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学院美术系 刘磊霞
在讨论如何建立艺术风格之前,我们先弄清楚画家与画匠有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画家与画匠的区别是:画家是能够全面地掌握绘画技术,而且在其艺术表现中有着十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人。画匠虽然也掌握了熟练的绘画技法,但是他们的作品多以摹仿前人的范本,抑或重复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很难看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在绘画艺术领域里成为一个一流的画匠容易,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就不那么简单了。真正的画家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绘画对一个画匠而言是一门专业技能,对画家而言则是一门学问。画家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靠的是自己的艺术才华与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离不开个人的艺术天赋,后天的艺术修养,广博的学识以及对人生、自然的体验与感受。一个画者掌握了绘画的能力,这对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来说只走完了一半的路途。具体讲:掌握了绘画能力只是对“术”有了一些认识,艺术风格的建立取决于画者对“理”的认识,“理”不通,又怎能建立有理论依据支撑的艺术风格呢?艺术风格犹如是一面镜子,它不但可以反映出一个画者的艺术才华,而且也能够反映出画者的艺术修养。离开这些,技法再新奇,也只能是一件无艺术灵魂的装饰品,不可能达到绘画应有的艺术境界与艺术价值。
画家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如同一个产品必须要树立自己的品牌一样重要。一个在其作品中体现不出具有独到艺术风格的画者,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绘画艺术是视觉的艺术,所呈现的作品一览无遗,因此容不得半点虚伪,那种无度乃至无知的炒作,只能自欺欺人,戏弄那些对绘画毫无常识的人。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要有理论根据,没有理论支柱的所谓风格也很难成立,不可能产生伟大的艺术。毫无原则地糊涂乱抹、拼凑嫁接,以及有意识地哗众取宠,不可能产生什么风格。世界上任何一位杰出的大师靠的都是真才实学,而不是依靠投机取巧或故弄玄虚。重复古人,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东拼西凑别人的东西,美其名曰借鉴,其实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
艺术风格的创立必须在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上是独特的,否则就谈不上什么艺术风格的创新。风格不是做出来的,风格体现出的是画者本人的个性与艺术才华;风格不是随心所欲、无所顾忌,风格是建立在文化底蕴与理论基础之上的。翻开古今中外绘画史,世界上没有哪一位具有独到艺术风格的大师其作品不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理论基础之上的。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必须通过常年的文化积淀与对绘画艺术执著的追求。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画家创作的素材都来自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景或一些事。写生中的作品也可以成为一幅创作。吴冠中说过“写生只是作画的方式之一,并不决定其作品是创作还是习作的问题”[1]。他在1979年发表的《绘画形式美》一文中,曾专辟一节谈创作与习作,而此时,他对创作、习作与写生之间的关系,已谈得十分明确。其次,他还特别强调了直接对景写生的好处,在于“感受较深,无论在捕捉色彩的敏感性和用笔效果等方面,都很可贵,回来制作往往不能再保留这些优点”,易失去“大自然那种千变万化、瞬间即逝的新鲜色彩感”。 在此期间,吴冠中实际上已经探索出了一种结合中西绘画的“写生—创作法”,即先根据感受自由组织画面,然后再直接对景写生。这既避免了印象派画家对着一个角落的局限,也避免了古代画家离开实景在室内制作风景画的缺陷。
绘画创作中,实践经验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青年油画家方力均谈到他那批潜水的作品时说:“关于水的记忆,特别能对应人在社会中的状态,后来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比方光头和人的这种飘浮状态。从最早的这一组素描开始,事实上是从农村题材转化过来的,这个时候一直延续的是乡土的东西,但已经有一点不太一样的感觉了。”方力均在画光头像、水和那些飘浮在空中的人系列作品的时候,延展和深化了以前的农村题材打下的基础,通过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整合,才形成今天的个人艺术风格。
画家个人艺术风格建立的重要基石是艺术修养,艺术修养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艺术修养涵盖了艺术创作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其中每个部分都有丰富的内涵。
