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林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科研部,江西南昌 330003)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陈小林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科研部,江西南昌 330003)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党的几代主要领导人都重视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经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都认真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正因为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才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九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科学总结
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1]P372的确,建党90年来党的主要领导人在党的建设的各个历史关头都认真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正因为认真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才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一)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教训,阐述了从政治上建党的基本原则。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我们党的历史,从一九二一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起,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八年了。十八年中,党经历了许多伟大的斗争。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组织,在这些伟大斗争中,锻炼了自己,他们经历过伟大的革命胜利,也经历过严重的革命失败。”[2]P567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总结了建党18年来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从政治上建设党的基本原则。1.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任务。毛泽东明确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的中国共产党”,并豪迈地把这一建党任务称之为“伟大的工程”。2.揭示了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建设的前进与发展。另一方面,党的建设对政治路线的制定与执行起积极作用。这样,就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3.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经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2]P5694.首次提出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原则。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正确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全局中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1944-1945年主持六届七中全会和七大,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在延安整风的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六届七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成果,是在1945年4月20日原则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历史决议》总结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同时,全面详尽地阐述了历次“左”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方面的表现和造成的严重危害,并着重分析了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在总结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经验时,强调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历史决议》的通过,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为七大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的思想条件。
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三)1949年总结民主革命28年的经验,确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国大纲
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毛泽东于1949年6月30日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文章中,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28年的经验,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回答了全国人民极为关心的问题。1.关于新中国的性质。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2]P13692.关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毛泽东认为,必须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必须在互利的条件下做生意,必须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关于战胜敌人的三件武器。毛泽东指出:“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2]P1369
邓小平自1956年党的八大起,就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上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在党的建设的各个历史关头都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一)1956年在党的八大总结建国初期的执政经验,提出共产党要经受执政的考验。
1956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他认为从1949年建国到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的七年,一般说来,我们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我们国家在各方面的进步是很显著的,我们绝大多数党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努力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但是,七年来经验同样告诉我们,“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3]P215邓小平分析这种考验来自六个方面:一是官僚主义,二是主观主义,三是宗派主义,四是命令主义,五是分散主义,六是投机主义。邓小平在八大的这篇讲话,使我们党在建国初期至“文革”前,能较好地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执政的考验,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的各项建设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革”的教训,促使全党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开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结束。但“文革”带来的深重灾难和严重困难局面并没有随之消失,各种问题堆积如山,党面临着十分严峻复杂的形势。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间,党和国家的工作虽然有所前进,但并没有从指导思想上彻底清理“文革”的错误,结果导致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邓小平1977年夏天第三次复出后,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深刻反思“文革”的惨重教训。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这篇讲话是开辟新道路的宣言书。它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制订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还增选出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三)1980-1981年主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进行总结,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同时,也出现了若干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方面,一些同志仍然受“左”倾思想的束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政策表现出某种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社会上极少数人利用党纠正“左”倾错误的机会,散布怀疑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毛泽东思想的言论,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了从根本上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党中央认为,必须正确地认识建国以来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邓小平、胡耀邦的主持下,党中央于1979年11月开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邓小平多次谈过对决议稿的起草和修改的意见。《邓小平文选》收录其中9次谈话的内容。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这个《决议》。《决议》共分八个部分,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1)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他正确的思想加以区别。(2)对建国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并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3)总结和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邓小平主持的《决议》全面系统客观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的经验教训,分清了重大问题的原则是非,统一了人们的思想,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它推进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转折,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1992年南方谈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经验进行总结,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的发展又处在一个紧要关头。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陷入低潮;在国内,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1989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这复杂的国际国内局面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严峻的课题,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向何处去?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期间,多次发表谈话。谈话要点包括七个部分:(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3)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4)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6)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7)要搞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当时,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党和国家处在决定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江泽民始终牢记邓小平的“政治交代”,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1989年9月29日江泽民在建国四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这样总结新中国四十年历史: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2.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自身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制度。3.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国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4.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国家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立足于以上基本结论,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的这些思想,保证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按照明确的思路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也保证了我们党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保证了我们党在苏东剧变的严峻背景下牢牢地坚持领导地位。
199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大会,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周年的主要历史经验概括为11个方面。在这基础上,江泽民同志指出:“二十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P324江泽民同志还指出:“二十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理论。”[4]P324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不仅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且顺利地跨入了新的21世纪。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他从9个方面肯定了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光辉业绩,引申出两个结论和3条基本经验。(1)两个结论。第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第二,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2)三条基本经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江泽民建党80周年的“七一”讲话,系统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指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同时,为开好党的十六大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对1997年十五大以来的5年尤其是1989年以来的13年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他指出: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江泽民同志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以上十条,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十六大通过修改《党章》,正式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十六大政治报告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斗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选举胡锦涛同志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
(一)2003-2004年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验教训,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改革开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尤其是2003年春非典疫情的发生,暴露出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较为薄弱。胡锦涛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5]P483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5]P850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为何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问题的认识,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二)2004年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总结执政55年的经验,提出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找到了党在21世纪建设的着力点
2004年9月16日—1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指出:在半个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其概括为6个“必须”。1.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2.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3.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4.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6.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六条执政经验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主题之下,进一步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在内容上,以阐述共产党执政规律为主线,贯穿和体现了一系列重大原则。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总结执政经验的角度,得出结论提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我们党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并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专门做出一个《决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作全面部署,这就找准了21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着力点,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2005年在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上,总结建党85年来的基本经验,强调要加强先进性建设
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讲话中,对党85年来加强先进性建设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胡锦涛指出:总结我们党85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85年来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2)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3)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4)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5)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些宝贵经验来之不易,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必须十分珍视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四)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上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明确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开创新局面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社会各界对中国改革的性质、功绩、地位、方向等问题议论纷纷。胡锦涛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门单列第二部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对改革开放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胡锦涛将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这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2008年12月,在中共中央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又对这“十个结合”作进一步阐述。胡锦涛同志对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明确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
(五)2009年在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党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提出执政党建设科学化的新思路
2009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60周年大庆,中共如何总结自己的历史,更好地面向未来,举世瞩目。胡锦涛2009年9月主持召开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其中第二部分的标题即是“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将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六个坚持:1.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2.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的路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3.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6.坚持党要管当、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在总结6条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的这些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总之,中共几代主要领导人90年来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认真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正因为认真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确保了党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Scientific Summarization of the CPC’s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Ninety Years
CHEN Xiao-lin
(Department of Research,Party School of the CPC Jiangxi Provincial Committee,Nanchang,Jiangxi 330003,China)
In the ninety-year history of the CPC,the main leader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the party all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summarization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s.The first- generation leading collective,represented by Mao Zedong as the core,carefully summed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the party in the period of democratic revolution;the second - generation leading collective,represented by Deng Xiaoping as the core,carefully summed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the party i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the third-generation leading collective,represented by Jiang Zeming as the core,carefully summed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the party of eighty years;and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represented by Hu Jintao as General Secretary,carefully summed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which helps us boost the great project of party construction and the great undertaking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d by the party.
ninety years;the CPC;historical experiences;scientific summarization
D26
A
1674-0599(2011)03-0012-07
2011-04-15
陈小林(1963—),男,江西新干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科研部主任、教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研究。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06AJD001)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徐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