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彬 李延玲
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马瑞彬 李延玲
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逐渐领悟到,处理好每件小事,教育到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素质提高一小步,整个班级素质就提高一大步。因此,注重精细化管理,对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管理已成为一门文化,一门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讲,它的重要性已超过文化教育。正像赫尔巴特所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主要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所谓班级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在管理中杜绝粗枝大叶,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要着眼长远,细处落实,在管理方法上实事求是,富有成效。因此,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需要越来越重视精而细。然而,班级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需把握好以下要求。
1)需要班主任细致的观察。学生的种种简单、细小的言行往往就是他们观念、品质和问题的反映。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
2)需要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只有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才能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上。
3)需要班主任灵活的手段。首先,要处理好个别教育与整体教育的关系。若受教育的对象不同,时机把握不当,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另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注意地点、方式的选择。掌握好分寸,避免引发新的冲突。
2.1 日常管理要细则化
大多数班级都有管理的宗旨和纲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样细则化,如何落实责任。班主任对班级事务要“尽收眼底”,让学生感觉到老师重视每件事,进而认识到事事都要认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习惯转变。
2.2 自我管理内容要细化和强化
学生自我管理包括自律、自查的内容、范围、过程都必须得到细化和强化,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社会、从课堂到课外、从自己到他人、从现在到将来……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扩大学生自我塑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多思考,在效果不理想时引导他们反思细节,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教训,进而提升能力,形成独立人格和鲜明个性。
2.3 情感管理要精细化
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诲。教师应从关注生活细节入手,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注意关注心理细节,走出重德育、轻心育的误区;用心观察,走近学生,走近学生家庭、社会,了解学生的生存状况,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和老师说真话;关注学习细节也是不容忽视的工作,对每个学生都不吝啬自己的帮助,让他们保持继续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当然,班级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耐心和责任心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但是事必躬亲,容易造成学生责任心弱、依赖心强、创造力差等后果,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还需讲究一定的策略。
3.1 情、理相融
“理”是精细化的制度。“情”是班主任工作的感情。“情”与“理”就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运用情和理的辩证艺术,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2 冷、热结合
有些事情要趁热打铁,及时解决,即“热加工”;而有些事,则应冷却降温,择时解决,即“冷处理”。如果对需“冷处理”的事进行“热加工”,容易造成学生内心不服,产生对立情绪,降低班主任威信,也为日后工作留下隐患。相反,对需“热加工”的事却“冷处理”,久拖不决,学生在期待中会逐渐丧失对班主任的信任,导致班级凝聚力下降。
3.3 奖、罚并行
处罚并非唯一手段。教师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用适当方式给予肯定,从而激发他们改正缺点的动机,以强化正面行为。
3.4 以导为堵
班主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盯、压、罚、堵上,而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不该做,为什么不该做,应当如何做,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规范自我。
总之,班级精细化管理不仅在于制度的精细化,更在于实施的精细化和人性化,在于班主任实施时的科学化和艺术性。只有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注意策略,才能使班级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工贸职业中专)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