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泽中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蒋泽中
“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都应紧跟中央部署,主动调结构、转方式,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向节能降耗、优质高效方向积极努力,实现与国家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协调和衔接。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2011年上半年在处理“好与快、进与退、升与降、转与变”的关系上有一定成效,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作用有所体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有实际努力,值得研究与关注。
科学发展;发展方式转变;北京“十二五”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处于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起始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根据“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的战略布局,主动调结构、转方式,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向节能降耗、优质高效方向积极努力。在全国大多数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超过9.6%、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省市增速超过两位数的情况下,北京GDP增长8%,低于全国9.6%的平均增速,居各省区市之尾,[1]基本实现与中央规划速度的衔接和北京“十二五”的平稳开局,科学发展初见成效。由此引发我们对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又好又快还是又快又好?从内涵与外延方面的诉求分析,笔者以为,应该强调又好又快。
从发展的实际诉求上讲,发展不在于快慢,而在于好坏。发展首先应该好。因为好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与本质要求。基本内涵的满足才能给民众带来希望和实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好”的基础上,“快”才有积极意义;发展可以快,因为快是发展的实际外延与形式表现,一般表现为速度和规模。在不是有意地忽视其本质内涵,不是追求没有良好内涵支撑的速度和规模,不以低质量、不安全、不公平的做法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时候,“快”所带来的实效才能是“好”。
从效果和行动的关系角度来讲,“好”与“快”并不矛盾。胡锦涛同志年初在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曾经突出强调“八个加快”(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推进工作),并指出:要“见实效”,即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便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归纳为一句话,即:行动要快!效果要好!行动为效果服务!
相对于全国31个省市区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成绩”,北京市上半年不仅GDP增速降至全国最低,伴之而来的还有万元GDP能耗降低8.4%,大气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2]数据解读可以看出,北京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了,但城市生态状况有所好转、资源节约和综合竞争实力提升的内涵明显增加。在增速不够“快”的背后有实效相对“好”的底蕴。
进与退,既可以是一种对立关系,如非进即退;也可以是包含关系,有的“退”其实就是一种“进”,有的“进”也是一种“退”;还可以是转化关系,“进”而不当导致“退”。
应该注意把握其中的包含关系。即当社会发展中由于外部约束或内在实力局限的原因,必须在“进”的形式与侧重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进”与“退”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包含关系。某些方面的“进”可能同时折射出另外一些方面的“退”,或这种“退”恰恰意味着其他方面“进”的表现。如生产性第三产业方面的“进”既可能造成第二产业经济贡献的“退”,还可能影响到消费性第三产业结构比重方面的“退”和带动第一产业的“进”,进而影响到地区经济中产业结构比重“进”与“退”的变化。
还需要注意其中可能蕴含的转化关系。即“进”与 “退”在外在形式与内在根本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内在根本方面的 “进”可能导致外在形式上的“退”,而这种“退”恰恰意味着实质上“进”的需要。局部的“进而不当”也可能造成社会大局或总体形势上“退”的影响。国内某些地区出现的“地区工业化水平上去了、生态环境指标下来了;楼堂馆所建设上去了,社会效益贡献下来了;社会经济统计数字上去了,民众生活质量评价下来了”的情况,实质是其中蕴含的转化关系把握不当,造成外在的“进”导致内在“退”的局面出现。
目前,北京市根据安全、科技、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一些能源消耗领域与产业结构方面的“退”及某些非必需消费领域的“退”,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进”的表现,是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生态恢复和产业优化方面“进”的表现。由此而造成某些行业或领域的经济效益不高或增速降低的“退”,不仅体现了包含关系方面的调整,也应该有转化关系方面的诉求,属于相应关系处理中的一种主动把握。
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看,升与降常常是相对、自然、规律性的现象。而从横向比较而言,升与降则往往有相对取舍或侧重的含义。
有降有升,体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按照统计数据,北京市上半年在GDP增速相对降低的条件下,实现了投资增长15.6%、消费增长11.3%和财政收入增长27.9%。[3]其中消费增长目标的实现,体现出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依赖由传统出口导向的外部向国内市场内部转移的努力见到成效。
