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学生如何找“米”

2011-02-20 03:15:13江苏徐秀琴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墨水聊天小鸟

江苏 徐秀琴

我教学生如何找“米”

江苏 徐秀琴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好作文,不但要积累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还要有“米”——鲜活的让学生感兴趣、乐于动笔写的素材。然而,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失去了很多。他们没有了“偷采白莲”的窃喜,没有了“卧剥莲蓬”的洒脱,听不见“蛙声一片”,看不见“小荷尖尖”。单调的生活,怎能诱发学生原始的冲动与灵性?笔者在平时的一线作文教学中,一直孜孜以求地做一个“拓荒者”,尽一切可能帮学生找“米”。

一、“飞”来的惊喜

一次语文课上,我和学生正热火朝天地试背课文,没想到从开着的窗户中飞进来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背部全黑、腹部淡黄的小鸟。这小鸟“喳喳”叫着,惊慌失措,在教室里左冲右突。学生被这“不速之客”吸引住了,立即停止背课文,都好奇地望着小鸟,窗边的几个调皮鬼还将窗户关死,有的想看热闹,有的甚至想逮住小鸟。我想到爱鸟护鸟,想让学生将小鸟赶出去,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生活中送上门来的素材吗?小鸟焦急地“喳喳”叫着,一会儿撞向那扇门,一会儿撞向这扇窗。学生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望着小鸟“精彩的表演”。小鸟挣扎了一会儿,筋疲力尽地站在电扇上,绝望地哀鸣着。我见“戏”到了高潮部分,边启发学生:“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该怎么办?”“放了它!”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大家纷纷打开窗户和前后门,帮助“囚笼”里的小鸟找到了自由。刚才不是习作训练的精彩瞬间吗?我到哪儿去“录制”这鲜活的素材啊!我趁热打铁,将阅读课改成了习作课,《“飞”来的惊喜》、《教室里来了“不速之客”》、《历经艰难终自由》……一篇篇灵动的习作跃然纸上。

感谢这位“不速之客”,给我的学生带来如此惊喜!生活中,当“飞”来之“材”直扑我们眼帘时,我们千万不能熟视无睹,要睁大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这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

二、“捡”来的话题

一天,我班的长跑运动员高林林在体育场训练时,捡到一只钱包,内有三千多元现金和身份证、银行卡、文峰购物卡。高林林环顾四周,除了教练、同伴,只有几个在此锻炼的老人。高林林赶紧走过去询问老人,钱包不是老人的。高林林急中生智,将钱包交给教练,后来在派出所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失主刘先生。刘先生被高林林的行为感动了,给高林林送来了一面锦旗,并请电视台对高林林进行了采访。望着锦旗上“拾金不昧,美德少年”几个大字,我心里一动:我要以此为话题来个系列训练,这么珍贵难得的“米”,不让学生把它“炊”成“饭”,实在可惜!我将采访录像来了个回放,然后放手让学生讨论:以此为话题,我们可以进行哪些写作训练?小组讨论的结果让我惊喜不已:写人——写事——报道稿——表扬信——寻物启事——采访日记,我又来了个拓展——美德系列故事。

感谢这“捡”来的“米”,让我的学生一个个都成了“巧媳妇”。这“捡”来的“米”,让学生感到作文离我们很近,他们好奇、易感的心灵得到舒展。“真实地写”,“写真实的生活”,作文成为学生接触社会、感悟生活的真实体验,成为打开自己心灵的一个窗口。

三、“吹”出的精彩

一次课间,学生吸墨水时,不小心把墨水滴在桌上,当她拿起纸巾准备擦拭时,一个好事者对着墨水就吹起来,奇迹出现了:那团墨水开了“花”;再吹,像蛟龙的爪子;再吹,像伸展的树枝;再吹,像海底的珊瑚礁。同学们围在桌旁,推着,挤着,吹着,乐着。“吹”如此美妙,我突然来了灵感:“吹”能给学生带来乐趣,带来“米”!我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白纸,滴上一大滴墨水,让同学们每人都吹一吹。学生顺着吹,逆着吹,吹出了“风竹”,吹出了“螃蟹”,更吹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习作。我又与学生讨论,我们还可以“吹”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了,吹泡泡,吹泡泡糖,吹气球,吹鸡毛等等。后来,“庆元旦”活动中,我开设了“吹一吹”趣味活动,学生通过吹气球、吹鸡毛、吹泡泡糖、吹笛子比赛,写出一篇篇真实的、妙趣横生的习作。立夏那天,我不但让学生“斗蛋”、“秀蛋”,而且让学生“吹蛋”(把蛋吹到指定的圆圈里),学生当天的练笔轻而易举。我还让学生参加“吹牛大王”创新作文大赛,一名学生竟然“吹牛”成功,获得放胆文竞赛一等奖。

感谢学生一次次地“吹”,学生“吹”过之后,把过程记录下来,对学生来说,不再是煎熬,不再是“榨文”,不再是苦差事,而是记录快乐,收藏精彩,正所谓“我手写我心”。

四、“聊”出的故事

一次习作课上,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不写作文,大家一起聊天。”“聊天?”学生不知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怀疑地看着我,见我一本正经,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样子,方才相信。“聊什么?”一个胆大的学生问。“如果把一份快乐告诉别人,那就会得到两份快乐;如果把一份忧愁告诉别人,那就会减少一半苦恼。今天我们就来聊生活中的快乐和忧愁,你愿意将自己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吗?”“这还不容易,小菜一碟,谁没有快乐和忧愁的经历呢?”“先小组聊,然后全班分享。”学生立刻兴高采烈地聊起来,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伤心事,源源不断地从学生口中说出。原来聊天这么有趣,原来生活这么丰富多彩,原来回忆这么妙不可言。不知不觉,一堂课在聊天中结束了,当我让学生将“聊”出的故事记录下来时,学生虽然发现“上当受骗”,但一个个毫无怨言,欣然提笔疾书。

感谢这次“开聊”,我明白:只要弯下腰和学生对视,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米”就会源源不断,作文园地里就会花开有声!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文素材,其实不神秘,真的不要刻意寻寻觅觅,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水原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荡水、击石,用一双智慧的眼睛、一对灵性的耳朵、一颗灵动的心灵、一个善感的大脑去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诗意,去奏响学生心中诗的琴弦,去寻找生活中处处皆是的“米”。生活是泉,文章如溪,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清新隽永,潺潺不断。

江苏省如皋市少年体育学校)

猜你喜欢
墨水聊天小鸟
甜甜的“墨水粽”
腹中有墨水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意林(2017年9期)2017-06-06 10:26:12
敞开门聊天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墨水DIY等
聊天不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