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工艺系 施蕙雨
现代金属器皿艺术是现代手工艺的重要内容,是在传统手工艺之上发展而来的形态和概念。所有的工艺都产生于用途,实用工艺在传统金属器皿艺术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作品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功能。精工细作的手工艺是传统金属艺术的另一个主要特征,通过巧夺天工的手工工艺技术来达到一种极致的美,力求给人奢华、精致的视觉效果。它的消费者主要是少数的上层贵族或宗教神权。现代金属器皿艺术在传统金属艺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现代”既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在现代社会经济、生产条件、环境氛围、生活方式、时尚文化等条件下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理念变化。器皿是金属艺术从出现到成熟的过程中最初所承载的母体之一。碗、盘、盏、杯等这些特定的造型形式经过历史的衍化,为现代金属器皿艺术的兴起和创新提供了丰富、完美的造型基础。它既有传统金属艺术的渊源,但在本质上又带有现代工业文化的特质。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金属艺术,在机械化、批量化和包豪斯设计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与传统金属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在设计观念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造物技术,使设计师和艺术家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现他们的艺术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金属艺术正逐渐摆脱传统的实用性、经济性、审美性的标准化原则,更多的是赋予作品本身以形式美、感情寄托、意识形态、符号化等新内涵。设计师运用现代艺术与设计理念,使金属器皿具有现代形式的视觉特征,作品追求金属自身的材质美感、追求金属工艺的工艺之美以及自身情感的表达。大众、时尚、手工、机械、传统材质、新型复合材料等,作品呈现出一种混搭、综合、并置的创作形式和审美行为。
人性化和个性化不是两个孤立的概念,两者相互影响。人性化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内容,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及展现,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了对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综合分析,是对人在生理和心理层次的积极关怀,对个人情感和喜好的尊重。个性化设计恰好体现了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
工艺大师柳宗悦[1]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美与生活的结合体现在工艺文化中,现代金属艺术与现代手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其他现代手工艺一样,现代金属器皿艺术是作为情感补偿反应而崛起的,相对于工业制造的高理性追求,现代金属器皿艺术的创作更明显地指向人们的心理情感,与机器文明保持着一种互补关系。而情感的个人属性使现代金属器皿艺术呈现出性格化、差异化。设计师和艺术家在创作中的重要理念表现在对独特性、前卫性、创新性的探索,对新形式、新手法、新视觉效果的实验,对主题采用多视角的观察方式,从灵感来源多样化的获得等因素出发,使作品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形成设计师独特的艺术风格。美国设计师查尔斯·詹克斯使用银质材料为阿莱西公司设计的《咖啡具》,将器皿作为一组装饰物件,用希腊和古埃及的柱式元素作为基本的灵感来源,采用了建筑的语言形式。作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设计师本身在建筑领域的经验和成就,展现了设计师对金属器皿的理解和审美品味。
对文化、社会思潮、科技、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关注使现代金属器皿一出现就带有人性化的痕迹。现代金属器皿的人性化首先表现为物性的解放。解放物性与开敞心性,具有对应的审美功效,因此追求人性化的现代金属器皿艺术,崇尚对材料自然形态的保护和充分的显露,注重肌理修饰和质感处理。崇尚回归自然的心理引导金工艺术家们注重金属材质感的表现,力求通过肌理的巧妙设计与恰当的取舍更好地展现不同金属材质的韵律及光感,如黄金的耀眼绚丽、白银的内敛优雅、钢材的冷峻刚毅、铜材的沧桑古朴等。金工艺术家通过对不同金属材质的审视与对话,领悟金属材质自身的气质美感,创作出适合材质特性及作品内涵的肌理效果,并注意对金属光泽美的处理,从而更为贴切地诠释创作者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意图。日本艺术家小西纯次的作品《甜酒杯》具有精湛完美的工艺技术和清楚明显的实用功能。对于金和银两种材料,他敢于作大胆的雕塑式处理,艺术家通过追求每一种金属造型的内在和谐,并把这些同他对器物功能的关注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绚烂的艺术品。澳大利亚设计师比阿特丽斯·谢布劳斯基的作品《器皿》使用浮法玻璃、不绣钢、镀金等金属材料,不同材质的材料交叠在一起,相互渗透,使得整个作品就像浮于水的表面。作为盛水容器,作品形象立体地解释了水的性质。
