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治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体育社会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体体育宣传的发展及宣传观的演变
陈 治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文章首先界定了媒体体育宣传的概念,然后围绕中国政治经济、体育事业以及媒体技术的发展这三个历史划分的维度,将改革开放以来媒体体育宣传分为兴起、发展、突破三个阶段;并以奥运宣传报道为例分析了媒体体育宣传实践的主要内容;最后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体体育宣传观的演变,认为其宣传观是沿着“宣传性”、“信息性”到“公共性”的路径发展的。
媒体体育宣传;宣传观;发展;改革开放
Abstract:The author of the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media sport propaganda at first,then divides media sport propaganda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into three stages that are rising,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according to three dimensionality that are Chinese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sport enterprise and med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e author analyses the main contents of media sport propaganda practice taking Olympic propaganda report as example.At last,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a sport propaganda concep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up,and thinks its propaganda concept developed from propaganda-orientation,information-orientation to commonality-orientation.
Key words:media sport propaganda;propaganda ideas;develop;reform and opening-up
媒体体育宣传是指媒体机构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播体育事实以承载的观念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传播活动,它所传播的是宣传者的某种观点或主张,宣传的内容形态以与体育相关的事实为主,目的是影响人们的思想,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
在我国,媒体采用的是宣传和新闻合一体制下的新闻传播模式,媒体既是新闻机构又是宣传机构,体育新闻报道是媒体体育宣传的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其对相关体育新闻事实的选择运用是媒体体育宣传达到其特定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媒体体育宣传起码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媒体体育宣传的管理控制;第二个层次是媒体体育宣传的新闻报道层次。本研究主要聚焦于媒体体育宣传的新闻报道层面。
媒体体育宣传发展演进具有多方向性、多层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历史性的演进过程总伴随着其他方式的演进,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演进的主题,不同的主题又对媒体体育宣传的发展产生影响。明晰改革开放以来媒体体育宣传的历史发展进程,确立媒体体育宣传发展的时间坐标是本研究的基础之一。围绕中国政治经济、体育事业以及媒体技术的发展这三个历史划分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媒体体育宣传可以分为如下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92),媒体体育宣传兴起的阶段,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至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止。第二个阶段(1992-2001),媒体体育宣传发展的阶段,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为起点,至2001年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为止。第三个阶段(2001-现在),媒体体育宣传突破的阶段,这一阶段以2001年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为标志。
2.1.1 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对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背景,胡锦涛同志有过一段精炼的论述。他指出,“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1]。”此时,媒体宣传工作的重心从宣传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到宣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级各类媒体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展开宣传报道,成为折射中国经济建设成就的一面镜子,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1.2 体育事业的发展。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这促使了中国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崛起和腾飞,推动中国的竞技体育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速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在探索中前进,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运动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在奥运会和其它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许海峰获得了中国历史上首枚奥运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11届亚洲运动会。这是中国首次承办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自觉参与其中,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与愉悦。群众体育事业作为一项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健康的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表现为:第一,体育锻炼人口增多,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全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标准人数只有423万人,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0.44%。1996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相应年龄段总人口的31.4%。
