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卫丰
(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太仓 215400)
中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顾卫丰
(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太仓 215400)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先进的课改理念引领下,必须通过有力的措施才能得以有效推进。本文着重从深化校企合作、改善师资结构、重构内容体系、建设实训基地、调整学业评价、设计衡动机制等方面谈了我们的做法。
中职;课程改革;实践;工作过程导向
课程改革需用先进的理念来引领,我校在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三以一化”①课改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确立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改理念,即按照典型职业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在职业活动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并高度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深化校企合作是深化课改的基石 要推进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必须有企业的广泛参与。为此,我校实施了“103001”工程(每个专业必须有10家与之深度合作的企业、必须有30个与之密切交流的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将校企合作落实到了各专业教研室。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的专业文化等都被融入了企业的元素,校企合作从物质层面的合作向人力、文化等层面的合作推进,为深化课改铺设了一块重要基石。建立并实施了专业师资赴企业进修与调研制度、学生企业中间实习制度②、企业专业辅导员制度等。
改善师资结构是深化课改的关键 教师既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构筑的主体。全面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是课改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育行为等方面的开发和重构,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学习者、开发者、合作者。我们认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改实践同时也是教师工学结合的过程,教师只有亲身实践,“学中改,改中学”,才能真正确立职教课程理念,掌握职教规律,熟悉课程开发技术,才能有效开发和实施课程。只有形成贯穿整个课程改革所必须具备的学校名师、专业负责人、课改带头人、专业主讲教师等四个层面的工作梯队,全面改善专业师资结构,才能有力地保障课程改革有效、顺利地推进。实现师资结构重构的三种有效途径为:第一,以专业对话带动专业教师成长。我校实施了新教师成长的青年教师培训班、“青蓝工程”,创设了用于骨干教师交流的课改沙龙、专家引领的课改论坛、校企共建的教学研讨、课程专家与行业专家及教师间的专业对话机制等,为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一系列平台。第二,以专业合作引领专业提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专业分工,教师要主动重构自己的工作方式,改变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局面,树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学共进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实现共同提升、共同成长。第三,以专业组织带动专业研究。其一,通过校长论坛、课改沙龙、名师讲坛等专业组织营造研究氛围,促进教师有效交流,激起教师思维的碰撞,有效推动专业研究。其二,依托专业教研室、名师工作室、课改工作团队等工作实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夯实专业研究的基础。其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高端课改论坛、参与省级新课程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提升教师专业研究的高度与深度。
重构内容体系是深化课改的重点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利于学生对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便于学生对“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第一,课程内容体系是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应彻底打破学科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目标之一就是知识的二元化,即“实现学科体系的解构”和“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体系重构的系统化。第二,课程内容选择要充分体现能力本位。在考虑教育对象与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要强调操作层面和策略层面能力的习得。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课程内容,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学习内容,使之形成综合的工作过程知识。第三,课程内容的排序要充分符合工作过程导向。按照人的认知心理规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促成“态度”的生成和养成,习得“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的工作经验和策略。如我校物流专业以“XX员的一天”为课题,让师生从生产实践的角度了解该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任务流程,并通过梳理形成有序、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从而使课程内容变得丰厚灵动、富有生气。
建设实训基地是深化课改的平台 实训基地是课改背景下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也是课改实践的有效平台。在工作过程导向课改理念的背景下,实训基地的地位与功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丰富的内涵,基本形成了实训基地建设主体多样性和参建人员广泛性,实现了实训基地功能综合性。第一,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的多样性。近几年来,我校以实训基地创新性建设下的校企合作关系为突破口,深化物质资源层面的校企合作机制,创设了企业深度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多种合作模式,形成了企业为主体独立建设、学校参与的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为主建设、学校参股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及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等三种模式。第二,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深化人力资源层面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除了课程专家积极介入,发挥其在课程内涵建设方面的优势外,还须充分体现“工作本位”的理念。要让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专家深度参与,充分发掘他们的智慧、发挥他们的作用。要积极借助专家对现代企业生产过程、工作场景、管理机制的深刻理解和实际经验,使之融入校内实训基地的设计、规划与建设,对实训基地赋予更多的、能体现企业“工作本位”思想的内涵,有效创设企业生产情境,并将之打造成具有企业特质专业文化,兼有教育、教学、培训等功能的现代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第三,强化动态情境创设意识,打造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配套的课程实施平台。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创造性、科学性的设计,实训基地不是教学设备的简单堆积,必须在功能创设、情境创设上实现突破。一要将实训基地构建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场所;二要将实训基地构建成项目实施的有机平台,从按设备种类独立分置的建设方式,转变为按各专业教学需求将多种设备综合配置的教学工厂建设方式;三要将实训基地构建成具有企业现场氛围的教育基地,如此才能打造出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相配套的课程改革与实施平台。
调整学业评价是深化课改的灵魂 要保证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一种恰当的适合工作特性的评价制度。我校结合课程改革制订的 《学业管理条例》,将传统的成绩评定转变为学业评定,加入了“学业评价”部分,将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考评项目纳入其中,强调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评价的主体、对象、形式、手段、结论的多元化。第一,考核指标企业化。参照企业评价员工的指标和标准来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学习,从工作质量、工作速度、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社会行为和工作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考核,涉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层面和角度。第二,考核内容多样化。考核内容应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情景对话三个部分。情景对话是在学生技能考核过程中,结合每个学生的技能考核情况,提出两个专业问题,由学生当场回答,考官当场打分。 第三,考核方式人性化。在每个模块教学中实施面对面评价,由专业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培训师、班主任为主体的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多对一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同时邀请家长及企业人员共同参与,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知道每项的得分及得分的根据),从而明确自己日后努力的方向。
设计衡动机制是深化课改的动力 通过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持续参与课改的热情,是推动课程改革持续深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我们设计与建立了具有贯通性、实效性、时效性的衡动机制来做保障,建立并实施了三项制度,从成就感、责任感等层面,提升教师持续参与课改的动力。第一,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学校出台了《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根据教师参与课改的程度和水平,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为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负责课程方案、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组织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协调通识课程实施性标准的制定。第二,模块分工制。根据课程方案,由专业带头人聘请若干个教师组成工作团队,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分工负责具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第三,专业互动制。在统一理解与认识课改理念的前提下,相近专业之间利用“课改沙龙”等平台,建立定期互动机制,在交流、探讨、思辨、反思中,由浅入深,使课改实践不断深入。
注释:
①“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是指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②学生企业中间实习不同于学生刚入学时的企业认识实习和在三年级时的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学校经过一学期或一年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后,在已基本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情况下,由各专业部组织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与专业对口的短期实习,时间一般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其目的一是接受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感受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让学生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有直观的感觉,为三年级的顶岗实习提前做好准备。
[1]马成荣.职业教育“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81.
[3]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9.
[4]周新源.有关课程的几个重要概念辨析[J].江苏教育(职教版),2009,(4).
[5]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34.
G717
A
1672-5727(2011)08-0049-02
顾卫丰(1967—),男,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及顶岗实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