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音乐课堂的几种策略

2011-02-20 22:31:57王翠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0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课堂

王翠红

优化初中音乐课堂的几种策略

王翠红

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步推进,音乐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但是“我教你唱,我说你听,我动你跟”的陈旧方法仍然很普遍地充斥着音乐课堂。在课堂改革大潮中,无数的音乐教师在追寻探索究竟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它的活力呢?笔者结合全国优秀音乐课堂教学的实例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从如何优化音乐课堂设计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情绪下学习。

1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审美,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音乐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所以音乐课堂教学,应始终把“审美体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以前运用得比较多的是教学磁带,而随着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的应用,课堂教学实现了平面变立体,抽象变形象,单向变多向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善于把传统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有机结合,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开拓思维,探求新知有所创新,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被广泛地应用。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和参与热情,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1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

多媒体技术是视频图像、音响、图文和文本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有机结合。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听、唱、看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首乐曲《狮子王进行曲》时,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用乐器来表现狮子的特征。笔者先让学生观看狮子的图片,接着让学生模仿狮子凛冽行走和狮子的吼叫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大森林里。然后再让学生聆听带动画的乐曲《狮子王进行曲》,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百兽之王——狮子的威严和凶猛。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时,非常踊跃,收到的效果跟用录音机进行教学截然不同。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1.2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创设音乐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情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时,通过大屏幕播放的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视听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并为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1.3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3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通过多媒体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乐器的外形、特征等,学生甚至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戏剧脸谱》的唱腔和其他组合片断的过程中,要紧随画面介绍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2 借助课堂小游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调查结果表明,每位学生都希望教师上课要有尊严、语言要简练、幽默,要面带微笑,并能把微笑的阳光洒向每位学生。教师的姿势、面部表情、声调能让学生活跃起来,也就是说,教师的情绪能感染学生。

2.1 快乐的音乐课——源自学生心底的呐喊声

学生喜欢音乐,因为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在音乐课堂上,首先要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对学习音乐感兴趣,然后采取各种组织策略与活动来激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实践。平时尽可能多地进行音乐故事的收集和音乐游戏的积累,上课时就得心应手。

2.2 选择性课堂——满足学生的需要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之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在学生普遍参与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个性进行因材施教,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学习任务,就要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达到最好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授课及课后反思时,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并使自己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法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课堂里的自由,并给他们更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与空间,能使用不同的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选择,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善于表现,使其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3 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高效课堂的必要前提

优秀的音乐教师会从课堂的语言表达、课堂的节奏、组织等方面入手,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课堂的沉闷,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状态,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音乐作为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音乐教师还必须要有更加过硬的音乐专业技能,这是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尽管发达的现代传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强最好的艺术形象瞬间展现在学生眼前,但学生依然感到遥远,没有现实中自己老师的表演来得亲切和自然,所以教师必须具备歌唱表演能力、乐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这些基本技能。

例如,笔者在教唱《小鸟小鸟》时,6、8拍的旋律中穿插休止符,学生不容易掌握,很难唱准确。所以在给学生范唱的时候,一边唱一边用划三角的形式划拍子,在休止的部分用很突出的肢体动作来表示休止。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有很多学生逐渐地跟着笔者唱,学生怕听不到笔者的歌声,他们都降低了自己的音量,学着笔者的表演。在看笔者表演的时候,他们认真地聆听。为了更好地模仿,他们更加注意音乐的节奏、音调、演唱的表情,当轮到他们演唱的时候,基本上就不用笔者再重复提醒,歌曲的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

教师给学生投入的演唱,为学生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通过恰当的弹奏为学生提供教学氛围。学生通过教师的技能展示,对歌曲的表现都有极大提高。教师应在具备扎实的“唱、弹、跳”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努力去探索其他有关的技能和知识领域,使自己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音乐专业技能的综合性教师。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148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