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土建类专业“4+X+1”人才培养模式与工程素质培养

2011-02-21 09:49王美芬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土建类素质高职

王美芬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255314)

高职土建类专业“4+X+1”人才培养模式与工程素质培养

王美芬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255314)

工程素质是技能人才尤其是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适应性。因此,应在剖析土建类专业“4+X+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关系基础上,探讨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高职;土建类专业;“4+X+1”人才培养模式;工程素质;考核评价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招生每年都保持了较大规模的增长,使我国高等教育在不长的时间内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在高校扩招过程中,工科专业的扩招又占据了首位。目前,我国工科类高校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美国、日本等国家,跃居世界首位。我国高等学校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类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也带来许多问题,如人才的创新意识不强、实践能力薄弱等,具体到高职院校,表现为很多学生不重视一线工作能力的自觉培养,或者对工程实践有畏惧心理,不愿到基层一线工作。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我国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不重视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有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工程素质的内涵及土建类专业人才对工程素质的要求

工程素质的内涵 工程素质指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所具备的潜能和适应性。工程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要素:第一,敏捷的思维、正确的判断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二,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能力;第三,将构思变为现实的技术能力;第四,综合运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工程中资源能源消耗的能力。提高工程素质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一是广博的工程知识素质;二是良好的思维素质;三是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四是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素质;五是扎实的方法论素质;六是工程创新素质。工程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而非知识的简单叠加过程,提高工程素质必须做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素质要素融于工程实践活动中,并使素质要素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应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同工程专业的工程素质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工程环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差异进行综合培养。

土建类专业对工程素质的要求 作为工科类专业之一的土建专业,其人才培养要求必须遵循工科人才培养的规律,同时因为具有独特的行业特点,土建类专业对工程素质的要求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建设工程具有个别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同时各个建设项目的实物形体一般都很庞大,建设周期较长,工程造价额度大,工程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因此,首先,土建类专业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必须牢固掌握工程施工管理、造价管理、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其次,必须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工程施工管理、造价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具备工程施工、工程材料检测等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能力。再次,还要具备工程师意识和职业迁移能力。所谓工程师意识,指的是工程技术人员在承担具体的工程任务时所具有的良好的责任意识、成本意识和市场意识;所谓职业迁移能力,主要是指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应该具有自我获得知识、迅速转换职业的能力。最后,必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技术决断能力、处理多学科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与他人协同工作的能力等。总之,土建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应能妥善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工程问题。

“4+X+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4+X+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体现在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上。

第一阶段:“4”指四项基础能力,即擅读图、能计算、懂技术、会管理 在第1~4学期内完成人文素质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擅读图、能计算、懂技术、会管理四项基础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第一阶段要积极寻求合作企业,增加“订单式”培养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

第二阶段:“X”指动态综合能力 在第5学期前8周设置与造价员岗位(群)职责紧密相联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的识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文书编制、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建筑工程测量7个项目,根据订单合作企业的岗位要求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训练,训练所用的时间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确定,训练时间是动态的,项目成绩考核以企业考核为主。以“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在第5学期通过综合项目训练,具备企业要求的综合能力后可进行顶岗实习。要对所有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目前还难以实现,因此,对于未能以“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应进行全部综合项目训练,同时根据其特点强化某一综合项目的训练,培养其综合能力和专长能力。

第三阶段:“1”指顶岗能力 从第5学期第9周到第6学期共28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做到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工作融合。在这一阶段,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共同指导、管理和考核,将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半年的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使学生“零距离”上岗成为可能。

推行“4+X+1”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和提高工科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工程素质的有效方式,能很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和如何培养的问题,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可侧重培养面向周边地区的大中小型施工企业、工程咨询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从事施工管理、造价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动手能力强,能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共同培养学生;强调工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能做到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及企业现场实践,实现课堂学习与现场工作的有机结合。

以“4+X+1”模式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实践

“4+X+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工程教学模式,构建体现工程素质培养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学生考核评价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工程素质。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4+X+1”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围绕土建类各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安排教学内容,构建符合土建类各专业岗位(群)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并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构建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工程教学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全开放实验方式 全开放实验指教学设备、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全开放。全开放实验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X+1”人才培养模式可根据实验场地、设备台套、指导教师、课程特点、课题要求、教学目标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测量实训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与课程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协商预约设备和时间,实训教育教学部管理人员可提前1周在校园网上公布实验开放信息。

课程设置与技能大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4+X+1” 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结合工程造价软件竞赛活动,如“广联达大赛”等开展教学,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算量软件操作技能的同时,整合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内容,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时,通过开展工程造价软件竞赛活动,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在工程类专业课程中进行实践模拟教学的探索,加强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

通过跟踪实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工程整体观念、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跟踪实践是指从工程的基坑开挖到工程的最后竣工验收,学生都全过程跟踪、全过程实践。“4+X+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跟踪实践,并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跟踪三个不同结构的工程,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工程素质的效果。工程识图在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工程识图能力,是进行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通过跟踪实践,可培养学生对房屋构造的感性认识、对工程不同结构的感性认识、对施工过程和工序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图纸识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整体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及责任意识、成本意识、市场意识。

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4+X+1”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结合毕业实践,在实习中发现和寻找恰当的课题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投入现场进行调研并动手操作,在工程环境中培养实践能力。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X+1”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科技作品研制、学术论文撰写、数学建模、创新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完善校内实践基地的硬件条件,建设开放式校内建筑工程实训中心和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4+X+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坚持以职业岗位(群)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配合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内建筑工程实训中心,从而实现实训车间工程化,实验项目应用化,仿真教室情境化,实训氛围职业化,实训室实行企业冠名制并对学生和社会开放的建设目标。

(三)构建体现工程素质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

工程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既形成于知识学习过程中,又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升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体现工程素质培养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过程监控体系 “4+ X+1”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建立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X+1”

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由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和企业技术人员评价构成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行课程评估、试卷评估等评估办法,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建立灵活的考试考核方式 “4+X+ 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转变考试观念,建立以专业技术为标准的考试制度,实施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构建“体现工程素质培养要求”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如建立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考评占50%,期末考评占50%,以此强化过程考评的效果。

实施“4+X+1”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4+X+ 1”人才培养模式所构建的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结合的工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面向施工现场和生产实践一线,重视应用型和工程型课题的研究,力求发现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存在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青年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影响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激励青年教师加强实践技能的学习,并应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工程实践场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指导,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完善体现工程素质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 推行“4+X+1”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提高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尽可能地量化考核指标,建立起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

总之,推行“4+X+1”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有利于改变土建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冯伟国,徐静,姜红.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23).

[3]卢红学.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5).

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8-0044-02

王美芬(1967—),女,山东招远人,硕士,淄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

猜你喜欢
土建类素质高职
“新基建”背景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
基于土建类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研究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职业体能视角的高职土建类专业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