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

2011-02-21 08:21温伟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方式教材

■温伟文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

■温伟文

论述搞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策略:理解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模式。

课程目标;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应用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方面。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

高中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开展已有几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与新课程实施前有了较大的区别,教学内容也从以往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转变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开展的初期,笔者感到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去进行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如过去那么高了,似乎较难开展课堂教学,相信不少信息技术教师也有同感。但经过不断地对新课标的理解及课堂教学策略的尝试和探索,感觉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并不难开展。那么,该如何选择教学策略搞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1 理解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及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过去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为培养学生操作应用能力和技巧,更注重对学生在如何使用计算机方面上的培养,那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中,要大量涉及Word的知识。由于粤北地区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都较为薄弱,如果仍然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这方面内容的教学,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无法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说是大不如人意,往往几节课后,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

其实,只要信息技术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课程目标”为指导思想,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不要去要求学生学完这个内容后就能较好地使用Word这个工具制作出一份设计优秀的电子报刊,而是让学生能理解文本的加工与表达的一般过程,知道利用计算机把文本信息加工成电子报刊的方法和制作过程,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目标,即使学生当前不能设计出质量较好的作品,只要将来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时能运用到现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就达到本节课的课程目标。

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2 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学方式

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大有不同,划分为6个模块:1个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5个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课程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比如在必修模块教材中涉及基本操作应用的内容不多,大部分内容都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相关内容,可以说理论性的知识较多。如果教师只是局限地按教材所编写的内容进行教学,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感觉是在上信息技术理论课,学生会感觉听得枯燥,没有兴趣。尤其像这种学生大部来自乡镇,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因此,教师要灵活的处理教材,调整教学方式。

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打乱教学内容的讲授顺序。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如果一开始就进行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因为这章内容全是理论,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主动参与性就会较低,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无法开展互动教学。这使许多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直接影响后来内容的教学。而笔者先教学后面的内容,比如第二章“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先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网络去获取信息,再回头让学生利用网络检索开展第一章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就有效地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补充一些跟信息技术行业及其发展有关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辩论和深入学习,例如竞争、营销、广告、黑客、信息战、股票、融资和价格策略等。将相关的热门话题补充到教学中,不仅能引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结合的认识。

总之,日常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的范围之内,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灵活地处理教材,变换教学方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发挥学生主体性,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目标。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利用资源,注重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不同差异。有的学生有着较好的知识基础,有的却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此方面的知识;有的学生能主动、带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地进行学习,有的却相反。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教学“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信息技术及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就可采用探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先设定一些问题,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开展知识探索,在探索中去解决问题。这就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地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又如在教学“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信息安全这部分内容时,采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要点转化为一个个的讨论课题(如:怎样保护自己电脑中的资料的安全),让学生结合自己遇到的实际情况,利用书籍、报刊、网络和光盘等多种途径针对课题进行讨论式学习。这样就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观点、发表评论意见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在讨论中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而且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再如在进行一些教材中的综合活动教学时,由于学生间存在各方面的差异,为了使全体学生都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就可采取协作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学生通过一个活动任务,自愿组成协作小组,在活动中进行交互与合作,小组成员各自发挥所长,并以他人所长来补己之短,最终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参加协作式学习,学生可以提高与人交流、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以及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

(作者单位:广东省仁化县仁化中学)

作者:温伟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中学信息技术一级职称,仁化中学信息技术科组长和仁化县科教信息技术教学理事。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方式教材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