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洁
信息技术的课前准备工作
■沈晓洁
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去准备教案、课件,去操作实践。除此以外,还必须做好诸多准备工作,如学生操作用的教学素材,整理有关学生操作步骤的课件,以及下载、上传资料的空间等。只有充分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才能使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趋于流畅,使多数学生完成操作任务,取得预设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素材
课前准备工作是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上课前必做的事情,这关系到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流畅程度和有效性。一般的学科教师将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集中在教案的准备上,即备课。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技能很强的学科,虽然在课堂上会有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操作实践上,但这并不会让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时比其他学科教师来得省力。因为当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能时,就相当于教师已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若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上将会出现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所以要上好这门课,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必定要比其他学科多得多。
常规的备课工作是必须的。但信息技术课在做到常规备课的同时要将学生的操作环境融入备课当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身份对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一遍操作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1)可以检查学生机的操作环境是否适应课堂的学习内容。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新教师经常会忽略检查学生机的操作环境,往往这一个小小的疏忽会影响到整节课的大局。“可爱的鼠标”一课的“用鼠标‘排座位’”环节中,如果学生机桌面图标的排列方式为“自动排列”,那么学生实践操作时就会遇到麻烦,教师不得不临时需要加入讲解“自动排列”的知识点,极有可能造成课堂各方面的混乱。
一次上公开课,内容是“房间的布置”。在备课时,笔者的电脑“插入‘自选图形’时自动创建绘图画布”这一选项没有打钩,而机房所有的电脑安装的Word默认这一选项是有效的。虽然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及时发现这一问题,临时插入新的知识点讲解了这一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出示作品的时候仍旧混淆了绘图画布和矩形房间概念,直接把绘图画布当成房间的图形,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件事让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课前检查操作学生机的操作环境是如此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2)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会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教学“错别字无处藏身”时,虽然教学点没有涉及“撤销”这一知识点,但是在操作时往往会出现删错一个字甚至是一段字的情况,领悟能力强的学生会联想起画图里“撤销”的功能并询问老师,但是大部分学生或束手无策,或机械地将文字补上,这必将影响操作的效率。于是在备课的时候,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一知识点备进课。
一次听公开课,课题为“让文件有个‘家’”。在这一课中有“根据分类创建文件夹并命名”环节,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的问题很多,如多建了文件夹,建好后忘记命名,文件命名时文字打错,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如果一个个作品都要进行画面切换演示再一一讲解,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结果教师演示了一个学生的作品居然包括了所有的问题,这作品一演示,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找出上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当时为教师能找到一个如此典型的学生作品而感到幸运,评课的时候大家也谈论起这个亮点,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典型的问题作品并非出自学生之手,而是他事先准备的。
所以课前了解学生的操作环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可以尽可能预见学生在操作时出现的问题,不仅能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有序顺畅,而且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教师都明白信息技术需要学以致用,配以引人入胜的情景、切合实际的问题,不让学生感觉是为了操作而学操作,但是也不能重应用而忽视操作步骤。很长时间笔者常常困惑: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对内容非常感兴趣,自己讲解清晰,但是操作时学生困难还是很多。在后来听课、开课学习中,慢慢发现课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师,特别是女教师总会不自觉地去追求课件的美观,其实课件思路的清晰和字体的清晰才是最重要的。教师清楚地演示讲解,学生在听时不一定会感到困难,但是自己操作时就不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当学生操作时,教师把步骤用清晰的字体悬挂在大屏幕上,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效果。当然有些操作教师希望学生自己摸索,可以让学生先摸索后再给予清晰的步骤说明,以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操作课,这需要教师准备素材。虽然每一册书都会根据需要附赠一张上课用的素材光盘,但不是提供的所有素材都能符合课堂要求,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自己准备合适的素材。
教学“花香满园”时,第一次笔者根据教材的思路来上课,没有准备素材,在上课的第一个环节“设计美丽的花朵”的时候就遇到麻烦,很多学生都不能画好看似简单的美丽花朵,在这一环节浪费很多时间,导致后面的重难点没有突出和突破。第二次上课时,笔者吸取教训,为学生准备一朵美丽彩色花朵,于是整节课有关复制和粘贴的教学知识点得以顺利展开,将花朵比喻成种子,让学生感性理解“复制”和“粘贴”是很成功。
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讲解演示翻转和旋转时,由于花朵本身对称性的特性使翻转或旋转后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又如学生在复制花朵的时候,复制出过多的花朵交错重叠在一起,导致操作旋转和翻转的时候,很难选出单独或完整的花朵。于是在请教了前辈后,笔者再一次进行思考和修改。第三次笔者换掉花朵这个素材,挑选一个可爱的跳舞娃娃作为素材,将整堂课分成4个阶段:为娃娃找几个伙伴——让学生感性地理解复制和粘贴;为娃娃带头花——让学生明白一旦电脑记住新的“种子”就忘记旧的“种子”;让娃娃们快乐舞蹈——让学生明显感受到翻转和旋转的效果;最后的练习巩固整堂课的知识。整堂课不但圆满地完成教学计划,而且这个跳舞娃娃对学生来说比一朵小小的彩色花更具吸引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素材的准备看似简单,若要找得切合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兴趣也可视作一门学问。只有深入理解教学的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素材,才能使课前准备更为充分。
除以上三大点之外,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还有许多,如:课前检查教师机、学生机运行是否正常,网络是否通畅,教学控制系统能否正常使用,以及准备下载、上传资料的空间,等等。若要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决定成败的一项关键任务,不可小视。■
[1]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4.077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博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