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忠,王亚妮
(1.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2.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西青 300387)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经验
蔡世忠1,王亚妮2
(1.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2.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西青 300387)
延安时期,党加强党性修养的经验主要有:把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贯穿于党性教育和修养的始终;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是增强党性的思想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性的本质要求;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是党性的重要体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党性锻炼的有力武器;把党性修养落实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上。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经验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该政党的阶级性和代表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党性是以阶级性为基础的,但党性又不简单地等同于阶级性,是阶级性的升华,是阶级性高度而集中的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工人阶级政党时,没有直接、明确地提出党性的概念。最初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列宁。列宁针对当时俄国斗争形势指出,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列宁所说的党性,主要是指高度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阶级意识。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性概念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1](P361)刘少奇从阶级性和阶级意识的高度阐述了共产党人的党性。他说:“党性,就是人们这种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所以人们也有各种不同的党性:有封建阶级的党性,资产阶级的党性,无产阶级的党性等。”[2](P224-225)“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2](P224-225)对于每个共产党员来说,“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原则性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意识纯洁的最高表现。”[3](P131)
1941年7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阐明了在革命斗争中增强党性的极端重要性,分析了党内存在的违反党性原则的不良倾向,要求党员要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及时纠正错误、加强党的纪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六个方面增强党性,使党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央的《决定》,是共产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纲领性文献。《决定》发表后,任弼时在《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中对《决定》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并提出了“测量党员党性”的五个主要标志:一是以无限的忠诚为党的最高利益(无产阶级利益)而努力奋斗;二是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同一切非马列主义的思想观点作坚决斗争;三是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四是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组织;五是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
延安时期,在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性的思想理论及《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指导下,全党掀起了党性锻炼的热潮,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4](P1059)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与担当,点亮了民族复兴的曙光。在延安,共产党人不爱财,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始终捍卫着心中的主义。延安之所以为无数革命青年所向往,吸引他们的不是高官厚禄和优厚的生活,而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延安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转变立场、转变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上。在党性教育和分析中,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党员,都要联系实际,自我反省,自我剖析,真正从立场和世界观上彻底转变。朱德在党性锻炼中说:“岂但要转变,而且要投降。我是一个从旧军人出身的人。我就是投降共产党的。我认为共产党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到上海找党,没有解决参加党的问题,后来到德国,才入了党。我投入无产阶级,并不是来当总司令,后来打仗多了,为无产阶级做事久了。大家看我干得还可以,才推我当总司令的。”[5](P24-25)延安整风就是全党一次深刻的思想大改造、立场大转变,诚如刘少奇所说的,“每个党员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去同自己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进行斗争;用无产阶级的、人民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同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3](P121)
借鉴延安时期的经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尽管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党始终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党性锻炼的首要任务。邓小平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6](P110)可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此胡锦涛指出:“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7]要求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根据胡锦涛的指示,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都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理想信念,把它贯穿于党性教育的全过程。
党性不是随着党员入党就自然而然地获得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绝大多数出身于非工人阶级,培育、形成工人阶级政党的坚强党性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思想改造过程;即使出身于工人阶级的党员,也不是随着入党就可以自发地获得党性。列宁就认为,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社会主义意识;社会主义意识是由觉悟的工人政党从外边“灌输”到工人中去的。延安时期,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紧紧抓住学习这个基础环节,把增强党性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1935年10月,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伊始,就恢复了中央党校,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1938年10月举行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学习”的伟大号召,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8](P533)在毛泽东的提议下,1939年2月,中央设立了干部教育部,制定了《延安在职干部学习教育暂行计划》,全面负责全党干部学习教育工作。此后,由中央领导同志分别牵头成立了马列主义、中国问题、党的建设、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会,如毛泽东组织的哲学研究会,张闻天组织的《资本论》学习小组,陈云在中组部内部组织了一个领导干部学习小组等等。各种学会、学习小组每周定期学习讨论,气氛热烈,收效显著。
延安时期的学习教育,不是空洞抽象地背诵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党克服了长期存在的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理论成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是延安时期增强党性的重要内容。延安整风运动就是一个普遍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用整风方式和整风精神推进学习,加强党性教育和锻炼,是延安时期创造的一条重要经验。
新时期加强党性教育和修养,也要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首先来源于学习。邓小平曾经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9](P316)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这是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先进性的新的载体和平台。我们要运用这个平台和载体,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性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4](P809)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价值。在延安,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共产党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共产党的行动和政策,要适合人民的需要;共产党的党员和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P877)的奉献精神,洋溢于延安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觉行动。正是延安时期党和人民一家亲、一条心,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正因为延安时期把增强党性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上,才出现了陕甘宁边区“社会风清气正、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局面。
根据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经验启示,新时期也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性修养的本质内容。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性锻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的大党、老党陆续丧失执政地位,而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就在于有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党执政的坚实基础,这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的。因此,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献身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是检验一名党员党性强弱的根本标志。