2.1.3 媒体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各类媒体迅速普及,走向了大众化的道路。到1989年底,全国已有电视台469座,全国电视机社会拥有量16 593万台,比1978年增长了53.6倍。中国城市电视机普及率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2]。媒体传输技术也快速发展,数字信号传送代替了模拟信号,卫星电子报版代替了报纸样板邮寄,实现了新闻信息电子化的划时代的飞跃。1990年新华社建成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六种多文字新闻处理系统,实现无纸编辑。
2.2.1 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是继续进行改革开放还是走回头路?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解决了此时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要继续“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从国内来说,媒体确立了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媒体经济从此蓬勃兴起。此时原有的分配格局被打破,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形成了新的媒体宣传环境。多种利益关系导致人们对媒体宣传认识各不相同,不同的价值观念交织一起,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舆论氛围。
从外部环境来看,西方媒体拥有先进的媒体技术和传播渠道,在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驱动下,从本国利益和对外战略需要出发,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宣传其民主、人权观念。因此,如何在复杂、多元的新闻来源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去伪存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使之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当中,是媒体舆论导向关注的重要方面。
2.2.2 体育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体育进一步发展。从竞技体育来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在悉尼奥运会上,金牌总数居第三,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1992年市场化性质的职业足球联赛启动。此后,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等项目也先后进行了市场化、职业化改革尝试。“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思路,成为这一时期中国体育改革方向。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极大地改变了旧的群众性体育发展模式,“为健康投资”和“健康方式”等新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群众体育的普及和发展。
2.2.3 媒体技术的发展。“90年代中期,国内多家新闻机构的新闻信息综合处理系统的建设,标志着新闻信息电子化的第二次重大技术革命的到来[3]”。
1994年10月第十四届亚运会在广岛举行,中央电视台派出53人的报道队伍,第一次在国外设置播出制作中心,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技术上的成熟。
1996年,中央电视台派出的前方59人报道队伍采用了卫星双向直播技术报道亚特兰大奥运会,播出总量达602h,居世界第一。199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申请了因特网域名,通过广电总局联入因特网。
2.3.1 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大后,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不平衡的各种矛盾,我们党开始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这一时期,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4]。”
中国正置身于全球化的激流之中,中国的媒体和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对话交流,在比较中反思社会公器与利润最大化的矛盾、市场选择与政府规制的冲突、境外媒体对中国媒体市场的冲击等问题,寻求中国媒体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应变之道。在完善自身功能的同时冷静地思考全球化语境下的媒体宣传,严肃地担起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保证人民群众知情权的信息传播功能和保证人民利益的监督功能更为突出。新闻宣传日益显现出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2.3.2 体育事业的发展。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金牌榜上排名第二,实现了中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新的历史性突破。在2002年实现了在中国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取得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成绩。这说明,中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群众体育工作紧紧抓住“建设好群众身边健身场地,健全群众身边体育组织,举办群众身边经常性体育活动”这三个主要环节,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群众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不断完善,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2.3.3 媒体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媒体体育传播技术进一步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融合。
2001年中央电视台对第9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的转播实现了两个第一:第一次成功实现了虚拟演播室直播体育节目,第一次在大型综合运动会上使用“单边多点”报道方式,从而使转播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
2004年和2008年中央电视台承担了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羽毛球和现代五项等三个项目的国际公用电视信号的制作以及北京奥运会7个比赛项目和武术表演项目的电视国际信号制作任务,中国媒体体育传播技术正式登上国际舞台。
2008年,“央视国际”作为中国大陆奥运会新媒体转播机构,实行了台网联动和网络联盟战略,开设28个主题的直播频道,全程转播28项3 800h的奥运会赛事,并提供视频点播服务。
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竞技体育开始迅猛发展起来,从中国开始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起,中国体育获取了优异的成绩引起了海内外的强烈反响,中国媒体体育宣传也通过奥运的宣传报道,找准了媒体宣传功能与体育特有功能结合的切入点,拉开了媒体大型体育赛事宣传报道的帷幕。
9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深入,我国媒体体育宣传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体育运动项目开始了市场化的尝试,体育新闻报道成为新闻媒体的支柱性报道内容之一,体育记者数量成倍增长。这一时期,媒体体育宣传报道利用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对奥运等大型体育赛事宣传报道手段的突破。
