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晋文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高职新教师入门应注意的六个维度*
龚晋文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自1999年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各个高等教育机构先后补充了大量年轻教师,这就带来了新教师如何加速身份转换,尽快适应授课岗位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从事中医药类高职教育的实践体会,对新教师入门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高职;新教师;入门;维度
自1999年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特别是随着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各个高等教育机构为确保教学质量,并达到一定师生比的办学要求,先后补充了大量年轻教师。这就带来了新教师如何加速身份转换,尽快适应教学要求的问题。教师的任务主要是讲课,讲好课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入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现围绕如何“讲好课”,从基本维度出发,谈一下对新教师入门的具体建议。
由小学到大学毕业,一般人都要经过大约12年的学习。作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心里常会有哪位教师课讲得好,哪位教师不令学生喜欢的感悟,但不一定会去思考其原因和症结。到教育单位工作后,工作岗位会立即要求你必须由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作为一名新手,如何避免出现讲不了课或讲不好课,甚至出现讲课者滔滔,听课者生厌的尴尬,就成了新教师身份转换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做教师不容易,而成为一个好教师则更不容易。新教师在入门阶段一定要认真通读《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4本岗前培训系列教材,真正从思想上弄懂弄通教育理论的一般原理、教育本身的特有规律、教育体制的基本结构、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教育活动的途径方法和教育功能的社会作用等,包括熟练掌握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基本常识,对“教育是什么?”、“学生如何教?”等问题搞清楚、悟到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突出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学习,保证受教育者“零距离”就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诉求。这就需要高职教师静下心来加强学习和钻研教育理论,以期从理论中汲取“营养”,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推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因素,让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认知始终处于良性互动中。
讲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由于每位教师家庭出身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知识储备不同,性格、兴趣等也不同,必然在讲课中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技巧。所以,认真观摩其他教师讲课,必然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观摩其他教师讲课,不需要刻意选择,老教师的课要听,年轻教师的课也要听,本专业的课要听,其他专业的课也要听,以随机听课为好。因为,观摩不同对象的课可以使你产生不同的感悟,有的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学习内容,有的课会出现需要避免的问题,关键是要用心去理解讲课人的方法,体会讲课人的特点,揣摩讲课人的心理,包括讲课人的姿势、表情、语气、节奏等,观摩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如观摩中遇到感觉不是很好的讲课情况时,就要当作自己的缺点,铭记于心,竭力在自己讲课时予以避免。
对于新教师而言,观摩其他教师讲课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诚如学习一样,越学越觉得知识浅薄,观后而知不足。
在日常交流中,常常可以听到对高职院校生源状况的各种议论,很难说哪一种议论是绝对正确的,或者是绝对不正确的。当教师对讲课客体不能选择的时候,任何责怪和抱怨都对正常教学工作无济于事。正确的做法是,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如何改善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上来。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不应急于讲课,最好先期做一下学生素质状况调查。从总体上看,在现行教育制度下,院校的层次往往决定着生源的层次,高职院校的生源在什么层次上似乎不需要调查;但从个体去认识,就不能不承认同一层次的生源有着千差万别的情况,简单地把同一层次的生源视为同一水平,显然是不恰当的。所以,先期做一下学生个体素质调查,对兼顾各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好讲课速度和难度,对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其意义肯定是积极的。
据对笔者所在学院的调查,绝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素质是很好的,他们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大体分几种情况:一是受国家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影响,学习虽然非常用功,但身处教育落后地区,应试能力只能达到职业教育这个层次。二是受家庭经济状况不富足的影响,高考分数虽然远远高出了三本分数线,但因无力坚持接受四年的本科教育或无力支付三本教育的高额学费,只好选择职业教育。三是受社会各种诱惑的干扰,应试时准备不理想,致使应试状态没有反映出真实学习情况,家长不满意,复读有压力,遂决定接受职业教育寻求继续升造的机会……当然,在高职教育生源中,确实不乏有不愿读书者,但他们正处在学习转折期,其现状也不是绝对不能扭转的。
调查的方法很多,如在上第一堂课之前,可先到班与学生集体聊一聊,或请每名学生写一篇有关自己学习经历的短文,从中捕捉和分析每名学生的原有文化基础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用以指导具体施教工作。做这些,教师虽辛苦了一些,但却可以避免自己的教学偏离教学计划或教学要求。