努力践行党的宗旨,当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要解决好,这就是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延安时期党员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处理得是非常好的,党员个人利益完全融入到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之中,“以革命的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来处理一切个人问题,从而形成了鱼水般的党群关系。今天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对这个关系模糊了,颠倒了,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以权谋私。党内发生的消极腐败现象,都因私利而起。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指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即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必要时也必须服从人民的利益。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党性的基本要求。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我们党以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著称于世,这是党的力量和优势之所在。因此,纪律性和党性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坚强的党性就要体现在严明的纪律性上。延安时期,我们党制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纪律,其根本要求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即“四个服从”)。这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毛泽东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他要求对党员进行严格的纪律教育,使遵守纪律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
延安时期,加强党性修养,遵守党的纪律,首先要求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党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路线和政治立场、政治活动、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是实现党在思想上政治上高度一致的根本保证。延安时期,党非常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对于王明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擅自以党中央的名义对外发表宣言和政治主张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为了严肃党的纪律,党中央还制定了若干具体的纪律规定,如《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等等。在这些文件中规定:“凡党员对各级党委、党的负责人与上级党委在政治问题与工作原则问题上有不同意见,经过讨论后不服者,得向上级党委申诉,并得越级直接向中央及党的最高负责人申诉,但在上级党委没有指令改变前,仍须服从原来的决定,并不得在党内外有任何反对组织反对上级党委的言论行动。”[2](P59)并且要求:“从中央委员以至每个党部的负责领导者,都必须参加支部组织,过一定的党的组织生活,虚心听取党员群众对于自己的批评,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10](P147)这些规定,严肃了党的政治纪律,维护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党还十分重视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延安时期,党的组织纪律的主要内容有:党员必须遵守“四个服从”的组织纪律,在行动上不得有任何违反;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委民主讨论,作出决定;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党的领导人活动必须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党内不允许搞派别组织,进行派别活动;等等。这些纪律规定和贯彻执行,维护了党在组织上的统一,提高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此外,党还规定了群众纪律、生活纪律等等。
借鉴延安时期的经验,新时期党性教育,也要把严明党的纪律作为党性教育和修养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党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成分多样化,思想观念多样化,党员流动性增强,加强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尤为重要。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决不允许”(即:“决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对中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决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决不允许传播政治谣言。”)切实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同时也要加强党的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等,把严肃党纪同增强党性有机结合起来。
毛泽东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4](P1096)他用经常打扫房子和经常洗脸来比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我们的武器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干部间,官兵间,军民间,将问题摆出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可以把错误的东西清除掉,就能真正地团结了。”[11](P69)延安整风就是一次深刻的、卓有成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教育运动。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学习马克思主义,克服了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影响,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时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领导带头。毛泽东率先垂范,当他发现整风审干中犯了扩大化错误后,带头进行自我批评,承担责任。张闻天、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等领导同志都对过去的错误或不正确的认识进行了自我批评。在中央的要求和领导的带头下,全党开展了普遍而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极大地增强了全党的团结,提高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根据延安时期的经验启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性教育和修养,要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放在重要位置。在和平建设年代,由于失去了战争年代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一些党组织内被淡化了,这个锐利武器甚至搁置不用了,有的地方还滋长了一种“上级对下级包着、护着,下级对上级哄着、抬着”的庸俗风气,“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党内你好我好、一团和气,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我们应该借鉴延安时期的经验,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克服党内的不良风气,增强党性教育的生机活力。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党的先进性。9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是具有其他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了来之不易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思想理论上,党坚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并把它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使党的先进性跃上一个新的水平。在纲领路线上,党适时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和在民族革命旗帜下进行民主革命的正确策略。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党又提出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4](P1101)的总路线。党的纲领路线,是党的先进性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在组织上,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在作风上,党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使党始终保持与群众鱼水般的关系,等等。这些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先进性,是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党的先进性,是以党员的先进性为基础的。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非常重视培养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对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阐述。[8](P522)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从“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议”、“群众模范”、“学习”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共产党员始终作到这些,就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我们要充分运用延安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经验,及时总结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新鲜经验,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更高更强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延安时期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并且具有恒久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延安时期的经验,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创新党性教育机制,拓宽党性教育路径,不断提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科学化水平。
[1]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主编.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3]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余飘.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R].2006-1-6.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1]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Basic Experience in Strengthening Party Spirit in the Yan’an Era
CAI Shizhong,WANG Yani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Yan’an,Yan’an,Shaanxi 716000;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Xiqing,Tianjin 300387)
The Party’s experience in strengthening Party spirit in the Yan’an era mainly include elements as follows:implementing the foster of lofty communist ideals throughout the educational and cultivating process of Party spirit;being diligent and good at learning,resolutely arming minds with Marxism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to strengthen Party spirit;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Party spirit;observing the Party discipline and execute the Party's decisions are important embodiments of Party spirit;engaging in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is a powerful weapon to enhance Party spirit;embodying Party spirit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Party’s vanguard nature.
Yan’an era;Communist Party of China;Party spirit;experience
D261
A
1674—0351(2011)06—0121—06
2011-10-18
蔡世忠(1943— ),男,陕西宝鸡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王亚妮(1974— ),女,陕西泾阳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师。
[责任编辑刘 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