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真情——初中作文指导初探

2011-02-20 13:12福建吴惠清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真情细节文章

福建 吴惠清

作文教学一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学生作文弊端明显:为文造情,浮华不实,更有甚者无病呻吟,弄虚作假。因此,面对所有学生的作文训练,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于细微处见真情。方法有四:一是关注生活,二是点染细节,三是融我入文,四是议论抒情。

初中语文 作文训练 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一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学生作文弊端明显:为文造情,浮华不实,更有甚者无病呻吟,弄虚作假。有些学生竟“玩”起了作文,加个题记,分个乐章,用个省略号,可谓用尽心机,企图走一条作文捷径之路。这是对作文的错误认识,是对写作态度的极大扭曲。其实,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擅长写作也仅仅是极少数人的特长。因此,面对所有学生的作文训练,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

叶圣陶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王蒙认为,作文的真实性其实是个涉及一代人文风、学风和如何做人的大问题。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自己的笔、自己的语言来作文,才能真正达到学作文、学做人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意思的能力。”“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贵自然情贵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情感做基础,无论怎样去雕饰,也只能“繁彩寡情,乏味必厌”。古今感人至深的传世佳作,都凝聚着强烈的真情。如: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宋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每一篇都脍炙人口。

初中生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写作训练,能较好地描述所见所闻,只是语言、主题、构思等相对简单。他们的个性意识显现,有了一定的感悟生活的能力,但理性思维还不够成熟,此时作文教学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世界的真善美,以“我手写我心”,言为心声,文以情生,于细微处见真情。

一、关注生活 选择熟悉处

打动读者心灵的东西往往是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是那些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个性感悟的文章。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其目的就是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这就决定初中作文命题往往围绕学生生活。当然,学生生活的外延要不断扩大,不仅要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还要围绕社会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对焦点、热点问题的认识。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表露真实情怀。如三明市近两年的中考作文题《我最___的人》、《我们初中生的故事》就是很典型的“关注生活、抒写真情”题。

例如《一碗面条》这样写道:

“每次晚自习放学回家,钥匙刚插进锁孔,妈妈的身影就会准时地出现在门口,当我把目光移向餐桌时,准会见到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寒冷顿时溜得无影无踪。几口热汤下肚,温暖涌遍了我的全身。”

“习作是生命本身体验的一种自然流露”,唯有真正地关注生活,真切地体验生活,才能让学生抒发真情,张扬个性,催化个体言语生命的成长。

二、点染细节 捕捉动情点

有的学生作文材料的确来自生活,或是真实经历,但显得芜杂,干巴巴。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文章细节的缺失,细节的缺失会使文章缺少动情点,使作者的真实情感流于一般表述。生活中最能撩拨人心的莫过于细节了。细节的真实,才是文章真实之核,点点滴滴出真情。换言之,在生活细节上的合理演绎、合理虚构不会影响文章的真实性,而且会反过来强化它的真实感。文章之空,文章之假,很大因素在于我们的学生不善于把握生活中的细节。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即鲜活的生活细节。所谓生活细节就是生活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可以是一句温暖人心的话,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个怦然心动的瞬间,一个细微的举止行动……例如:当“我”冬夜苦读时,母亲为“我”送来暖手的水袋,这就是一个爱的细节。

作文课《献给母亲的歌》,我启发学生打开关于亲情的点点滴滴的记忆之门,去捕捉生活的细节,演绎了一篇篇真情美文。

“每天上学时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路上要小心’……”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2 μg/kg+布托啡诺0.05 mg/kg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妈妈嘴角上天天挂着让我充满自信的鼓励:我女儿最能干了……”