进入新世纪,中国体育不断前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随着北京2008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我国的媒体体育宣传工作围绕奥运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的发展阶段。表现为:第一,体育宣传组织网络和制度初成;第二,加强媒体体育对外宣传,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第三,加强媒体体育对内宣传,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底,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中国竞技体育开始迅猛发展起来。此时媒体体育宣传工作成为促进中国体育事业普及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对外扩大交流的重要手段[5]。
改革开放初,中国各界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掀起了“四化”建设的高潮。这时期中华体育健儿取得的优良成绩,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成为当时鼓舞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一面旗帜,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中国体育健儿的顽强拼搏精神以及其国内外重大赛事优异表现成为体育宣传的中心。媒体体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极大提高,媒体的体育宣传报道不仅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成为我国这一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北京新闻学会进行的调查表明,体育新闻排在国际新闻、时事要闻之后的第三位,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新闻类别之一[6]。
围绕洛杉矶、汉城及巴塞罗那奥运会,媒体体育宣传开始兴起。
1984年第23届夏季奥运会中国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和一项表演赛。这是自1979年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后首次参加的夏奥会,也是改革开放的中国首次在世界综合性体育大赛中亮相。作为整个国家复苏和走上正轨的标志之一,举世瞩目。经过紧张激烈的争夺,中国金牌总数名列第4。
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成绩引起了海内外的强烈反响,得到了高度评价。媒体通过宣传报道我国健儿在奥运会上的胜利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爱国热情,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为改革开放的中国注入了强大的精神活力,激励着各条战线上的人们奋勇前进,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第一次组团参加夏季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牌,它标志着中国体育开始了融入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潮流的征程,成为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的新起点。与此同时中国媒体体育宣传也通过奥运的宣传报道,找准了媒体宣传功能与体育特有功能结合的切入点,拉开了媒体大型体育赛事宣传报道的帷幕。
1988年第24届夏季奥运会中国参加了21个大项的比赛。由于上届未参赛的苏联、民主德国及东欧等体育强国都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因此水平比上届高,竞争也比上届激烈得多。中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只获得5枚金牌。中国体育在奥运征程上小遇挫折。
由于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所取得的好成绩使得中国媒体普遍对中国在此届奥运会上取的好成绩持乐观态度,赛前媒体体育宣传定位过高,某种程度上给运动员带来了想赢怕输的精神包袱,奥运会期间,中国媒体根据赛事的变化迅速调整宣传报道策略,如《中国体育报》发稿量最多每天达三个版面,约25 000字,分析失利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使国人清醒地看到了与世界体育强国之间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增强了继续深化体育改革的信心。
1992年第25届夏季奥运会中国参加20个大项的角逐,共获奖牌54枚,其中金牌16枚的好成绩。这表明,这一时期中国体育界实施奥运战略,缩短战线、突出重点、调整项目布局已见成效。
中国媒体也通过宣传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的优异表现,展现了改革开放的良好风貌。例如,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建立后方演播室来重新包装节目,此次奥运会报道连续播出90h的记录,总共播出250h,创造了当时的历史记录。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深入,我国媒体体育宣传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体育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开始了市场化的尝试,这些项目的国内联赛以及国外的品牌赛事如NBA、意甲等,成为各类媒体体育报道的日常性主要内容,体育新闻报道成为新闻媒体的支柱性报道内容之一,体育记者的数量成倍增长。
与此同时,人们参与体育的意识不断增强,体育宣传工作开始围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同步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展开。1995年6月,《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先后出台。同年8月29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这一阶段,围绕亚特兰大、悉尼奥运会媒体体育宣传报道取得进一步发展。
1996年第26届夏季奥运会中国参加了22个大项的比赛,共获得奖牌50枚,其中金牌16枚的优异成绩,显示出我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和水平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媒体宣传方面,中央电视台派出的前方59人报道队伍采用了卫星双向直播技术报道亚特兰大奥运会,体育频道实现日夜不间断播出,播出总量达602h,居世界第一[7]。《中国体育报》在奥运会期间继续推行“奥运特刊”,对国外代表团和运动员的报道也更为丰富。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租用国际直拨电话以及手持电话报道比赛,实现和现场比赛同步播出,使广播宣传在时效上发挥到了极致。
2000年第27届夏季奥运会中国参加25个大项,共获金牌28枚,金牌总数名列第三位,标志着中国进入奥运会金牌第一集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本届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态势进一步显现,优势项目巩固并有所扩大。
在这届奥运会上,媒体体育宣传报道利用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宣传报道手段的突破。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的收视率最高时达到13.47%,占有率高达20.50%。《中国体育报》和中国体育在线网站密切合作,新闻报道在网上及时推出。另外,新浪网成为了中国代表团唯一的网络合作伙伴,其设立了奥运会专题网站,并创造了24h1 070万浏览量的纪录,新浪网奥运报道5秒钟佳讯传国人的理念,使网络体育报道的“即时”取代了传统媒介的“及时”。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雅典奥运征程与北京奥运梦想的实现,媒体体育宣传取得突破。
