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及启示

2011-02-19 18:45西南大学李亚昕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职业经济企业

□西南大学 李亚昕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及启示

□西南大学 李亚昕

职业教育所塑造的高技能人才在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而我国职业教育未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有效衔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进而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在分析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从政府介入、企业深度参与、职普沟通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社区学院;双元制;TAFE;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劳动力基数大,但同时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却严重短缺,就业人群不仅在数量上不对称,而且在知识技能结构上也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这种双重的不对称,凸显了我国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在正视就业人数总量问题的前提下,如何缓解这一矛盾,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几点启示。

一、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简述

1.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

美国社区学院英文称之为Community College或者City College,创建于1901年,为两年制大学,是州教育部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其职能主要定位于转学教育、补偿教育、社区服务等,但战后美国经济后发制人,综合国力剧增,受民主教育思想影响,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尤其退伍军人的转业,婴儿潮的出现等,迫使美国高校必须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同时,美国产业结构出现巨大调整,第三产业人数激增,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生产一线的熟练技术工人,从而促使社区学院及时地调整其主要职能,从以转学教育等为主转向以培养所在地区迫切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由此为美国现代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使之成为支撑产业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区学院实行开放的办学模式,学生入学不受年龄和学历等任何条件的限制,再加上灵活的学制和低廉的学费,吸引了大批社区学生,不仅为各州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实现了教育的分流。由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职能的转变除自身原因外,还是基于外部需求的结果。具体而言,是源于美国经济的腾飞对大规模高技术产业工人的客观需求,加之其极为开放的特征,使社区教育与经济发展及转型实现了良性的互动,为美国各行各业提供了所需人才,同时也对个体选择社区学院接受职业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从在名校学习的学生反选社区学院以加强其就业竞争力方面就可见一斑。

2.德国“双元制”的成功

“双元制”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其特点不仅是同生产的紧密结合、企业的广泛参与,而且各类教育之间是互通的。学生可以随时由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也可以在经过一定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这种灵活又有吸引力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战后的德国经济腾飞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工人。在经济危机的新国际背景下,德国模式的成功也无不得益于德国成熟的产业工人所支撑的机械制造业,在各发达国家纷纷将自己的制造工厂向国外转移以降低成本时,德国却保留了大量的本国产业,即使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其始终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其特有的产业结构方式在世界工业界独一无二。为此,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模式”,而这种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德国灵活完善的“双元制”模式下所提供的高技术专业人才。

3.澳大利亚TAFE模式的推广

TAFE(Technology And Further Education)学院是实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任务的主要机构,由各州和地方政府负责和管理,教学主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课程设计与当地企业的需求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且以就业为目的,从而形成了市场调节下政府主导、职普(高职与普通院校互相)沟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政府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者和管理者,公立职业教育机构经费的80%左右来自于联邦和地方政府,学生只需负担20%左右的费用,并且按照新学徒制规定,学员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企业也会补偿学生的费用。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各种制度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的学历等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历之间,不同领域的培训之间以及教育与培训之间的相互衔接,特别是TAFE学院与中学、大学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学分互认,从而模糊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划分,实现和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之间学生的流动成为可能。[1]同时,企业人士也充分认识到,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事,也是一项高效益、高回报的投资。而个体在面对着各种压力和竞争中,也充分认识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和增强,与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着越来越直接的联系。随着职业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职业教育改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个体对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与经济互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表现出了高度认同。[2]

二、国际经验对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策略调整的几点思考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的迫切需要,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如此突出的情况下,更加凸显出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其在合理化的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潜力巨大。

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投入比例相对较少,且社会本身就存在着轻视、忽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唯学历论在一些地方还很普遍。职业院校的发展并未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而学校为了自身生存,盲目地设置一些不切实际的专业来吸引学生且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人的个体性,没有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设置相应的特色专业,严重地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将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这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过程,完全忽视了职业教育的人文内涵,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难以有所作为,造成了职业院校和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恶性循环。尤其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冲击,职业教育从政府支持、办学条件、企业参与到社会认同等各方面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3]为此,笔者就如何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的能力,使我国就业群体结构和功能更加合理,进一步优化我国社会结构,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如下对策。

1.政府强力介入,建立法律保障,统筹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

政府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同时,加大财政及各项投入,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规范职业教育全国性的统一及地方性的个性发展规模,力求改变办学分散、结构散乱、重复建设的现状。要与国际接轨,实施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以此确保全国范围内的企业职业教育在目标要求上相对统一,使相应的职业资格具有广泛的效力。准许各地方企业参照《职业教育条例》的基本规定,根据自身生产和服务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安排和调整,这样,既使职业教育的标准有所保障又不失灵活性,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很好的协作。[4]

2.企业深度参与,借助产业优势,培养地方特色人才

职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社会教育,其始终是以就业为根本目标指向,因此,校企合作乃是其必然要求。其次,在学校教学及师资等资源存在着诸多限制的条件下,企业的参与可以实现学生与生产一线“零距离”接触,从而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分析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可以看出,企业之所以能成为职业教育的法律主体。教育主体和经费主体,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收益的认识上,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社会声誉,还可以降低劳动成本,实现人才资源的储备。从而有助于校企双方的相互了解,保持企业人员稳定,在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条件下进一步传承企业文化。

职业教育除应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外,还应注重课程和专业之间的分流,学生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市场的变化,灵活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或者改变自己的教育倾向。这在客观上就要求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之间应实现顺畅的沟通和衔接,实现职业教育终身化的发展方向,进而培养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种合格人才。实际上,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乃至日臻完善的各个历史阶段,应在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的同时,更应该反映出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对其主体的尊崇,进而渗入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关注与促进。无论何种教育形式,只有在满足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其本身的发展才可以实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应始终坚持终身教育的导向,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为学生将来能够获得较高的职业资格打下坚实基础,[5]从而避免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步入社会后进一步深造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企业真正得到满意的人才,让学生在职业教育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1]李延平.政府主导下的澳大利亚教育公平[J].外国教育研究,2009(7).

[2]黄日强,邓志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原因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

[3]满俊华.中国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福建论坛,2007(8).

[4]黄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察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0(3).

[5]吴全全.终身教育导向的德国“双证”一体化模式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

G649

猜你喜欢
职业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职业写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