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的误区及调整对策

2011-02-20 14:49许令周
中学语文 2011年1期
关键词:目标情感过程

许令周

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多种作用,主要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制约作用。①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方面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目标都是预先设定的,体现教学前的意图。为了达成目标,师生双方都要作出一番努力,克难奋进,向目标靠拢,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激励,以更高昂的热情来攀登更高的目标。目标是检验和制约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尺度,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但当前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一些误区。由此我们要采取恰当的调整对策。

一、当前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的误区

1.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语文教材中一篇篇选文,都是在文学典籍中经过千挑万选而产生的,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能锻造学生的灵魂。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比较功利,很多情况下都是考什么老师才教什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重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很多语文老师只重视在课堂上教给了学生什么,而不太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富有生命的,会伴随着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时而愉悦,时而苦恼。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不能适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究竟怎样,若学生的学习长时期处于苦恼状态,那么他们将丧失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3.目标脱离学生的实际。

有些语文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目标过高,如在某一节语文课里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标,这一目标不可能仅仅靠一堂课来完成的,这样目标就无法达成,目标就起不到引领作用和激励作用。二是目标定得过低,如把一篇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就定为能理解文章的文意,这样的目标就定低了,学生很容易达到,这样的目标也不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脱离实际的教学目标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针对误区的调整对策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1.在目标设计中,重视情感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与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最大发展”,就是“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这三个方面的目标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②这一设计框架,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来具体地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这一设计的最大变化就是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地位。按“三个维度”来设计语文课程目标,把过去被知识、技能所掩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出来。

在语文教学目标的编制过程中应设计情感教育目标,目标对教学有引领作用,有了目标,就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觉贯彻。如《报任安书》的教学目标,就应包括“学习司马迁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能控制住自己屈辱的情感,没有选择自杀来逃避的不屈精神”这样的情感目标;《老王》的教学目标,就应包括“学习杨绛一家和老王他们身上最宝贵的共同品质——同情心”这样的情感目标;《我与地坛》的教学目标,就应包括“学习史铁生能走出人生不幸的勇气”这样的情感目标。

2.在目标的设计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习不是老师讲学生记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蕴含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时而愉悦,时而兴奋,时而烦躁,时而苦恼。学生的这些情感体验与他们在学习中面对的实际情况紧密相关。当他们对老师的讲课感兴趣时心里会很愉悦;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疑难问题时心里会很兴奋;当他们对老师的讲课感到索然寡味时心里会很烦躁;当他们遇到疑难问题而不能解决时心里会很苦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兴奋的,这说明自己的教学策略得当;若学生的情感体验是烦躁苦恼的,则说明其教学策略有问题,这时教师就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最重要作用就是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在目标的设计中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会引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刻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学习长时期处于愉悦兴奋的状态,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贯彻“最近发展区”原则,目标难易适度。

语文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以利于发挥其激励功能。所谓难度适中,是指所编制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程度。确立难易适度的目标须对学情有准确的了解,因为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说,教学目标的实现,决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还必须依靠学生主观上的努力。师生默契配合、和谐共振,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如果对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了解,仅凭教师对课标、教材的钻研和理解,制定几条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硬塞给学生,要学生去接受、去实现,这样的目标很可能只是写在备课笔记上的形式,目标的实现往往就会落空。目标过高,学生通过努力很难达到,这让学生有很大的挫败感,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不自信;目标过低,学生不经过努力就可达到目标,这会滋生浮躁的情绪,又会失去学习兴趣,也缺少对坚韧个性的培养。

当然,学生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异,对于同样的教学目标,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感觉不到难度,而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则感觉无法企及。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编制教学目标,对不同类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达成目标,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进而更加努力学习,并发展其各种能力。

2.目标具有弹性,为课堂教学创造宽松环境。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目标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语文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快慢和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具体实施教学目标时,也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以调整。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我们可设计“能诵读或背诵全诗”这样的教学目标,对那些记诵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要求能背诵出来,而对其他同学可降低要求,可要求能熟练诵读全诗。再如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设计“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和绝对自由思想”这样的目标,对一般同学只要求了解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人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能实现绝对自由”的思想,对那些悟性较高的同学还要求能够正确评价庄子的这一思想。

语文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为课堂教学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成目标,有利于他们积极乐观品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方向,语文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要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来考虑。

注释:

①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4页。

②温泽远:《解读课程标准——巢宗祺访谈录》,《语文学习》,2002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目标情感过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