有升有降,表现出“产业优化”的特点。北京市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其中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加18.3%、15.6%、10.9%。[4]制造业中医药、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分别增长 25.8%、20.4%和18.4%,而高耗能高污染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增加值则下降了75.5%。[5]一升一降,表现出了发展内涵的良性变化。
升降之中,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1%和12.4%的数据,[6]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中更加明显的增加,体现出有关部门改善收入分配方面的努力确有实效。大气污染物浓度下降,是北京市在关注 “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态效益”,限制污染行业、转移重工业企业的结果,是科学发展理念落实为具体的“速度调整”和“比例改善”的结果,体现了由单纯经济增长转向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努力。
将转变一词拆开分别作“转”与“变”的诠释,原因在于词语中的两个字事实存在含义上的不同。其中“转”之意在形势转换,有行为方式、过程或实体位置调整之形;“变”之意在质的差别或更新,有性质产生根本变化之实。
“转”是过程,“变”是效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转”往往表现为路径或方向调整,“变”则意味着实质性的差异或革命。如产业结构由低端加工产业为主转为高、中、低端制造业共同构成产业内涵与高、中端产业为主,其内在性质的“变”展现的是产业升级或优化的“差异”,即社会经济状态的革命性变化。
行为要“转”,诉求要“变”。通常,人们容易对思维和行为的外在表现进行调整以满足“转”的需要,但真正实现诉求的内涵变化则比较困难。我们一些地区或部门习惯于关注加大投资或项目扶持力度,追求地区经济投入和经济规模增长的互动,但对上述“转”的行为应该蕴含的社会转型与民众实际生活质量改善的“变”关注不足或实现不足,因而出现“相关部门辛苦不已”而“民众抱怨不断”并存的现象并不奇怪。引导行为调整、实现由资源投入、消耗型增长向资源节约、再生型发展的“转”,目的在于实现由经济的规模增长到社会和谐发展、民众生活质量保证或改善的“变”,表现为行动上“转”和理念上“变”之间的相应联系与呼应。
方式要转,结构要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以往突出工业化发展导向、单一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的发展方式需要调整。需要从资源利用方式、产业发展方式、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等诸方面转化着手,争取经济运行结构产生实质性的“变”——其中既包括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工艺结构等方面的“变”,也包括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进而实现社会结构整体优化和国民经济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效果。即我们希望看到的“变”的实质所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上述 “好与快、进与退、升与降、转与变”的关系,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经济学问题,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哲学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解读目前社会关注的一些经济问题,我们可以获得更清醒的认识。虽然关于社会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与方式转变的争执已有定论,但从北京市“十二五”平稳开局和一些地方仍然着眼于经济规模增长的状况看,实现全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然任重道远。北京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希望能够巩固、坚持,成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表率。
注释:
[1]31省市区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快慢之间看转变[N].人民日报,2011-08-03.
[2][3]北京201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8%商品房销售同比降18.4%[N].人民网,http://leaders.people.com.cn/GB/15226010.html. [4]赵磊.多维度衡量发展成效[N].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 com/fortune/2011-08/03/c_121765167.htm.
[5][6]减速提质,北京的主动选择[N].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 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15234948.html.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年五年纲要[Z].http:// wenku.baidu.com/view/614bed293169a4517723a312.html.
[4]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上半年北京经济运行基本平稳 [N].北京统计信息网,http://www.bjstats.gov.cn/ sjjd/jjxs/201107/t20110720_206702htm.
[5]2010年北京统计年鉴[N].北京统计信息网,http://www.bjstats.gov.cn/nj/main/2010-tjnj/content/mV21_0204.htm.
F124
A
1006-6470(2011)05-0092-03
蒋泽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李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