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正己/余振国
( 1.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北京 100812;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构建珍惜地球资源的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 马正己1/余振国2
( 1.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北京 100812;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珍惜地球资源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出路。我国节约集约利用地球资源的潜力很大,应积极构建珍惜地球资源的机制,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地球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体系、责任机制、定价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产业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地球资源;促进机制;发展方式;政策
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决定了资源约束将长期存在。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矿产资源品位低、贫矿多,难选冶矿多;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宜居面积仅占国土面积20%;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性差,资源富集区多与生态脆弱区重叠。
目前,我国创造了全球7%-8%的GDP,但却消耗了全球36%的钢铁、16%的能源、52%的水泥。同时,我国当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约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美国的6倍、德国的26.4倍、日本的68.7倍。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矿产均已超过50%。依赖增加进口或开发海外资源满足国内需要,随着国际资源价格居高不下代价过大,国外矿主会不断发横财,我国钢铁和铝、铜生产企业利润将不断被挤压。
我国一些地方河流、湖泊、地下水严重污染,早已不能饮用和用来灌溉,污染水土的重金属毒害事件屡见不鲜。土地、矿产、水能等资源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河水断流,水库枯竭,干旱灾害年年光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包括环境质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大潮流。国际社会不断要求我国承担更多义务和责任,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越来越大。
资源环境约束的不断强化决定了我国必须珍惜地球资源,合理开发并节约利用地球资源,将珍惜地球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上,努力做好做实。
我国单位GDP的资源能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我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已达133平方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远远高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用地达到214平方米,远超150平方米的国标上限。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在30%和35%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
我国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展缓慢,市场机制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被抑制,资源价格一直没有理顺,水价、电价、油价都偏低,不能真实地反应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各种资源能源产品之间比价关系不合理。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资源产品的环境成本也没有计入,资源开发使用的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此外,我国环保收费也存在收费水平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能达到遏制污染排放的目的。这种情况导致地方和企业的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更多地投入能源、资源来实现,忽视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作用。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除了矿产资源和部分商用土地价格全面实现市场化以外,水、能源等资源性产品价格至今仍大多由政府集中管制。
(1)健全珍惜地球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体系。珍惜地球资源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破坏,要有完善的政策法规,更要有体制机制做保障。要健全珍惜节约资源,保护治理环境,进行资源生态环境补偿修复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和体制机制,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资源保护补偿制度,尽快推行资源权利权益金制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制定排放污染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措施,健全重大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破坏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的体制建设,积极建立节能减排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统计监测制度,努力提高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的能力。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和保护环境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全社会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
(2)建立珍惜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机制。要始终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刚性指标,尽快建立形成政府、企业、全社会各个成员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的明确责任体系。将保护土地,保护水资源,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落到实处。
(3)完善自然资源环境定价机制,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应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环保收费机制。推进资源税费改革,优先建立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各类电价定价机制,积极推动水价改革,更好地发挥价格信号和税收杠杆引导节约环保的作用。全面开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费,提高收费标准,坚决制止恶意排污行为,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4)提倡珍惜地球资源的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需要每个公民自觉参与。要进一步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材、节水产品,摒弃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各方面共同努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珍爱生命,让蓝天更蓝,碧水更清,大地更绿,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1)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梯级开发、链条延伸、高效利用,推进原材料增值循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彻底终结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城乡污染综合治理,促进地质环境和生态修复,加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建设。
(2)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势产业延伸发展,优化发展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创造发展的集聚、集群效应,努力调动各方面科学发展的积极性,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走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不断拓宽发展领域。积极推动技术含量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资源能源消耗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产品体系。打造产业链完整、技术装备先进和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集群。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和综合服务网络。推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培育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节约使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利用资源,尽可能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经济由高投入、高能耗、多排放、低产出的传统方式向低投入、低能耗、再利用、高效益的循环高效方式转变。要加快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提高资源利用。全面推广节能、节水产品,扩大中水回用。推动造纸、钢铁、建材等行业的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机电、轻纺、汽车及包装等行业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企业生产、商品流通和居民消费等各个环节,推广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
[1]徐绍史.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求是,2011(4):23-25.
[2]马传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张国宝.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构筑我国能源供应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09(4):8-11.
F124.5
C
1672-6995(2011)04-0019-02
2011-04-12
马正己(1974-),女(回族),甘肃省临夏市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