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谢霞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基于工作过程的“推销与谈判技巧”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颜谢霞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推销与谈判技巧”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的特点,提出了对该课程教改的一些建议,与更多实训基地的专家合作开展针对各学习情境的专题讲座,将原先2课时为一次课的时间安排改为3课时为一次课,增加产品推销实战演练的经费投入,采用更灵活的方式进行考核。
推销与谈判技巧;教学改革;工作过程
“推销与谈判技巧”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为了培养学生推销与谈判实务的综合能力,真正体现理实一体化,笔者对该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促使理论水平的提高。在针对行业、企业专家、一线优秀推销员和在校生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推销与谈判技巧”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围绕“推销”这个职业活动典型工作过程,将其活动体系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加以收集、整理、归纳和整合,然后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以及推销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教学内容细分为七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项目驱动中,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体验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更好地掌握推销与谈判技巧,培养其良好的适岗能力。
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岗位工作过程体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二个二分之一”(二分之一课堂教学、二分之一到公司、商场实训和课堂实践)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课内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项目教学、小组讨论和辩论会等师生互动,使教、学、做融为一体;课外通过校园体验、现场实习、顶岗实战训练,撰写实训报告,边学、边做、边总结,真正体现在实践中学习。
课程的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学生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带着工作任务进行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温故而知新,如大二顶岗实习中必须完成实习企业里三张表格的编制,即推销效益计划表、顾客发展计划表和推销活动日程表;毕业实习中需收集推销与谈判成功案例若干个。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的养成,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企业现场和社会实践之中,让学生能“带着工作经验走上社会”,以充分体现“职业发展导向”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
本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原则,各学习情境均安排专家开设讲座,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实际工作,了解企业业务流程。校外专家均来自实训基地的优秀营销人员。但由于企业专家的讲座要针对某个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因此在时间的配合上有一定难度。如学习情境三“客户分类管理与货款回收”,需要邀请企业专家开展有关“机电产品类企业客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的讲座,该学习情境共12个课时,此讲座需在第5到第8课时完成,才能保证课程的连贯性。时间较紧,同时,又涉及2个班级的调课以及配合企业专家的业余时间,有一定难度。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实施,需要邀请更多来自实训基地的专家与教师紧密合作,解决专家难觅的问题。
教改后的课程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行模块实训教学,分为现场实训模块(含卖场推销、上门产品推销、营销认识实训、营销实训)、岗前实训模块(工学结合)、能力拓展模块(含案例分析、推销模拟、商务谈判模拟、情景表演、项目任务),各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其中情境表演是给学生设定一定的背景,由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模拟表演。如学习情境7投诉处理,学生就需要以某一产品为例,撰写客户投诉的文案并现场处理客户投诉。
情境表演能否顺利开展,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需要气氛和时间上的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班情境表演都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6人,每班7-8组。表演开始后的前15分钟是大家入戏的时间,之后,由于有些小组的精彩表现、学生认真参与以及来自台下同学热烈的掌声会将表演带入高潮。每组表演加上老师点评大约需要12-15分钟才能完成,两节课结束后总还会有二三个小组没有完成。如果将这二三个小组的表演放到下次课继续,将非常明显地影响学生的临场发挥,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使该学习情境的评分失去公正性。
只有通过对实际推销的体验,感悟,才能提高学生对推销的认识层次,提升学生推销实战操作水平,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为此,经过仔细分析,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产品推销实战演练。具体做法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决定所销售产品、销售方法等,笔者要求每组学生各写一份商品推销方案,列明所要销售商品的名称、数量、价格、推销方法、人员安排等。学生要经历商品选择、客户定位、接近客户方法选择、商品采购、销售等多个与推销相关环节。实战结束后以将商品销售完的小组需归还本金,盈利部分可自留;商品未销售完的小组需将销售所得及剩余商品上交。实战演练的考核结合商品推销方案、销售结果、素材收集。这一教学设计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普遍认为这是锻炼的好机会。
欣喜之余,还发现存在很多挑战,首先是经费上的压力。学生要销售具体产品,需要有经费,这笔经费不可能来自学生,因为毕竟商品有可能销售不出去,钱收不回来。因此,实际操作时是向学校借款9000元,用于2个班共15个小组推销商品所用,解决了资金问题。其次是实战结束后无法销售出去的商品处理成为难点。产品推销实战包含商品采购、销售,时间为1周。由于时间所限,有些小组无法完成商品的销售。虽然这种情况事先已经考虑在内,本学期剩余商品,可留作下届学生实训使用。但仍有特殊情况发生,如有些小组学生销售的是鲜花、水果等极易腐烂的商品,无法销售完也不能继续使用。最后是课时有限占用学生太多课余时间。本课程课时56(11周),实训30课时(1周),共86课时。目前的操作是56课时用于授课,实训周则完成谈判实训、商务礼仪实训等。笔者认为应增加课时,将前11周的56课时增加到66用于完成7个学习情境的教学。最后一周的实训周用于产品推销、评估、点评的实战演练。
本课程改革后在考核、评估体系上改变单一的期末笔试考核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新的评估体系包括专业知识的考核(理论试卷的应知考试)、专业技能考核(推销技巧、方法的应会等内容)、方法能力的考核(情景设计、制定推销计划、方案等)、职业素质的考核(平时表现等)、社会能力的考核(操作过程中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内容)五个方面。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评成绩的40%,其余60%来自平时实操、职业素质、课堂表现。
考核不合格学生参加补考,成绩只能来自卷面。如果以卷面成绩作为补考最终成绩,容易让那些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学生钻空子。上课不需要参与任何学习情境的实训,只要补考过了就可以了,同时也拖了小组其他同学的后腿,显失公平。如果不以卷面成绩作为补考最终成绩,而是和正常考试一样期末成绩与其他成绩各占40%和60%,由于学生已经结束本课程的学习了,无法评定他的实操成绩等,给补考的考核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为此,笔者的解决方式是给学生布置寒暑假作业,如完成指定产品的推销,需有文案以及照片作为佐证材料,用以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再辅以考试成绩作为补考的考核形式。这种方法有效解决了补考考核难的问题,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因为教师需要利用寒暑假时间批阅学生的实操作业。
本课程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在营销专业和国贸专业开设,学生受益面广,实用性强。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生们普遍评价这门课程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内容实用,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训练形式多样,学得生动有趣、实用有益,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本课程组的教学效果、教学研讨活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支持,并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开展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课程,使学生初步具有谈判与推销的基本实战技能,有效地缩短了与岗位的距离,为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求职中,表现出较好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这些专业学生就业率都在99%以上。
无论是上课过程还是外出参观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资料的收集。如学生完成的作业中较优秀的小组会留给下学期的学生作为参考;学生外出参观完成的作业中包含图片的收集等。两轮实施下来,已经收集了大量的学生作业、实习总结、照片、视频。
特别是其中的模拟谈判视频,学生反映商务谈判这部分的内容应该有相应视频,可增强学生对该情境内容的理解。但笔者找过很多的专业教材,都没有相应视频,于是在“推销与谈判实训”周学生进行模拟谈判时,邀请图信中心的老师拍摄录像,这样下一届学生就可以看到比较完整的谈判视频。
颜谢霞,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G712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1)12-0018-03
[责任编辑 方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