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燕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高职英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罗海燕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本文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特点,主要阐述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职英语;人文素质;必要性;可行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职教育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目前有一些高职院校急功近利,过分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片面追求“就业率”,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等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塑造,片面强调功利性、实用性、应用性。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对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动力。刘伟(1995)指出,注重人文教育,是传统外语专业的一大特色和优势,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外语专业注重人文教育的传统正在一步步丢失。各类人文课程被大幅度削减,课时大幅度压缩。这种弱化人文教育的现象在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具有普遍性。这也是许多国家在重点发展经济时所共有的现象,这种教育哲学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文精神的大衰落。国民物欲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冷漠化倾向、躁动化倾向、无责任倾向、虚假化倾向日趋严重。这种教育现象在当今的一些高职院校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部分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对学生的工作技能的掌握和工作能力的提高程度还是较满意的,不满意的是学生职业道德和起码的职业素养的缺失。季羡林曾说过:“人文和技术好比是人的两条腿,离开了哪一条,人都是不均衡的。人文和技术并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作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提高人才质量应该人文与技术能力并重。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察、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修养。它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和遵循人文精神。
高职院校的英语学科,是各个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但总体看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人文水平低下,英语教学中一直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将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放在首要地位,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比重很小。加之高职过分重视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都较低。
南京大学王守仁(2001)指出:“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同其他语言学科一样,具有严密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即有其特有的概念、原则、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以及形成、发展和使用这些知识体系的方法论系统。英语的学习和研究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英语文学与文化,以及它们发展与变化的原则、规律,还包括英语与其他语言的比较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英语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和练习,更注重英语文学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把英语作为信息承载与传递的工具,学习和借鉴英语国家的优秀文化,传播和推介悠久灿烂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当好中外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也就是感受不同国家文化的过程,使学生具备人文知识,即不同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理解人文思想,即理解基本的文化理念;掌握人文方法和遵循人文精神,即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及遵循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养,为高职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做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通过英语教学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以教学内容为依托
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托。高职英语教学内容遵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坚持“以实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向。每个单元的听说读写的训练都是在地道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下,围绕同一个交际主题展开的。如invitation,celebratingholidayand making friends,giving thanks and expressing regrets等。这些内容一方面体现的英语语言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英语国家的典型文化特色、习俗和生活习惯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师生互动,重视启发式教学,学习并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优秀文化和生活习俗。比如,美国人的“向上、攀登”的精神——不断进取,超越现状。在美国人的生活轨迹里,奋进与拼搏的精神无处不在。美国的社会里,充满了竞争,美国人的自信是他们在竞争中成功的动力,使他们不怕逆境,不惧挫折。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更肩负着传播、继承、发扬和推广我们民族文化的重任。其中主要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热衷于庆祝洋节日,而对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无动于衷;有很多学生津津乐道于西方电影电视,而对本民族的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充耳不闻。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英语教学中更要充分利用语言和文化的力量渗透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二)以教学方式为引导
高职英语教学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应以教学方式为依托,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高职英语教学中在提高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思想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如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唯教材唯答案,对阅读材料等教学内容进行质疑,甚至批判;合作学习中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塑造等。教师只是参与者、对话者和引导者,积极为学生营造协作性学习氛围,切勿扮演“权威者”的角色。
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指导性讲座和网络在线自主学习相结合,用英文讲授的知识性、人文性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有可能在运用英语作为工具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文水平。与此同时,还提倡技能课程知识化,知识课程技能化,也就是说,在英语技能课程的教材选用和课文讲解中融入人文知识的拓展,而在人文知识课程的教学中又融入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这样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便融为一体。
(三)以教学评价为检测
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通过教学评价作为检测手段。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是“平时出勤”加“一张试卷”,这显然不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指导方针。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高职学生而言,不够全面而且有失公平的,不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因此,要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因此,高职教育中英语教学要充分转换学生的这种一切由老师指挥的被动的角色,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加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正确分析、认识客观世界,培养高雅的人生志趣和良好的人生动机的知识基础;它也是丰富大学生内在思想情感,充实精神世界,提升情感智慧的重要前提。英语学科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还是作为一种工具的使用,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应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使他们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改变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升华他们对世界、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合格的公民。
罗海燕,女,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
G712
A
1674-7747(2011)02-0079-02
[责任编辑 方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