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现状与特点探析

2011-02-20 08:57苏园园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道德观道德意识

苏园园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 241000)

大学生作为朝气蓬勃的新一代,是国家的精英,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富强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人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产生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导致了大学生对金钱、权力、物质的迷恋。科学研究和把握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现状与特点,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现状

道德观,是指人们通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关于道德准则、道德信念、道德选择、道德评价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这一大背景下,多种经济成分的分配方式决定了大学生道德观的复杂性。具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表现为:

(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

爱护公物,对人有礼,这些都是大学生从小就应懂得的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但在当今大学生中社会公德被淡化的情况随处可见:在教室桌面上乱写乱画,课后无人擦黑板,在公交车上装睡以回避让座,在课堂里谈情说爱、搂搂抱抱等。随着大学生招生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素质较低的学生进入大学,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滑坡”的现象成为不争的事实。

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对基本的道德原则、规范比较了解,知道该怎么做,但其道德行为表现却不能令人满意。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将道德规范挂在口头上的时候多,而行动上却是另外一种情况。有强烈的报国之志,但缺乏具体的行动;对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可往往又置身其中;明知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然而轮到自己时又借故推托;期待建立和谐规范的社会道德秩序,自身却不能严格遵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等等。

(二)自我意识增强,更加注重个性发展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家庭中父母都非常宠爱、溺爱他们,他们是家庭中的“小太阳”。这种成长环境下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主要表现为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说话做事都具有很强的独占性、妒忌心比较强。“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强调以个人为主体,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价值评价标准上,往往采取双重标准,常常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他人,却用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对待自己,在观念上认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在行动上却主要从个人利益出发,对自我更多的采取肯定性评价,而对他人则采取否定性评价。”[1]

其中最能反映他们的言行的一句话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是一种强调自我,忽视他人的表现,它把个人同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割裂开来,有人甚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之上。现在大学生的演讲稿和话语中运用最多的一个词汇就是“实现自我”。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学生喜欢独来独往,同学之间关系紧张;还有部分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被扭曲。

自我意识增强的另一种表现是权利意识增强。

由于大学生主要还是在家庭、学校中生活,他们虽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但法律自律能力不强,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青春冲动性远大于理性,因此,在他们之间往往出现一些不顾法律后果的违法行为。同时,他们又是接受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权利意识很强,特别注意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越来越注重自我的实现,注重在生活中保护、使用自己的权利,但相对于“义务”这一意识他们却比较模糊、缺乏。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我有权利不干什么”,但也越来越少听到“我有义务干什么”。

(三)竞争意识显著增强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促使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公平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中实行的是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可以促使大学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因此,多数大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校园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德、才、学、识等各个方面展现自己、发展自己,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他们在竞争意识增强的同时往往还掺杂着较严重的个人主义,存在不少不正确的竞争意识。一些大学生为了实现自我,超越别人,不惜付出很大代价甚至损害他人的权利。

(四)功利意识增强

“不仅在社会中存在着拉关系、走后门、官僚主义作风,在大学生中这种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主要表现为刚跨入大学校门,在班会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为争取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在讲台上发言竞选。他们认为这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但主要原因是可以多接触老师,与老师拉近关系,对自己将来入党、评优、评干都有帮助。”[2]23有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势利眼”行为,钱的多少、权力的大小,为自己能否带来利益成为衡量与他人可交与否的标准。

(五)恋爱观更加开放

一些大学生把谈恋爱视为人的一种本能、一种追求享乐的过程。他们的恋爱观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恋爱形式公开化,校园中手拉手、搂搂抱抱的现象随处可见。恋爱的稳定性越来越弱。大学生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传统道德中的贞操、自爱等观念受到了挑战。大学期间同居、一夜情等关乎道德观念的现象被大学生们所普遍接受。

