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泼悍”也有情
——从《俊夜叉》看蒲松龄的“悍妇观”

2011-02-19 13:34
淄博师专论丛 2011年1期
关键词:强人聊斋蒲松龄

李 锋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聊斋文化研究中心,山东 淄博 255130)

《俊夜叉》是蒲松龄聊斋俚曲中的早期作品,据盛伟先生考证其创作时间为康熙十四年(1675)[1]。其主要依据是蒲松龄纪念馆藏聊斋遗著整理稿本抄本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之三畏堂本《聊斋遗集》中曲词:“康熙爷,乙卯年。宗亓人,四十三。”而康熙乙卯年就是康熙十四年(1675)。

张三姐的丈夫是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宗亓人。作为丈夫,他丝毫没有家庭的责任感,整日游手好闲,嗜赌成性,结果因赌博而输得地无一垄,家徒四壁,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促使已“走火入魔”的丈夫彻底改掉赌博恶习,张三姐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使出了乡间村妇特有的“泼性”,于是一场夫妻“争斗”的好戏在“你赌我恨”的锣鼓声中开场了:“骂强人贼囚徒,一星活路全不做。用急才卖堂前地,回家一个渣也无,你说你是个什么物?你看看南庄北院,哪有你这样丈夫。”[2](P2727)张三姐首先开言,给自己的丈夫来了一个狠狠的“下马威”试图立马“镇”住其夫;但宗亓人也不甘示弱,对老婆也是恶语相向:“骂一声泼贱人,我受气受到何时尽?我卖的原非你嫁妆地,也没输了你首饰银,几留哈啰瞎撑棍。我输的自家东西,累着你哪条弯弯筋?”[3](P2727)面对丈夫的无理狡辩,张三姐更是怒气冲天:“骂一声强人杀,白黑的不来家,你在外边做什么?只管掷你那额髅骨,不管家里吃什么,这样汉子要你咋?一窝落红虫相似,难道说你就眼瞎?”[4](P2728)这时已经理屈的丈夫扬言要休掉张三姐,而张三姐却毫无惧色,更加理直气壮:“骂声强人你瞎了眼!这番劝你是好意,你倒反把粗气喘。”“年前官家来拿赌,舍死逃命爬墙头,掉下来几乎跌坏了前槽子肉。我还嫌你辱没祖宗,待要休即时就休!”[5](P2728)大胆揭露丈夫的旧疮疤,直骂得丈夫宗亓人恼羞成怒:“瞪着眼攒着捶:你到肯合人家汉子睡,我偏不肯休了你!不如捞头一棒槌,杀老婆破上个充军罪。弯腰来抹起石头一块。”[6](P2728)黔驴技穷的宗亓人最后竟然口出狂言,要对张三姐动用武力。面对丈夫的威胁,张三姐针锋相对,“早抹起个秤锤”,要跟宗亓人拼个死活:“骂强人少逞凶,活到百岁成何用?你无三头合六臂,看你能做什么梗!滚崖跳井挤你弄,看着你没什么仗势,不如死了干净!”[7](P2729)张三姐真是骂不怕、休不怕、打不怕、死都不怕。因为张三姐知道,再不抗争,全家就只能等着饿死,于是只能破釜沉舟,跟丈夫最后一“拼”了。宗亓人则是良知未泯,自知理亏,逐渐败下阵来,这场夫妻对骂的大戏最后完全被张三姐把握了主动权,掌控了整个局势的走向。宗亓人最终回头,全家过上了幸福生活,受到了乡民的交口称赞。

细品张三姐骂夫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张三姐并非一味地撒泼斗狠,似乡野泼妇般无理取闹。她以暴制暴,骂得有理有节,骂得有情有义,对赌徒丈夫的管教与训导可谓仁至义尽:“你看我到如今,袄没袖鞋没底,饱饭何曾吃一顿?拾了根绳子扎着腿,上下一堆破铺衬,你扎裹的老婆好不俊! 不看我千补百衲,俩妈妈露出来见人。”[8](P2730)这番苦诉足以能打动宗亓人的良知,唤醒他作为丈夫的自尊。接着张三姐又分析了赌博的利害关系:“赌博场上似贼奸,哪有你赢得钱?”看到见宗亓人已有悔改之意时,张三姐更是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去年的皇历看不的,别人蹭蹬盼不的,蒺藜块子咽不的,三日不吃干不的,早晨不吃算不的,一日两顿欠不的,今日你也怨不的,从今成人彖不的,再不成人劝不的。”[9](P2732)这对于宗亓人又无疑于当头棒喝,醍醐灌顶,最后只好彻底缴械投降,立誓金盆洗手,痛改前非,重振家业。果然,此后的宗亓人踏踏实实做起了生意,年年家道兴旺,衣锦乡邻,乡邻“说道三姐委是好,当初亏了那一吵”。

张三姐这一场痛骂,好生痛快!对宗亓人来说,无疑为 “再造之骂”,她不仅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丈夫,也挽救了自己苦无生计、濒临解体的家庭。这样的泼悍,不仅不可恨,而且可爱又可敬。“《俊夜叉》以俚人的视角评价了张三姐”[10](P49)蒲松龄“对泼妇、悍妇自无好感,但只要泼得有理,泼得有益,蒲松龄不但不予抹杀,反而给予肯定。”[11](P261)因此,一个“俊”字表明了蒲松龄的态度:“谓女子‘夜叉’,自是不大敬语,但前面冠以‘俊’字,又表明赞许之意,显示了作者态度的灵活和辩证。”[12](P262)因此,对于这样一个执迷不悟、顽固不化的丈夫惟有像夜叉般的“泼”方能解救家庭的危机。一个“泼”字,就是一剂让浪子回头的猛药,也是蒲松龄提供的另一种“贤妇”的范本。同时我们看到,在这对失衡的夫妻中,“宗亓人与张三姐不仅不具有探讨夫妇伦理关系的意味,而且客观上还是对夫妇伦理关系的颠覆。”[13](P80)劝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但家庭内部妻劝夫成功的并不多(如《歧路灯》),张三姐无疑是一个鲜明的形象,这是她对夫权社会的一种反叛。

可以这样说,张三姐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蒲松龄体察社会人生的辩证观点”[14](P400),是蒲松龄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丰富了说唱文学、戏曲文学乃至整个文学史上人物形象画廊,也是蒲松龄个人正直性格的具体体现。同时,对于当代人处理家庭关系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1] 盛伟.蒲氏碑阴俚曲十四种顺序考[J].蒲松龄研究,1997,(4).

[2] [3][4][5][6][7][8][9] (清)蒲松龄.蒲松龄全集[M] .盛伟(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10] [11][13] 邵吉志.从《志异》到“俚曲”[M].济南:齐鲁书社,2008.

[12] 袁世硕,徐仲伟.蒲松龄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 蒲先明(整理),邹宗良(校注).聊斋俚曲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猜你喜欢
强人聊斋蒲松龄
聊斋书介
聊斋书介
聊斋书介
小学低段育人专题活动中当代英雄榜样教育路径初探
利比亚乱局中的“军事强人”哈夫塔尔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蒲松龄
读破聊斋
面对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