画家的见解来自于对绘画艺术本身的认真研究与探索,对本民族文化深入透彻的理解,对生活与人生的充分领悟,对社会的广泛认识,对自然的美好追求,这些是赋予艺术生命及内涵的基本要素。绘画是平面上的空间艺术。绘画的造型美具有视觉的直观性。它通过准确、具体、丰富的具有形、质感的外部造型来进行艺术创造,从而从视觉上直接把握比文字、音乐等艺术都更为确定、具体的艺术形象。哈萨克族民歌《美丽的姑娘》,把一位美丽姑娘比作“冲出朝霞的太阳”、“比鲜花还鲜艳”、“好像天上的神仙”,但究意长什么模样却不得而知,任你充分想象。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恬静、神秘的永恒微笑却使人过目难忘,刻骨铭心。
但是,绘画视觉的直观性又不能像戏剧、影视那样,把所表现的对象实际存在的矛盾运动过程全部展示出来。造型艺术家要善于选择能够反映事件前后联系的某一瞬间,从而使固定不变的艺术形象在欣赏者头脑里引起对事件过程的联想。这就是化动为静,以静写动。《梅杜萨之筏》描绘的一组人物惊呼、指点、盼望的形象,表现了正处于希望与绝望、生与死悬而未决的关键时刻的人物,通过多样统一的安排,创造了画面戏剧性的高潮。艺术家从这一可视的瞬间来概括在这以前和以后事件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
艺术创作的材料媒介就现代意义而言,不仅包含了创作者使用的画材——作品不同的承载或依托物(画纸或画布)和承载体上的附着物(颜料和媒介剂),还包含了艺术家的创作手段和方法。传统意义上画家的创作是在二维平面的画纸或布上进行的,而现当代的绘画创作已经拓展到电子媒介等更为广阔的领域。无论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还是表现语言,材料媒介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代油画创作风格之所以丰富多变,精彩纷呈,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油画材料与媒介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新材料媒介的运用推动着新的艺术风格产生。新材料媒介的开拓基于创作者对现有材料媒介的娴熟掌握,对新材料媒介运用可能形成的表现形式探索的热情和敢于突破既有的表现形式的勇气。每次材料媒介的革新,都是历经百般挫折才逐渐走向成熟。
纯粹的架上绘画所运用的媒材,人们对其的定义是从物理的性质给予区分的,将用来调和分散有色粉末进行绘画的流体定义为媒介剂,采用油质媒介剂的是油画,水质媒介调和的是水彩。现在的油画材料并不仅仅局限于油性媒介,水彩的媒介也不断有新的突破,丙烯材料等其他媒材的运用,拓展了绘画艺术表现的疆域。绘画创作的材料媒介,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决定或改变了创作者的绘画风格。
所有的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从发端到成立都源于艺术观念的改变。在艺术史上能名留青史的风格或流派,在艺术上必须有独到的见解,其表现应该有鲜明的技法特点,同时要有不同的艺术观念与语言表达体系。艺术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变革和政治斗争的发展)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它是社会思潮的构成部分之一,是各种不同倾向、风格、流派的艺术家和理论家先后掀起并共同推动的一种发展艺术、影响艺术史的思想潮流。但在历史过程中的某个时期或某个阶段涌现的艺术思潮,则具体地表现为大体上由同一倾向、风格、流派的艺术家发动。它的兴起,无论是先前已在若干艺术创作中现出端倪还是后来才在艺术创作中迅速展开,一般是由提出某种与现有艺术理论不同甚至对立的理论主张或口号而激发的。作为文化思潮的构成部分,艺术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化思想根源。但艺术思潮是一种艺术现象,它是艺术自身内部的规律性运动和发展。不同的艺术思潮在矛盾斗争中共同促进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一种新的艺术思潮的产生往往影响到该时期艺术观念和艺术创作方法的变更,从而导致新的艺术流派的诞生。但是,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在同一艺术思潮影响下,往往有几种不同的艺术流派并存。在同一艺术思潮内部,也会有不同的艺术流派。
绘画艺术并不意味着是真实的再现,绘画艺术体现出的是画家的想象力而不是视觉,表现出的是画家的内在精神、文化修养以及对事物深邃的洞察与体会。所谓“师法自然”只是感性的认识,转化为艺术的表现则是理性的认识,这两种意识达不到和谐、互动与统一,不可能在艺术上产生突破。因此只有懂得历史才能认识时代,只有了解民族文化才能知道如何去表现、去创新。
在绘画艺术领域里,风格体现了创作方法和精神内涵。真正的艺术是使人心灵产生震撼,真正的艺术是永恒的,必然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化艺术是人性、是激励、是开拓,艺术作品能与人的心灵沟通,其深邃的艺术内涵与艺术美的动人魅力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与启迪。
[1]吴冠中.吴冠中谈美[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21~22.
[2]何平.西方美术简史[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2006:103~105.
[3]李木.创作与思考[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3~63.
[4]张元,赵扬.艺术材料的遐想,绘画应用的法与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41.
[5]六合艺术教研[DB/OL]. http://202.121.7.7/person/art/
[6]中国油画家全集,方力均卷[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