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富雄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特点和经验启示
□曹富雄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三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坚持以中国基本国情为根本立论依据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因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统一起来,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统一起来,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统一起来,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统一起来,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
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大众实践的过程,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大众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重新回顾和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特点和经验启示,对于进一步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从而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至关重要。
任何实践都有着自身的理论基础,指导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个宏大的理论体系。首先,就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而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取得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的关系,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其次,就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而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取得的三大理论成果,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阶段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也是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的关系。按照这个逻辑,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总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过程中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基础的统一性特点。
以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理论基础上的统一性特点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统一起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推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凡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党都需要根据大众的需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新的发展。列宁主义就是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人民的具体实践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它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只有突出实践特色,从人民大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使人们在亲身体验中认可和坚信马克思主义,进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成为人民群众实践的科学指南,成为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体作用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如邓小平所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责任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1]P29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总是贯穿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走向,也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和不懈追求。由于多种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曾失去了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可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打开了一条通往现代化的新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所要探索和回答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也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不能偏离的主题。围绕这个理论主题,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化和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统一起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继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成功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需要首先破解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挫折之后,邓小平紧紧抓住这个基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大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江泽民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追求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胡锦涛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世界的巨大变化和我国的深刻变革,顺应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从而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形成了更加系统的认识。总之,如果说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并积累了深刻的经验教训,那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在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统一起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需要解决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早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如何“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2]P831-832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之后,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3]P276江泽民同志深刻分析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对在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在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统一起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后,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必须明确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如果说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那么,为了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邓小平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并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高度关注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并科学谋划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等问题。江泽民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性质、党的执政理念联系起来,明确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总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在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早在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首次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原则。他强调说,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违背了一条基本原则,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因此,必须“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4]P801在毛泽东确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而取得重大进展。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党严重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度陷入曲折。1978年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尤其是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正如江泽民所说,“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5]P9-10如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起步重新开启,那么,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再次吹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号角。也正如江泽民所说,“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5]P9进入新世纪以来,江泽民一再强调,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6]P538从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指导思想上的新突破。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同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党的十七大再次突出解放思想问题,实质上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要求,不断破除那些不适应形势发展、不符合人民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使我们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在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以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理论品质上的相同性特点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统一起来。从以往的历史经验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吸取,对中国国情和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判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对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和新实践,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事求是为准则的。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依靠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突破陈规,才能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从而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从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生机。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灵魂和精髓,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精神。
在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首要的就是要搞清楚基本国情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问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7]P633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曾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3]P312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5]P13胡锦涛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8]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9]P13-14
以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理论基点上的同一性特点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认识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向前推进的。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并科学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过程。毛泽东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出发,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光辉典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也清醒地认识到:“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9]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从当代中国国情和当今时代特征出发,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从而才能成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坚力量。
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P1096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针对党执政以后出现的新情况进一步强调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0]P800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关于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的说法,都是着眼于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江泽民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6]P271胡锦涛也特别强调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11]这些重要论述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共有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一方面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过程,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另一方面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成果,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的整体性。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
[9]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tial Inspiration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CAO Fu-xiong
(School of Marxism,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China)
The sinification of Marxism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has been advancing step by step during the process of sticking to and developing Marxism,Lenism,Maoism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during the process of ceaselessly exploring and answering the“thre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questions”,during the process of pers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route of emancipating the mind and being realistic,during the process of treating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as the radical theoretical foundation,and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garding people orientation and the proper realization,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peopl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nd of all theories.So,the communis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must boost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t the same when sticking to the guideline of the party,pers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route of the party,properly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and realizing the basic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peopl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historical experiences
A8
A
1674-0599(2011)03-0040-06
2011-04-12
曹富雄(1967—),男,甘肃定西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系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批准号:07XKS001)、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思想研究”(批准号:10XJA710001)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朱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