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对基于共建共享就业创业基地的公司化培养体制改革实践的思考
沈萍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各个学校都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院校网上营销基地与电子商务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共同探索基于共建共享的就业创业基地的公司化培养体制,并结合具体的实施情况对公司化培养体制的运行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公司化培养体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共享;就业创业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可以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由此可见,不断创新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职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方面都在进行不断地改革和探索,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等多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开展情况因专业不同而冷热不均。对于理工科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开展情况普遍较好,但对于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专业而言,相对难度较大;二是使用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学生在基地里的训练目标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没有很好地把就业和创业加以融合;三是在基地运行中虽然校企共同参与,但企业的目标还是以储备人才和借助学校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为主。
目前国内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论述较多,而且众多专家和学者也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新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朱小平对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强调企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周建松重点针对经济类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强调校企深度融合,并提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办学模式。丁金昌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双方效益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都可以尝试。
纵观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将“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这也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我们也不难看到,目前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没有把促进就业和创业作为主要功能,更多提及的是以就业为导向,而没有很好地将就业和创业融入于培养目标中。
笔者以一所市属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的网上营销基地作为研究对象,该校与北京一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子商务企业合作,以“业务进校园,专业入企业”为宗旨,以学生专业学习、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职业素质养成为中心,以企业进行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服务的真实经营任务为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业务经营成果,构建具有“教学、经营”双重功能的分公司。基地除承担其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践功能外,作为该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分公司,又必须作为企业立足长三角地区开拓业务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平台,还必须对学生就业创业进行指导和扶植。通过对分公司的良好运作,深入探索在共建共享基础上校企共同合作,实现对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实际运作中,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着力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后,重点选拔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同时,分公司挂牌成立,合作企业员工进驻基地,对基地进行公司化运作。在企业员工和教师共同指导下,学生以双重身份在基地进行工作和学习。通过校企双方共同进行经营平台共建、学生(员工)培训的相关工作,完善校内公司制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的各项制度,完成各种管理制度的制订,实现校企共享公司业务数据、案例与企业文化。
经过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的调研,基于市场需求状况,近年来对企业网络营销业务、网上贸易、新型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电子商务支持系统推广、电子商务创业等商务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比较集中,这与合作企业的经营内容基本吻合,要求校方必须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模式,达到既适应公司业务运作需要又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为此,校方通过制订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接轨的《网上营销类校内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衔接计划》,与企业共同探讨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制订融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一体的网上销售类相关专业的课程标准,把企业的生产操作过程和步骤设计成教学活动方案。
合作企业将部分网络产品推广销售业务和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技术支持等业务放在基地开展,由于直接面对市场面对客户,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网络销售和项目策划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真实的职场体验胜于理论化的就业指导,通过在业务中的磨练,使学生尽早进行规范化的职业训练,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企业还将为优秀员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完成既定业务的同时,企业和教师鼓励并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通过淘宝网开店、B2C网店经营等校企合作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基地内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氛围,使基地成为学生的校内创业中心。
通过对共建共享的就业创业基地的运作,目前对校企双方均已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从校方的角度来看,进入基地的学生在公司化培养体制下,在职业素养、能力训练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不少学生还在业务拓展上获得了公司的奖励。公司通过这一基地的建立,不仅在本地获得了不少业务,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对本地市场的拓展充满信心,力图通过扩大经营规模,以获得在长三角地区更好的业务拓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认真解决以下问题。
从前期的运作来看,校方对基地进行了硬件的投入,企业派员工进驻基地,由企业员工和教师共同实现对基地的运行和管理。但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稳定和经营内容的不断增加,对基地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对场地的扩充和本专业学生需求量的扩大,而且需求有更多的专业结合到分公司的运作中来。如何既能满足企业的成长需求,又能实现与校内多专业的深度融合,这也是在下阶段基地运作过程中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在基地成立时,学校甄选了一批大二学生进驻基地,经过一年的磨炼,有部分学生在业务能力上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成为企业客户争抢的优质资源,也有部分同学通过自主创业找到了自身的发展定位,分公司也优选了一部分学生成为本公司的员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企业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稳定的学生员工参与公司业务的开拓,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且在第三学年时还要完成毕业综合实践等环节的任务。另外,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后,学生对所从事的业务相对比较熟练,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也会产生倦怠感,从而影响到基地学生员工整体队伍的稳定性,这对公司业务发展也会带来影响。因此,在基地运作的过程中,除了安排固定的学生进入基地进行实训,还应探索一些新的模式,如考虑是否以学生企业社团的形式在大一新生中组建团体,在课余由企业对社团成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并组织一些活动,在必要时可以由社团成员直接补充进入基地。
目前,分公司已承接了宁波市本地的多个公司的网上营销业务,并有大量的业务处理从总公司转移到基地来完成。基于企业将本基地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首个分公司,双方就分公司的功能进行进一步拓展和创新进行着不断的努力。在完成基地现有功能的基础上,校企双方亦努力拓展和创新基地功能,使它既有产品生产、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也可有计划按期选派部分专任教师参与基地的建设,并为企业新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服务。这些功能的延伸不仅为企业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也给教师提供了直接服务社会、提升技能的对接机会。
沈萍,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G710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1)12-0058-03
[责任编辑 方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