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勋
内外兼修 做好换届工作
□廖国勋
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朝同志对领导干部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学习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我感到地方领导干部作为进退留转的当事人和推动者,既要加强党性修养,在个人职务上能进退自如,又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为换届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平稳推进领导干部的进退留转。
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领导干部的进退留转,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个人的切身利益,更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一场“大考”。平心而论,在对事业的追求中,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挑更重的担子,能有更大的发展平台。但是,受工作需要、班子结构、个人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一次的干部调整使用,都必然会出现个人愿望与组织决定、个人利益与大局需要之间的差异。能不能正确对待个人所必须面对的“进退留转”问题,直接检验自己的党性修养。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名利观,才能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在得失进退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保持良好心态;才能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和所处的地位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利,要清醒认识到,“进”既要靠主观努力、能力素质和业绩,更是组织从事业发展需要的选择,干部每一个前进的脚印都凝聚了组织的大量心血。要心平气和地接受组织和群众的挑选。要把“退”看成是一种自然规律。没有老同志退出来,就没有新同志进得去。今天在职的干部,也是昨天一批老干部退下来后,才进入班子的。没有退,就没有事业的持续发展。所以,当组织上需要个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就要愉快地把接力棒传递到年轻同志手中。“留”是为了保持领导班子稳定和工作连续性。能够留任是事业的需要,是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不能因为没有提拔,就觉得组织亏欠自己,工作消极,意志消沉。把“转”看成是对自己阅历的丰富。千锤百炼方能成钢,每一名领导干部的成长,都要经历多岗位锻炼。换届时,组织上会有计划地通过“转”,把一些干部放到复杂环境中培养锻炼,这对干部既是一种能力锻炼,更是一种党性锤炼。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要经常与吴天祥、杨善洲等先进人物比,与同时期工作的大多数干部比,与所在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比,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平常的心态对待组织的安排,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
营造良好的进退留转环境要突出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事业成败,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铜仁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在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好这次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必须准确、全面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突出重实绩用人的导向,做到“三个大力选拔、三个坚决不用、三个不予重用”:大力选拔懂发展、敢发展、会发展的干部;大力选拔谋大事、干实事、能成事的干部;大力选拔敢创新、善破难、能攻坚的干部。对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社会责任感不佳、廉政不过硬的坚决不用;吹吹拍拍、拉关系、跑门子、到处讨好卖乖、没有过硬本领的坚决不用;不能与同志合作共事、闹不团结的坚决不用。对不敢担当、回避矛盾的不予重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没有苦干实干精神的不予重用;工作业绩平庸、履职效果不佳、工作无创新、实绩不明显的不予重用。通过这次换届,换出朝气蓬勃、努力拼搏、追比进位的好气象,形成“进”的奋发进取,“退”的心态平和,“留”的干劲不减,“转”的愉快上岗的好局面。
营造良好的进退留转环境要强化教育引导。对干部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是确保换届工作顺利实现的关键。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引导干部讲学习、讲纪律、讲政治。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关于换届的政策文件和纪律要求,充分了解这次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准确理解有关政策规定,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为搞好换届班子调整配备筑牢思想基础。
营造良好的进退留转环境要严肃组织纪律。选拔任用干部是严肃的组织行为,严明的纪律是践行党性的重要保证。为了保证换届工作平稳、健康、有序开展,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对这次换届提出了极为严格的纪律要求。要强化领导责任,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责任到人。重点围绕地方领导班子成员、后备干部、考察对象、参加民主推荐人员、“两代表一委员”等关键对象,开展“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宣传教育,开展对近年来查处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形成强大声势,让想搞不正之风的人心存畏惧、违反纪律的人无以遁形。督促各级党委书记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关注班子成员的思想动态,随时提醒,在班子内部统一思想,用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确保进退留转有序进行。
总之,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就是要看淡个人得失,在工作上积极作为;就是要带头反省,带头学习,带头提高个人修养;就是要领导有方,导向正确,措施得力;就是要营造一个好环境,形成好风气。
(作者系中共铜仁地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