金属器皿艺术的人性化和个性化表现在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上追求简洁而蕴含内在美的设计,强调器皿造型视觉美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种追求极端简洁的设计流派兴起,这就是所谓的“极简主义”。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设计师和艺术家把作品从视觉效果上和材料使用上逐渐引向“少即是多”的原则,强调单纯又优雅的形态。在金属艺术领域,相对于抽象风格来说,极简风格需要严格而理性的成型工艺技术来支持。日本建筑师五十岚威畅的铸铁作品《器皿》在工艺和材质上都传达出了日本传统工艺的深厚底蕴,具有质朴的美感和沉稳内敛的特色,在造型上具有几何形态的特征,强调了对比和统一的形式美。与自然形态紧密结合的设计也是设计师和艺术家经常的选择,如形状有趣的贝壳、律动的水纹、奇妙的石头肌理,都成为设计师的素材来源。在这些与自然形态相结合的器皿上我们更能感受到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自然、物质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自身的思考和认知。凯·费斯科尔是丹麦著名的建筑师,同时兼顾设计金属银器。在他的作品中,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形式和装饰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如银器《酒罐》,造型犹如花朵,既有古典艺术的优雅和高贵,又有现代设计的简约和流畅。现代金属器皿艺术弱化了以前附加在金属制品上的功利概念,曾被视为金属器皿重要特征的物质价值和实用功能被放置在审美之后,追求纯粹的主观意向的空间构成以及金属材料本身的美感,将器物的制作转化为艺术的创作,重新定义了金属器皿的艺术内涵,由此来引导审美主体向丰富而多样的主观感受层面回归。法国鬼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是当今设计界的出色代表,从他的著名言论“如果你的东西和大家一样,那干吗还设计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独特设计理念。他在1991年利用铝材设计的《多汁的沙利夫》柠檬榨汁器、《斯塔克壶》等等,这些外形极具个性的金属器皿作品中都蕴含着幽默、怪诞、神秘的意味,金属材料的应用和产生的视觉效果相互映衬,令人印象深刻。
现代金属器皿艺术的人性化和个性化表现在对偶然性的认同上。金属器皿艺术是造物的艺术,需要依靠材料和工艺来实现,偶然性主要产生在作品的制作和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很难做到每一个环节都精确控制,作品实际的效果往往和预期的有差异,例如划痕、肌理、气泡等。现代金属器皿将这些偶然间产生的“意外”纳入作品的一部分,而不是视为瑕疵将其摒弃。对偶然性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实际上也反映出艺术家对物性、对自然的接纳和认可,并不过分强调计划性,在制作过程中适当融入一些软性的因素,使作品呈现出更自然的美感。现代金属器皿艺术对偶然性的认同还包括了追求并显露创作的过程。机械化、自动化、集约化的工业生产操作过程,缺乏使人愉悦的审美体验。不以实用为目的的现代金属器皿艺术,在制作的过程中设计师和艺术家可以摆脱一些不必要的功能或结构的限制,不仅可以使人舒心释怀地融入操作过程,拓宽创作的空间,而且它本身就是创造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创作痕迹的保留,也因为这种过程体验的美感表露而更具有审美的价值,展现出形态多变的艺术风格。
金属器皿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工艺,发展到工业文明的今天,随着审美理念的不断变革、社会文化与艺术思潮的多元化,现代金属器皿艺术的内涵不断被丰富着,表现形式和手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它独特丰富的材质语言和工艺语言,有别于其他现代手工艺,也为现代金属器皿艺术添加上更加鲜明的个性特色。现代设计的理念破除了存在于传统金属器皿中的精英与大众的区别,使越来越多的人能鉴赏、消费、理解金属器皿艺术,它的巨大潜质还将被更多人发现、利用。
注释:
[1] 柳宗悦,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
[1] 《欧美工业设计5大材料顶尖创意——金属》克里斯莱夫特瑞,张港霞译,上海人民出版,2004
[2] 《金属工艺》周尚仪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3] 《世界设计大师图典》紫图大师图典丛书编辑部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工艺文化》柳宗悦[日]著,徐艺乙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