工就短缺60万。例如,杭州汽轮机厂需要260名数控技工,参加了十多场招聘会,月薪提到6000元,依然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同时,却有大批下岗职工和再就业人员就业难,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一些职业学校为了逃避压力,采取了避重就轻的方式,出现了以“升入上一级学校”为办学目标的倾向,他们把毕业生升学率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来吸引生源,使职业教育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当然,为部分学生提供升学的机会,也是职业教育的任务之一,但如果以此为主要的办学目的,将职业教育办成升学教育,显然是背离职业教育宗旨的。

高职生就业困难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扭转部分职业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和攀高升格的倾向,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位置,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优势

有助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攀升。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经达到63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上也出现了大批的下岗职工和再就业人员。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就业为导向,可以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地解决了市场需求和学校供给的矛盾,大大提高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同时,各职业院校大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职业培训,这也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有助于职业学校再现生命活力,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是闭门造车,没有办学特色,只注重理论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专业设置不尽合理,部分专业甚至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致使学生学无所用,毕业后即使走上了工作岗位,往往也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学校积极转换角色,主动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分析社会行情、市场发展动态,以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深受企业、家长、学生的欢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无疑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职业学校更好地探索和彰显办学特色。

有助于缩短毕业生与职业世界的差距,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开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就业形势不好的旧专业,取消没有市场的老专业,专业设置体现了适应性和前瞻性。具体而言,职业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开设了“适销对路”的专业,这就加强了毕业生与职业世界的联系。同时,职业院校积极推行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并重,使学生毕业时能够通过考核拿到“双证”,这进一步缩短了毕业生与职业世界的差距。职业院校开设的课程,注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掌握所学技能和知识,能够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5%,比2004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了在职业教育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后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大增强。

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劣势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当然也难免有其不足之处。近几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职业院校“风景这边独好”,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然而,透过表象,我们也注意到两个令人忧虑的问题:第一,毕业生人文素质整体滑坡;第二,毕业生发展后劲不足,不能较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毕业生具备的仅仅是一技之长,但自学能力差,视野狭窄,兴趣、意志、情感等非认知因素欠缺,是非观念模糊,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独立判断能力和抉择承担能力等。同时,正如许多用人单位所反映的那样,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组织管理知识贫乏,团队协作意识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差。一些在流水线上从事操作工作的毕业生,工作几年之后往往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难以较好地持续发展。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清醒的认识,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认为日后学校会推荐就业,不用过多地担心,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重拓展知识面,各个方面的素质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师乃至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功利性太强,将职业教育过于功利化和实用化了。他们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技术应用的浅层意义上,过于重视就业。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就是把学生招进来,教给其专业知识,训练其职业技能,最后使其就业。保证学生顺利就业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他们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步培养。

建议采取的应对策略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校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各方面素质,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教师和领导应对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形势,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现状,明确自身定位。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学校应该调整教学计划,结合专业教学增加人文素质方面的必修课,有目的地开设人文选修课,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选修。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起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表率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要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始终坚持育人的核心目标 就业可以分为长期就业和短期就业,还有真实就业和虚假就业。职业教育要摒弃把就业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目标的思想,不能片面追求就业率,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业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作为核心目标。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育人,不仅应教会学生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培养经济界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我们相信,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定可以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从而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徐涵.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6,(5).

[2]刘雪芬.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问题[J].经济师,2005,(11).

[3]焦丽.刍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J].农业与技术,2005,(12).

G712

A

1672-5727(2011)08-0149-02

王良(1983—),男,山东乳山人,天津科技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猜你喜欢
就业率导向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