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 李勇
创意产业下的原创性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天津科技大学 李勇
动画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近些年,在我国发展很快,各个高校也纷纷设立了动画专业,虽然培养人数众多,但多为技术操作人员,基于创意产业理念的原创性人才仍然缺乏,不能满足巨大的动画市场缺口,笔者在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如何加强创意产业下的原创性动画人才培养的问题。
创意产业;动画;原创性
近些年,我国动画产业发展迅猛,动画节目需求量巨大,而我国的原创性动画作品,特别是优秀作品却难以满足产业的需求,动画节目大量依赖进口。可以说,中国动画市场的空间很大,但人才急缺。
由于我国的动画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末,动画教育才开始大规模地兴起,为了迎合市场,当时各高校纷纷设立动画专业,这就使得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学中,没有将动画产业作为一门创意产业来加以认识,大多偏重技术型、加工型人才培养,从而使得动画人才培养与中国动画产业难以实现有效对接。
“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是1998年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被正式提出的。英国文化、传媒与体育部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与就业的成效。该定义后来被许多国家所认同。可以说,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创意过程是一个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去除界限,打破规范,敢于想别人之不能想的过程。因此,创意人才需要看到和感受到更多的关系,才能从平常人当中脱颖而出。
世界著名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曾说过,动画不是运动的绘画艺术,而是运用绘画的方式创造运动的艺术。动画强调叙事能力与创意,强调原创性与新鲜感,因此,将动画产业定位为创意产业似乎更合适一些。首先,这样的定位强调了动画的创新性,有利于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另外,这一定位为动画专业提供了更为恰当的课程设置依据,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所需的选修课程,以便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展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活动。
动画人才培养要注重对学生创意性、想象力和个性的培养,只强调绘画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显然是片面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现今的动画制作技能,更要给他们灌输先进的动画创作理念,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然而,根据动画企业反映,目前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多是会画画、会用软件,但缺乏叙事能力和创意能力,多为加工型人才。而合格的动画设计者,要求在掌握计算机软件运用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画面把剧本的情节以表情、神态和动作的形式传达出来,因为好的画面叙事可以给人以真实感、新鲜感。而目前高校所培养的动画专业毕业生,多数只具备计算机绘图和手绘制图能力,缺乏创意,为此,只能作为流水生产线上的一员,从事反复的加工性工作。
国内大多动画专业招收的都是艺术类考生,但艺类考生的文化课分数较低,入学门槛低,加之入学后,课程设置偏重技术传授而不重文化传承,很容易导致动画专业学生文化积淀不够。
中国动画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动画产业的从业者没有将中国文化很好地内化与传承,中国动画在20世纪中叶曾有过一段辉煌期,被国际评论界誉为“中国学派”,这主要是缘于当时创造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且构思精巧、形象动人的动画作品。可见,对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是动画设计者应具备的品质。80年代中期,也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承载了80后一代人的儿时记忆,如《葫芦娃》、《神笔马良》、《天书奇谭》、《半夜鸡叫》、《山水情》等作品,虽然当时人物造型简单,但却是浓缩了中国文化的动画作品,无论从叙事上还是画面表现,都是中国化的。例如《山水情》采用了独有的中国水墨画的画面表现方式,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赞誉,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
文化与艺术是天然的、不可分割的结合体。动画形象不应仅仅是活动的影像,而应该是承载着独特文化理念,传播着创作者文化信息的载体,缺乏文化底蕴的作品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没有文化内涵的动画设计者,也不可能成为优秀动画作品的缔造者。
动画项目教学,就是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设置某个动画项目,按照真实的动画生产过程实施教学,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在动画项目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合理、有效的情景以开展教学,并要深入研究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涉及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进入到项目生产环节中。
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学生多为美术类学生,美术教育的模式符合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模式,而动画行业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开展生产的,这就需要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兼具个人独创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融个人能力于团队之中,使个人能力发挥与团队产出得以最大化。
动画项目教学在内容上以动画制作任务为依托,教师需要设计动画项目、技术标准以及工艺流程。借鉴公司制团队的实战模式,以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觉进入到项目教学当中。
动画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过程、情景三大要素组成。
(1)动画内容的设计
在内容上,动画项目教学以真实的动画生产内容来设计项目,内容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实践,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选题策划,设计制作项目。在项目内容中,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团队讨论,使学生理解剧本,学会怎样设定人物形象,了解什么是原画设计,什么是动画制作等。继而,由团队协商确定分工,明确导演、副导演、原画设计、动画制作、音效采集、场景设计等分工。
(2)动画过程的组织
这一阶段,就是采用各种设备,运用各类技术和工艺流程解决动画制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先了解动画工艺流程并开展技术层面的活动,该工艺流程是经过多少代人的实践而得出的宝贵经验,经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学生就会彻底打破动画生产的神秘感。
(3)情景的创设
动画项目教学,需要创设一个专门的教学场所,从一个项目开始到结束,这个教学场所始终由项目承担团队来使用,这个教学场所的环境设置应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配备专业化的电脑设备、辅助工具、参考书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进入到生产一线的情景当中,自主设计主题、设定方案、策划项目,按照工艺流程开展工作,以达到教学效果。
动画产业除了具备艺术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和市场价值,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与市场接轨、培养“适销对路”的动画人才,才是高校动画教育的必由之路。
(1)校企合作,开展实战训练
在动画教育中,许多高校以不同方式开展校企合作,有的高校开展“订单式”培养,有的是企业和高校互派技术人员和教师,有的是企业在高校设立公司。
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动画人才有诸多优势,首先,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的实训提供场地和条件;其次,校企合作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可以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另外,这种模式可以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使企业与高校实现市场信息共享。
(2)加强师资交流
要加强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交流,学院可聘请各大公司任职的专业人员兼职授课,使学生接触到业界最新的信息,这些兼职教师能够将最前沿的技术规范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而教师在企业兼职,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还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并将项目带回到学校、让一些优秀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中。
(3)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接受实战训练
学院要大力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努力建成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接受到的是真正的项目,这种实战训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弥补专业技能的不足,使自己能够融入到动画项目的设计、制作过程当中。一些优秀的学生还可能被企业所吸纳,从而使高校动画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接。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动画产业在借鉴、模仿与摸索之中前行,借鉴的结果就是始终经历着“总是在模仿,从未去超越”的尴尬。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中国动画界也在探寻一条中国特色的动画发展之路,而达成共识的一个看法便是将动画产业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有的动画文化产业之路。如果中国的文化能够与现代先进的动画技术结合起来,产生的冲击效果是西方许多作品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加强动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修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类的课程,并指定一些较为浅显且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古代传说、人文地理类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另外,教师在专业课讲授当中,应适当多引用一些中国经典的动画实例,并扩展其中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有目的地展开论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中国动画产业的振兴离不开中国动画教育,加快动画教育的改革步伐,已经是摆在高校动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职责,只有转变教育理念,拓新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动画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够把握住国内动画市场,在国际动画领域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从而推动我国动画事业的蓬勃发展。
[1]屈毅.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四大趋势[J].魅力中国,2009,71.
[2]周杰.民族风格下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J].电影文学,2009(2).
[3]王再越.“订单式”教育模式对动画人才培养的益处初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5).
[4]钱毕欣.论产学研合作办学对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J].艺术教育,2010(7).
G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