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历程及成效

2011-02-20 02:38林小云龚文平何幼斌李建明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勘查课程体系

林小云,龚文平,何幼斌,李建明

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历程及成效

林小云,龚文平,何幼斌,李建明

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而核心是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回顾了我校“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历程,总结了在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应用。

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长江大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伴随着高等教育步入社会的中心,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的设置及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促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简介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具有60年的办学历史,是长江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本科专业之一。她的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的北京石油勘探专科学校“石油地质勘查”专业,学校先后迁址大庆、荆州,分别更名为大庆石油地质学校、江汉石油地质学校;1978年学校升格为江汉石油学院,开始以“石油地质勘探”本科专业招生;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将其拓宽调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学院十分重视专业建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首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国家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伴随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依托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学位点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硕士学位点,以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湖北省重点学科、创新学科、优势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专业教师队伍稳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条件。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深受社会和市场欢迎。

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设历程

1.实施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提升专业培养质量

早在198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发表了《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的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把中央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落到实处。” 199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贯彻党的十四大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了落实纲要提出的“质量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举措。

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7月5日发布施行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为了进一步指导和推进这项改革计划,1997年1月20日国家教委下发《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在1996年申请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内容包括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主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同时也在进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资助的第二批石油主干专业人才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类重点子项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996年该项目正式被列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教局牵头承担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首批启动项目中“石油行业主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的子项目之一[1]。经过了3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凝练专业培养特色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出席会议,再次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的号召。2001年8月2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4月8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这也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5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2007年1月22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全面实施“质量工程”。这期间,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如品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

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正是在这种大形势下于2003年申报湖北省首批品牌专业建设,同时,率先建设“沉积岩石学”省级精品课程,之后陆续申报建设多门精品课程和专业及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质量工程”项目,获得一系列建设成果。2008年3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首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称号并授牌,同时成为国家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沉积岩石学”、“生产测井原理”和“地震勘探原理”3门国家精品课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1门湖北省精品课程,“沉积岩石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油气勘探开发实验教学中心”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2010年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我院获得了3项。2009年5月获得一本招生资格,成立石油基地班。

3.试行拔尖人才培育计划,促进创新能力培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和实施,2010年7月13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出台了“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标示着新一轮教育改革启程在即。2010年3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于清华、北大等全国11所高校率先试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即“珠峰计划”。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在天津共同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在此背景下,2010年8月27日湖北省教育厅为了贯彻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决定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实施“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简称“培育试验计划”),其指导思想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有效途径,促进和引领整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资源勘查工程被列入我校获批的“石油之光”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中的主要专业,将以更好的专业建设成果应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成效及应用

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紧跟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和建设,尤其是近十五年“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改革成果,并应用于教学中。

1.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按照“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实施“人才工程计划”,制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一系列鼓励政策、措施。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增加数量与提高质量并举,重视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并通过联合培养、选送培养等方式,加快现有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高学历、具有国外合作交流经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目前38人专任教师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具博士学位教师24人;具研究生学历教师36人(占94.7%),具研究生学历的中青年教师31人(占中青年教师的96.9%);具有海外留学和合作背景的教师10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8人;另有双聘院士2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还有一批享受国务院、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湖北省名师,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中石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长江大学教学名师等。2008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此外,由部分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团队于2006年获得了一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

2.具有丰硕的教学改革成果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师一贯重视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与改革。近年来,专业教师全面开展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承担了2项国家级教研项目和多项省部级教研项目,其中,“质量工程”项目7项。通过大力推动教学改革研究,促进了专业建设,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成果,2005年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2009年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3篇。教学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

(1)针对石油工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提出并实施了“1+3”人才培养模式

石油和天然气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国际合作越来越密切,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要热爱石油事业,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针对这一人才需求市场的新变化,我们提出并实施了“1+3”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年集中管理和强化基础教学,后三年分专业学习)。首先加强一年级基础教学和通识教育,进行集中教学、集中管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教学。二年级以后以专业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按专业方向因材施教,开展优秀生选拔与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实行优秀学生导师制,增设在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强调“高素质、强能力”。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有利于“两创”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

为实现“两创”人才(指坚持“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多种适应能力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形成了理论、实践、第二课堂教学三个模块和基础型、研究型、拓展型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为了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整合教学内容,降低必修课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例由19.9%增加到29%。增设“油气地质实验技术”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加科技论文写作讲座、大学生科研活动和油田地质研究纲要等讲座,以达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同时还开设了地球科学进展、资源勘查进展等前沿介绍的课程,开阔学生视野,增设适应外向型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级英语”和双语课程[2]。

(3)深化教学改革,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和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质量工程”引领教学改革,全面开展课程和教材建设,制定了分期、分批、分层次的系列精品(重点)课程和优质教材建设计划,形成了覆盖专业主干课程的系列精品(重点)课程,出版了多部高水平的教材,发表教研论文13篇。“沉积岩石学”课程于2003年获湖北省第一批省级精品课程称号,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于2007年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同时,开展了多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主持编写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参编4部;主持编写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3部等[2]。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

好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及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应用各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不再抽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进行可视化互动教学。

3.形成了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服务于多学科的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过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该专业一直注重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吸引、二锻炼、三提高”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课程认识实习(实验)—野外地质综合实习—油田地下地质实习、毕业设计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下,学院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实验室建设,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经费、学校配套建设经费建成了具多媒体系统的基础地质实验室和油气地质实验中心。基于自主开发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质信息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地质填图系统和地质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了服务于多学科的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油气勘探开发实验教学中心”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北戴河、鄂西南松宜地区(刘家场)、河南油田双河、江汉油田采油厂等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长江三峡标本长廊、湖盆模拟沉积实验室、石油科技博物馆等地质认识、科研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实习基地。采取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野外露头实习与油田地下地质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3]。

4.实现了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科研不仅有利于学科的发展,而且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依托各类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建设成果,近五年来,该专业教师承担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近50项省(部)级项目以及百余项其他科研项目,在2009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设置的16项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的“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中,我院教师参与了9项。有13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近三年公开出版专著10部,发表科研论文126篇,其中9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在沉积学与沉积模拟、油藏综合研究与评价、油气储层地质建模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内潮汐沉积和早奥陶世生物礁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除此之外,本专业老师通过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合作,广泛开展了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

充分利用科研积累,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了教材建设,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搭建了平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毕业设计百分之百的真题真做创造了条件,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尤其是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带动学生接受国外优秀科学家的指导,增进国际交流,了解学科前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创新和课外科研活动的人数逐年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国家发明专利、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和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大学生奖及国家、湖北省政府、中石油、中石化奖学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5篇,其中1篇被EI收录。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的数量逐年上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近几年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1]张昌民,李建明,孙首臣.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林小云,李建明.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240-241.

[3]何幼斌,龚文平.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改[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242-243.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Effect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pecialty —Resources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Yangtze University

LIN Xiao-yun, GONG Wen-ping, HE You-bin, LI Jian-ming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The key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s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core i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specialty train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pecialty—resources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and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in such specialty construction respects as the teaching tea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achievements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resources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pecialty;Yangtze university

G642

A

1006-9372 (2011)01-0025-05

2010-12-12;

2011-01-19。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TS10391);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200840)资助。

林小云,女,教授,主要从事油气成藏地质与资源评价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勘查课程体系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