(六)金钱意识日趋强化

受社会“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恋爱观、择业观等方面都表现出追逐金钱的倾向。某校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问: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2.4%的学生选择“经济条件”,15.7%表示为获得“功利上的满足”,近1/3的学生非常看重金钱、物质、地位在恋爱中的作用。[2]118大学校园里盛行的“股票热”、“经商热”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们盼望着早日挣大钱的急切心理。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可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稳定性和波动性共存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青年的一代,他们的总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他们还未真正踏入社会,还没亲身体会到社会上的各种丑陋现象,他们在大学中主要接受的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且能够普遍接受、认同社会主流的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大学生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关心国家的兴衰,社会责任感强、拥护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但同时“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中的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像社会思潮的兴起,国家政策的调整,甚至某些、某个年轻人的变异举动等”[3],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比如08年合肥“家乐福”事件,大学生要求“抵制日货”事件等一方面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但同时也表明大学生思想品质的不成熟。

(二)自主性和从众性并存

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强化着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使大学生们认识到过去那种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思想已不再适应形势的变化。因此,当今大学生都比较喜欢独立思考,比较有个性,有自己的见解,过去那种“千人一面”的现象,已经不见了。然而大学生从众性的一面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容易轻信别人,随波逐流,没有坚定的自我确认的能力,尤其表现在对一些时尚潮流的追捧。

(三)被动性和主动性并存

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被动性主要指现实社会在思想、行为方面对大学生的制约。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还不能脱掉预成型的模式,不能完全自主。这是因为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经过系统的教育和学习才能形成的。因此,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下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教育、灌输。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主动性表现在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多样化,他们主动地去了解、掌握一些信息,主动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当然这些信息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通过主动地接受信息,他们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在主动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有选择地接受各种思想、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摆脱了老师、书本上固定的理论观点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因此,伴随着这一过程,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发生了变化。

(四)一元性和多元性并存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稳定的,主要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处人处事讲道德,讲信用,讲文明。然而,我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各种思想、思潮层出不穷,大学生的思想也不断受到西方各种腐朽思想观念的渗透,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等。

(五)务实性和理想性并存

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感越来越强,而理想信念淡化。大学生普遍注重立足现实,关注现实,他们的现实感、务实性增强。为了将来的生存,他们能从自身条件出发,有目的地参加各种社团组织,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另外,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大学生都能主动地去掌握自己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并且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追求更多的知识,接受各种培训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在现实感突出的同时,他们的理想信念淡化了,他们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奉行“及时享乐”。然而,他们仍然存在着理想,部分大学生对于将来的发展还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的,从他们的谈笑、举止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的成功毫不怀疑的气质。他们极少有对未来失望和迷茫的,他们普遍认为凭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可以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的现状表明,自从02年国家教育部实行高考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我国的高等院校已不再是少数天之骄子的殿堂,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化,这意味着大多数青年都有机会到大学中学习,高校人数的增加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之以前有所降低。另外,高校为了增加本校学生的就业率,普遍重视自然科学知识而缺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视。学校教育的缺失,大学生自身道德教育的忽视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大学生在道德观方面产生以上一些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常常被描述为“垮掉的一代”。但我们并不能因为个别大学生违背道德的极端例子而“以偏概全”,把当代大学生描述为垮掉的一代。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主动让位、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现象在大学生中还是屡见不鲜的。如09年长江三峡大学的三名大学生舍弃自己的生命抢救小学生的事迹再一次在社会中重塑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尚形象。我们仍然确信,大学生的主流思想仍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是国家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4]新的历史条件的产生必然有新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所以,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也是由社会的发展变化引起的。只是,我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观难免会出现偏离轨道现象。但从长远上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会偏移于社会实践之外,还是会服从社会道德的总体框架的。

参考文献:

[1]王玉坤.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对策[J].中国科技技术信息,2008,(1):216-217.

[2]张广才.我是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叶松庆.大学生价值观的阶段性特点与发展前景[J].青年探索,2004,(4):17-2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猜你喜欢
道德观道德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新时代幼儿教师道德观的反思与超越——基于职业伦理理论视角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