“我和妈妈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妈妈左手轻轻搭在我的身上,右手‘轻摇小扇’。我的头不由自主地靠在妈妈的肩头,月光下妈妈有些深陷的大眼睛若有所思,妈妈指向星空亲切地问:‘女儿,你喜欢星星吗?’……我多么想像此刻一样,依偎在她的怀里,和她一起看星星,安静而认真地聆听着每一个关于星星的故事。这样的时刻有着说不出的幸福,心底一股暖流油然而生,这股暖流仿佛把我心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带动起来,从我的发梢开始浸入,汇入我的每个器官,也许这就是幸福的味道——甜甜的暖暖的,我想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知不觉,我依偎着妈妈,进了梦乡……”

三、融我入文 润物细无声

很多的学生作文目光总是在关注别人,不敢写“我”。写作者本身没有融入其中,没有半点倾诉内心真实感受的热情与冲动,作文以何打动人心,以何感染读者呢?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流于空而不真、华而不实,虚情假意。只有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以及种种喜怒哀乐,才能表现出最大的真实和可信。

如一学生用质朴的文笔触碰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写自己的家庭变故所产生的软弱:自卑、孤寂、辛酸……由于直抒胸臆,叙述时于平淡、宁静中包含丰富的情感内涵而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震撼力。文章最后写道:“我克制不住哭了,木讷的父亲,他不知不觉中苍老了,而我们终究要分离了。我的天空,没有别人的绚丽多姿,却因为有了父亲,让我自由而责无旁贷地翱翔。因为有了他,给了我足以支撑我一辈子飞翔的动力,那就是让他过上幸福的日子,不断追逐我的梦想。”

大爱无声,这来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不仅宝贵,而且深刻,作文的题材不分新旧广狭,只要能打动人类最基本最重要最珍贵的情感,那就是真正的好文章。

如《我心中那份牵挂》:

“漫漫打工路,您可已习惯?您知道我在牵挂着您吗?妈妈”

“妈妈说,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真诚思念,我相信这句话,因为,坐在考场上的我正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您……”

全文第一人称的作用,融我入文,直击心灵,更加深了文章的抒情性。

其实,我们对照那些经典之作,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莫怀戚的《散步》、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这些文章多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让人唏嘘不已,感怀良深,无不真实地展现了特定情境之下自我的独特的心灵感受,表现了细微的“怦然心动”的真实之美。

四、议论抒情 凸显真情感

作文要感情真挚,就一定得打开感情的闸门,让饱满的真情顺畅地倾泻出来。议论抒情是比较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中,作者可以有意点明自己主旨,可以直接抒发对文中人、事、物、景的强烈感情。议论抒情句子用于篇首、篇中和篇末,或是段首段末等关键处,都很好地显露真情。有时候富有韵味的写景抒情也能达到显露真情的效果。如《那一刻,我很无助》中间一段:

“路旁的玉槐树在秋风中簌簌作响,像是彼此在诉说着什么。路灯已经亮起来了,白光柔和,却是那么的无力。”

几句写景,让文章弥漫着浓郁的感伤氛围和悲情色彩,便于叙说故事!

再有,为倾吐内心难以抑制的感情,采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感情,有“你”作为倾诉的对象,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和心理距离,这个不同于“他”的“你”与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作者所热爱、所怀念的人或物,通过与“你”的矛盾冲突和情感交流,比较容易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难以抑制的不吐不快的情感在“你”的疏导下就显得格外蕴藉而富有魅力。如:

“你的手,是那曾经握起手术刀的手,你的手,是那曾经弥漫着酒精气味的手,然而如今,你的手,是“笔落惊风雨”的手,是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手,因此,我能够体会,在那个年代,是民众何等的麻木唤醒了你,并赋予了你充满愤慨的灵魂!”

行云流水般的倾诉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有利于使文章在真实的基础上生发出无限的文字魅力。

真情可以用爱心诠释,用自我演绎,用鲜活的材料体现,用议论抒情凸显……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是作文的真“金”,有了它,加上美丽精妙的语言,自会奏出天地间动人的乐章,写作教学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

猜你喜欢
真情细节文章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以心换心见真情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真情扶贫见实效
细节取胜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