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企业:转型的困惑与出路

2011-02-19 06:27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1年21期
关键词:体制浙江升级

文/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课题组

“四低”企业在浙江广大乡村随处可见,这部分产能通过市场自然淘汰步伐会十分缓慢,通过行政手段阻力重重,是转型的难点

浙 江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以低端产业、低附加值产品、低层次技术、低价格竞争(以下简称“四低”企业)为主的发展特点十分明显。随着要素资源约束加剧,浙江中小企业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转型升级任务十分紧迫。

如何看待转型升级

据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专项问卷调查(以下称“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转型升级是:“通过改进装备、工艺等手段使生产过程的环保、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高,推动企业整体实力提升”的认同率为60.5%,“通过改进装备、工艺等手段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企业整体实力提升”的认同率为59.4%,“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产业链向两端延伸,附加值大幅提高,推动企业整体实力提升”的认同率为56.8%,“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经营与管理的水平大幅提高,推动企业整体实力提升”的认同率为49.7%,“生产经营全面或部分进入新行业,推动企业整体实力提升”的认同率为24.6%,“通过资产重组、并购以及企业间联合等,推动企业整体实力提升”的认同率为8.4%。

——多数企业选择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较高、企业生产形势好时,实施转型升级。调查结显示,如果企业实施转型升级,54.3%的企业将选择“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较高,企业生产形势尚可”的时机,19.2%的企业选择“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较低,企业生产形势尚可”的时机,16.8%的企业选择“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较高,企业生产形势困难”的时机,9.0%的企业选择“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较低,企业生产形势困难”的时机。

——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是转型升级的主要根据。77.4%的企业认为,实施转型升级的主要根据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11.2%的企业认为,是“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其他占11.4%。

——多数企业认为转型升级对企业发展重要。62.0%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对企业发展“重要”,其中“很重要”的占18.7%。

——多数企业认为政府在企业转型升级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72.3%的企业认为政府在企业转型升级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认为“很重要”的占24.8%。

转型主要成效

多数企业技改投入有所增加,提高装备水平已成为共识。与2008年比较,69.3%的企业认为技改投入有所增加,其中大幅增加的企业占19.9%;认为变化不大占25.7%。75.5%的企业认为装备水平有所提高,其中大幅提高的占19.0%;认为装备水平变化不大占24.0%。

多数企业生产过程的环保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与2008年比较,74.6%的企业认为生产过程的环保水平有所提高,其中大幅提高的企业占18.8%;认为变化不大占16.4%。认为生产过程的资源利用水平有所提高的企业占71.9%,其中大幅提高的占10.9%;认为变化不大占26.8%。

主要产品质量普遍提高,近半数企业的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全面进入新产业的比例较低。与2008年比较,认为目前产品质量有所提高的企业占84.0%,其中大幅提高的占20.3%;认为产品质量变化不大占14.8%。认为产业结构已作调整的企业占48.0%,其中全面进入新产业和部分进入新产业的分别占4.2%和43.8%;认为没有变化的占52.0%。

超过半数的企业进行体制或机制创新。与2008年比较,认为体制或机制有创新的企业占51.8%,其中体制和机制均有创新的企业39.9%;认为体制、机制没有变化的企业占48.2%。

资产重组力度较大的企业比例低,企业间合作力度较大的比例不高。与2008年比较,认为资产重组力度“较大”的企业占7.1%,“一般”的占28.1%,“较小”的占12.1%,没有资产重组的占52.7%。认为企业间合作力度“较大”的占19.2%,“一般”的占53.5%,“较小”的占14.7%,没有合作的占12.6%。

六成以上企业主要产品竞争力较强,近四成企业研发能力较强。认为目前企业主要产品竞争力很强、较强的分别占16.1%、48.6%,认为“一般”和“较弱”的分别占31.4%和3.9%。认为目前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很强、较强的分别占6.1%和33.6%,认为“一般”、“较弱”和“很弱”的分别占51.3%、7.3%和1.7%。

转型之惑

部分企业家对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转型升级重要性为“一般”、“不重要”和“很不重要”的占38.1%。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不作调整的企业比例高,经营策略上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企业比例高。调查显示,2008年至今,产业结构没有变化的企业占52.0%,今后两年产业结构不打算变化的占46.9%;今后两年内,认为准备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占59.1%。

企业转型升级所需人才紧缺。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浙江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提高管理水平、顺应市场需要和人才引进等因素,认同率分别达73.6%、51.8%和42.5%,比企业融资、科技、企业文化等因素高出14个百分点以上。企业当前及今后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认同率较高的分别是招工难、资金紧张和缺人才,分别为60.9%、39.0%和38.8%,比工业用地紧张、税费偏高、没有核心技术等因素的认同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顺应市场需要,需要各种人才来驾驭,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人才将更加渴求。

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资金紧张。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必须投入一定量的资金,仅靠企业自身筹集资金往往难以解决。调查结果反映,企业当前及今后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中,资金紧张的认同率高达39.0%,比缺人才的认同率高0.2个百分点。

体制与机制转型滞后。浙江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尽管工商注册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在管理模式上仍是家族式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缺乏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的用人机制。调查显示,与2008年比较,体制和机制没有变化的企业比例达48.2%,未来两年体制和机制不打算变化的占30.4%。

研发能力不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偏弱。专项调查中,认为当前产品研发能力属“一般”、“较弱”和“很弱”的企业占59.6%;认为当前产品竞争力属“一般”、“较弱”和“很弱”的企业占35.3%。2010年底,浙江中小工业企业达21.33万家,每百元营业收入和每百元资产总计实现的利润总额分别为6.26元和6.11元,总体上处于微利经营状态,是产品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体现。

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繁重、难度大。2010年底,浙江规模以下工业单位数达83.94万家,均为微、小企业,资产总计达6586.7亿元,全年工业总产值达1.25万亿元,浙江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但“四低”企业比例不在少数。当前,“四低”企业在广大乡村随处可见,这部分产能在转型升级中必须淘汰,但通过市场自然淘汰步伐会十分缓慢,通过行政手段阻力重重,是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难点。

助力中小企业转型

大力营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建立相对完善的企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从融资、知识产权保护、行业自律等方面加快建立相对完善的政策措施,切实从制度上促进和保证企业转型升级进程顺利实施。同时,应尽可能取消各类行政性收费,严控增加行政性收费项目,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税费率,让企业有更多的财力投入转型升级。要进一步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创业的环境,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的服务水平。

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以改造提升制造业为重点,引导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并鼓励向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转型。传统产业要向“专精特新”发展,拓展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浙江制造业的主要行业中,成长了一批基础好、实力强、发展潜力大、有长远发展规划的中小企业,应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这批企业向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海洋、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尽快在新兴产业中占得先机,引领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推进企业体制和机制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企业规模,开展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示范活动,推广成功经验。认真梳理本地区的企业,对发展前景广阔但还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小企业,加强调研,重点引导。

加大企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力度。分级分批开展企业家增强创业创新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轮训,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引导企业加快构建一批以企业创新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和一支以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的工业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积极推动校企合作。雄厚的人才资源储备,能够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使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态。

猜你喜欢
体制浙江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