在备课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会感到,“平面”掌握课程知识相对容易,“立体式”掌握课程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如中医药类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的《药事管理学》课程,属于药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形成的药学类边缘性学科,涉及药学、法学和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行为学、卫生学等多个门类,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本课程知识的一般“平面”掌握。对课程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立体式”知识传授,对于保证讲课效果和讲课质量至关重要。
又如《中药新产品开发与申报》这门课,据课程名字可知本课程教师需要讲好如何进行中药新产品开发和申报。但鉴于学生未来就业会分别进入医药生产、流通部门,甚至医药行业管理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而这些部门对中药新产品的开发和申报有着不同的工作角度和定位,为使学生就业后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必须从介绍中药行业发展形势、中药监督管理状况、中药新产品开发与申报的相关知识、中药新产品开发动态、国外传统药新产品开发走向、中药新产品开发与申报的相关法律规定等讲起,最后再进行中药新产品开发路径、中药新产品申报程序和中药新产品开发与申报注意事项等知识的传授。单就《中药新产品开发与申报》中的中药行业发展形势部分,也必须讲透中药行业的行政管理体系、中药行业的社会团体、中药农业的发展现状 (包括重点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工业的发展现状(包括重点中药工业企业)、中药贸易发展现状(包括国家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科研发展现状 (包括重点中药科研单位)、中药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药行业发展政策与措施 (包括中药行业利用外资政策、中药行业投资导向、中药科学技术政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等。否则,学生学得的知识就会偏窄,很难领会到开发和申报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深层次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 “我讲”“你听”,想听得听,不想听也得听,留给受教育者思维的空间很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就更需要教师下决心改进教学方法,迅速找到适应现代社会受教育者心理要求、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的教学方法来。
激活课堂气氛的手段很多,关键是教师的思想能不能转变的问题。一是要把学生作为知识交流的对象,而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二是要把课堂看作知识生成的场所,而不是强制接受的场所;三是要学会包容学生,特别是学会欣赏学生,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甚至对讲课产生的疑问、意见等。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
上课时,最好早去教室几分钟,和学生随意聊聊天,不经意间即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下课后也不要着急走,最好多待一会儿,问问学生的听课感受,以便修正自己的讲课方式。这些方法看似没有什么,其实对讲好课有很大帮助。
教育的内核是什么?用“爱”来诠释最为准确。从一般意义上理解,作为教师,知识越多应该越好,品格越高也应该越好,但必须同时具有爱心,否则,知识再多,品格再高,对教育而言,都毫无用处。
就上课来看,第一“爱”是要充分备好课,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到入木三分,绝对不能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更不能大而化之,敷衍了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再浅显不过了。第二“爱”是要认真讲好课,讲课如演戏,表情要有喜有忧,语气要有扬有抑,节奏要快慢自如,内容要详略得当,经验固然重要,但凭经验,走老套子,不能随时间、地点、对象的改变而改变,效果是不会好的。第三“爱”是要善于验课。备好课了没有,讲好课了没有,自我感觉良好不行,关键是要看学生接受了多少,消化了多少,巩固了多少,包括形成了怎样的态度和品德,验证时不要怕“丢份儿”,应该知道,任何令人尊敬的权威都是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产生的。
“爱”还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外服务上,要乐于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为他们主动解疑释惑,指点迷津,千万不能因为职业倦怠和工作繁忙冷落学生。时下,职业院校学生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最迷茫和最困惑的也是就业问题,尤其缺乏对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和就业常识的了解,教师就应主动收集就业方面的政策和信息,包括公务员如何考,村官如何选拔,医药类学生的就业范围有多大,就业部门和就业单位有哪些,以及就业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和应聘准备等,并当作分内事不厌其烦地做好深入宣传和正确引导。事实上,帮助学生的过程,也是建立师生情感的过程,一旦师生有了深厚情感,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自然高涨,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就有了保证。
[1]刘太刚,李金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9,(1):39-42.
[2]陈兰.论讲课的艺术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S1):72-73.
[3]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4]龚晋文.中药新产品开发与申报[Z].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2006.
[5]潘菊素,傅琼.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7(27),33-34.
G715
A
1672-5727(2011)07-0059-02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ZJ-07011;主持人:龚晋文)部分研究成果
龚晋文(1958—),男,山西太原人,研究生学历,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