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1-02-20 21:37吕红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新世纪国学研讨会

■吕红霞

“新世纪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吕红霞

2011年9月3日,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了关于 “新世纪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为研讨会致辞,并主持了研讨会第一单元的讨论。近40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中国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学者和相关媒体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关于新世纪十年来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不足及未来走向等宏观问题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热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关系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新世纪十年来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之一

从传统文化的复兴角度来看新世纪十年来的中国文化建设成为此次研讨会的焦点问题。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新世纪十年来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表现之一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理事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教授认为,新世纪十年来儒学、国学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文化向大众化的发展,从于丹讲《论语》到《孔子》电影的播映,儒学的大众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儒学、国学在当代社会的作用,儒学在抵制科学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及缓解人类面临的三大紧张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专门就 “新世纪国学热的发展”作了主题发言,他从近年来的儒商热、2004年的文化宣言、大学校园内国学班的兴起、国学知识的普及和国学机构的兴起等方面对新世纪十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进行了详尽介绍。武汉大学哲学系李维武教授认为,新世纪十年来文化建设一个大的特点就是讲中国文化传统的回归,更简单的说就是寻找传统,这不仅是一个来自于民间的现象,而且在我国学术界、教育界有了深刻的反应,而且在我们这个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当中也体现出来,“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这样的提法当中就带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特点。《求是》杂志社文化部编审李文阁教授认为,近年来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

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学者们重点就中国传统文化及未来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进行了认真地探讨,一致认为,依据生活实践,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三者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未来中国文化建设的重点。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路径,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教授强调,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从实践来探讨解决的路径,探讨解决的方式和战略,那么在学理上就是应该考虑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三者的关系。

郭建宁教授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是当前十分重要而有难度的工作;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在文化软实力上要注意“走出去”,而不仅仅是“送出去”;妥善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进行文化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主流价值文化。

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熙国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创新之魂,生活实践是本,而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古典哲学是我们哲学创新的载体,对于古代文化我们继承的是抽象的东西,但是需要注入时代的内容,同样讲仁,同样讲义,同样讲理,同样讲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外来哲学是文化创新之具,即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材料。关于中国文化创新问题,孙熙国教授指出,要立足于生活,对当代的生活实践进行反思、进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都要对当代中国的实践服务,立足于实践创新一种新文化。

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的观点,即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活的东西,西方文化新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好东西吸收进来,实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

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翔海教授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优良传统相结合方面对未来中国文化建设作了思考。他认为,这个问题是今天中国文化面向未来发展必须要做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因为有观念上的障碍,所以到今天这两者之间实际上还隔着重重障碍。李翔海教授对二者相结合方面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首先,要恢复从民主性与时代性这两个纬度同时看待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看待中国文化的时候,要达到把中国文化自身的、本有的价值意义本身凸显出来,这个凸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审视中国文化系统。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据此,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进行补充。最后,建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来充实我们中国文化,使得中国文化本身更进一步的充实,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和中国文化的结合中拥有永久的生命力。那么产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对我们当代中国人能产生更多积极的、直接的影响,而且很有可能产生世界性的意义,能够帮助整个人类解决今天地球村的很多问题。

三、新世纪十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原因及表现出的问题

与会学者对新世纪十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原因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陈来教授认为这跟社会对文化的需求、认识有关系。李文阁教授认为传统文化复兴的原因在于,第一是西方文化遇到一些问题;第二就是我们经济实力的上升,在文化上要树立自己的形象;第三就是我们经济的亏损,借助于传统文化的资源来发展我们的经济,这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一项重要任务。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教授认为,这一点和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必然的关系,过去近百年来积贫积弱,大家可能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不好,近年来文化自信有了提高,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新世纪十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及其与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也是此次研讨会讨论的重点。郭建宁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这是21世纪文化建设最重大、最艰巨的任务。大家都很赞同也非常重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但是在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如何看待儒学、国学、孔子的当代作用方面还十分纠结。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认为,我们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国情,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传统相结合,这种结合包括了一种批判性地、经验地继承。李维武教授认为,要处理好文化中国、政治中国之间这样的一个关系。我们今天往往是强调前者而对于后者有时候有所忽略。重建中国人的这种价值观念,就需要不仅仅是从儒家孔子那里找资源,我们应该找一个更加超越的东西来作为中国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李景林从中国哲学研究方式的角度指出,哲学的研究,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我们就是搞历史的,搞哲学史的,这个恐怕是有问题的,这里面也涉及到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怎么中国化?冯友兰先生有一个说法,说哲学一定是要接着哲学史讲,而且要接着民族的哲学史讲,如果我们讲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套还局限在原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一套,不能真正和传统结合起来,恐怕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精神生活的影响是有限的。王东教授认为,当前的国学应该更热,但是国学还要创新,而指导思想这个层面应该是一元化的,即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为指导思想。改革开放30年如果说有什么严峻的问题,就是理想、信念、信仰体系动摇了,这是非常严峻的一个问题,所以在指导思想上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旗帜应该更加鲜明,包括原原本本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中国化都应该加强的。

关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在新世纪十年来文化建设中表现出的其它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郭建宁教授认为,我们要对国学热进行冷思考,防止其商业化。对儒学、国学要有科学态度,既不需要自卑也不需要自大,而是需要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宋志明教授认为,国学要复兴,首先国学的讲法需要改进,第二就是引进西方,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中国的哲学不能在自家讲,中国关起门来讲国学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在世界大舞台讲中国文化。李维武教授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人价值观念之间的联系不能夸大,中国文化传统对于我们今天重建中国人价值观念的作用,这个尺寸、分寸应该有所把握。许全兴教授对当前的国学热提出了两个问题:国学热是不是就把古代的东西拿过来放到现在,国学热是不是还有更多新的东西?中国传统的思想怎么在21世纪起作用?

整个研讨会分为四个单元进行,与会学者还就中国文化政策、新世纪中国佛学的发展、政治哲学、生态理论、通识教育及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具有较强的学术前沿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G12

D

1006-6470(2011)05-0110-03

吕红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李海峰

猜你喜欢
新世纪国学研讨会
“垂”改成“掉”,好不好?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李元洛《诗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