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昌滔 陈功强 宓大云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讨
丁昌滔 陈功强 宓大云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在高职教育中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大学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假期与日常相结合的方式,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载体,开展了文化宣传、技术推广、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还组织学生奔赴各地,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我们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在高职教育中具有其他课程和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社会实践教育作为一种技能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更明显的作用和更直接的效果,可使学生所学技能与社会和企业接轨,尽早进入“社会人”的角色,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走访企业、参与生产实习 要鼓励在校学生以团队或个人的形式利用社会实践走进企业,同时要求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全部走进企业,带上《学生质量跟踪调查表》、《实习日志》等资料,主动向企业宣传介绍学校,或通过在企业一段时间的实践实习,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力争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与企业相互增进了解,可以展示自我,提高社会工作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可间接接受企业的考察;企业也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人才、考察人才、预聘人才。
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包括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与社区、中小学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共建工作,支教扫盲,对中小学生讲解科普知识、宣传环保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组织文体活动,探索中小学素质教育新思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等等。要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考察实习 大学生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针对社会和基层的需要,走进车间厂房、公司企业、城镇乡村及科研院所等地进行实际参观学习,开展广泛的国情社情调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方需求,可组建专业优势互补的实践服务团,按照项目化要求,扎实开展服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力所能及地帮助地方解决困难,增强社会责任感。
项目调研 大学生在有关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焦点问题、群众关注的事件等,开展生态、农业、技术、资源、环保、社会等方面的专题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文化活动 大学生要深入农村和社区,通过发放资料、举办讲座、宣传板报、编排演出文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摆事实,讲道理,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实际成果。帮助群众加深对“两会”精神的理解,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我国的大好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红色之旅”活动 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学习参观,了解我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红军等,缅怀革命先烈、忆史铭志。
社区活动 学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参加自己家庭所在社区、村镇的工作。居住在同一区域的学生可以组成社会实践服务队,以社区文明建设为目的,以提高居民遵纪守法意识为目标,协助社区开展党的政策宣传,革除社会陋习,弘扬文明新风。
宣传和谐社会建设理念 通过讲座、报告会、板报、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组织大学生向城乡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宣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内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建设和谐社会及“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组织大学生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城镇规划、支教扫盲等方面的服务活动,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献计出力。
活动体系制度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功与否,取决于前期的宣传发动与策划,而效果如何则取决于具体运作和后期总结。只有将宣传、发动、运作、总结等实践的各个环节纳入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制度中,形成统一、系统的运行体系,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切实保证社会实践目的与效果的实现。社会实践制度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学校社会实践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制度、社会实践检评制度、社会实践奖励制度等内容。此外,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整体教育计划内,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运作机制和社会实践的管理制度,与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挂钩,明确指导教师的相关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成立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拨出专款并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实践活动的开展。要重视总结与评比工作,以社会实践报告会的形式检查社会实践的成果,实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卡”,对比较突出的社会实践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活动内容专业化 要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内容,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再停留在抽象状态,而是与实际相结合。随着教育改革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应进一步更新育人理念,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进而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从目前高校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看,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一方面,可在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心理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一位学生都应具备的品格,让学生适当接受多种类型的实践教育,将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另一方面,可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活动平台阵地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是扩大实践成果、积累实践经验的社会条件。要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阵地化,良性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势在必行。可以根据地域就近、专业就近、方便参与的原则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针对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当前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中,要特别突出产、学、研结合,如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等,这些地方有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在这里进行社会实践,容易得到指导教师的指点,尤其是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比较便利,地方政府也愿意提供条件,给予支持。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不足,不能满足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同时也存在重建设轻培育、轻利用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纠正形式主义的弊端,把工作做实,保证工作效果。
活动管理项目化 通过借鉴高校教师科研项目管理的做法,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管理和指导的有效模式,在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大量申报课题中抽选出若干课题作为重要课题予以立项,可以使社会实践活动收到良好效果。这一有效模式的建立对发挥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可起到积极作用。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可以采用社会调研类、实践服务类、就业创业见习类、志愿服务灾区类、科技创新实践类等多种类别的项目化管理模式。社会调研类应注重对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革新、民生、就业创业和低碳环保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调研;实践服务类应注重结合专业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社会服务;就业创业见习类应注重在学校的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志愿服务灾区类应注重利用学生返乡时机,就近就便为灾情严重地区提供志愿服务,开展儿童帮扶活动;科技创新实践类应鼓励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支持专业教师吸收并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课题建设,组建团队作为科技立项进行研究。
活动途径多样化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掌握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这一目标的评价主体——企业将决定这一目标的实际效用,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实现灵活的校企合作,将成为决定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在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也要让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进而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熟练技能,可通过校企之间的科研活动促进学校的教学,同时也可加快企业的技术革新,使两者双向受益。教师在企业中接触一线设备和技术,可使理论与技能直接对话,交相辉映,从而推动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
总之,只有建立和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做出贡献。
[1]朱顺祥.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2004,(6).
[2]马丽,周莉.加强高校社会实践,培养高素质人才[J].科技资讯,2005,(26).
[3]赵丽霞.对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性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
[4]吴学兵.试论实践育人的德育意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姜丽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
[6]洪功翔.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G715
A
1672-5727(2011)08-0034-03
丁昌滔(1957—),男,福建古田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数控分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陈功强(1982—),男,河南新县人,硕士,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数控分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宓大云(1971—),男,浙江嵊州人,硕士,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职业指导师,数控分院党总支委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