第28届夏季奥运会中国获得了金牌32枚和奖牌63枚的优异成绩。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金牌数达到32枚,居金牌榜第二位。这标志着中国体育不断前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本届奥运会上,一些基础项目和落后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令世界刮目相看。如刘翔获得男子110m栏金牌;邢慧娜万米夺金等等。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于在北京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全部28个大项的比赛,实现了全面突破、全面超越。第一,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51枚金牌列金牌榜第一。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辉煌;第二,获奖项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这反映出中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第三,年轻选手正在逐渐成长为中国竞技体育的生力军,显示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北京2008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我国的媒体体育宣传工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的突破阶段。表现为:
第一,体育宣传组织网络和制度初成。
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后,围绕奥运会和其他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我国媒体体育宣传工作也形成有效的运转机制,各地宣传部门、体育部门、媒体单位相互配合,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机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媒体体育宣传工作体系。
2005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下发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体育宣传工作规划》、《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及赛时体育宣传管理机制》,指导体育系统做好中国体育代表团备战和参赛的新闻宣传工作。体育宣传部门建立并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通气会制度、新闻宣传工作审核制度、宣传工作考核制度及接受媒体采访、新闻宣传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新闻宣传和媒体服务工作,确保舆论平稳,导向正确。
体育宣传网络和制度的形成使得媒体体育宣传报道的整体性、协调性、规范性得到加强,形成了“统一指挥、内外联动、组织有序、紧密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了奥运宣传舆论导向正确。
第二,加强媒体体育对外宣传,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中国媒体围绕奥运展开了浓墨重彩的报道,展现了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展现了中华儿女盼奥运、办奥运的高度热情,展现了中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精神,利用奥运报道的平台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2008年奥运会期间,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新媒体集中报道奥运会,形成集群效应,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好评。比如中央电视台承担了北京奥运会7个赛事项目的电视国家公用信号的制作,提升了中国媒体的国家影响力,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三,加强媒体体育对内宣传,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广泛开展,以非竞技体育为特点的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各地方体育部门组织媒体对上述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宣传报道,营造了浓郁的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氛围,创造了良好的“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社会氛围。
改革开放带来了以新闻为本位的媒体宣传观的启蒙。思想的开放使媒体打破思想的禁锢,敞开胸怀,宽容地看待世界,眼界更加开阔。媒体揭开长期束缚在身上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新闻宣传观二元对立的绳索,突破专制与教条的封锁,开启了以新闻为本位的媒体宣传观的启蒙。媒体的功能从过去的“阶级斗争的工具”转向了“向大众传播信息”。
其主要表现是:其一,复活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从回避现实矛盾转向面对现实矛盾;其二,宣传的主要内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凸显了新闻的信息功能,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要;其三,从灌输式宣传发展到讨论式宣传,尊重受众发表不同意见,重建了新闻宣传的理性精神。
进入九十年代后,媒体体育宣传进入发展阶段,其宣传观在市场化条件下转向大众传播学。媒体属性二重性的确立,使得整个中国媒体活跃起来,媒体竞争,媒体经营等问题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人们意识到,媒体的市场竞争就是特色的竞争。只有在多样性的原则下,才能形成媒体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因此,办出特色是使媒体结构趋向合理的重要条件。单波指出,“报纸的产业化应立足于信息产业化”,“报刊经营者要懂得资本资产的运营。报业集团的发展不仅是靠自身滚动发展,还应靠资本兼并,把别人的‘肉’长在自己的身上[8]”。
这一时期,视野相对单一,局限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学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人们把目光转向大众传播学,在多媒体竞争中把握媒体结构的变化,在传播过程中观察媒体功能的多元化表现,聚焦受众问题和传播效果问题以寻求对媒体市场的控制,进而实现媒体经营的创新[9]。同时,人们的视野也从新闻自由扩展至传播权、信息自由;从媒介竞争扩展至新技术条件下的媒体融合;从单向传播扩展至多向、互动式传播。
进入新世纪,媒体体育宣传实现突破,其宣传观实现了全球化语境下公共性发展。“全球化”成为新世纪中国媒体的一种认识框架和背景,“机遇和挑战”成为其既定话语结构,表现出“全球化——媒介集团——扩展——文化帝国主义——机遇和挑战”的基本逻辑思维走势[10]。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全球化的双重效应,即全球化在消灭民族的狭隘性的同时把一切文明资本主义化,威胁着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在促进人的普遍流动和发展人的能力的同时使人成为市场体系的附属物,市场的价值决定着人的知识、尊严、良心的价值,以致交往和文化的世界化反而剥夺了人的人格自由。这种双重性的认知规定了“机遇和挑战”的话语结构。另一方面,一种忧患意识,对中国媒体未来的发展不确定的认识,左右了人们有关机遇和挑战的判断。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由传统的“私德社会”向现代的“公德社会”、由传统的“百姓社会”向现代的“公民社会”的转变,与这种转型相适应的是媒体宣传话语由“宣传性”、“信息性”过渡到“公共性”。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是媒体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走进”百姓生活发展到走进公共空间,这种公共空间是对百姓生活的提升和超越,目的在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提倡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媒体理应在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扩大群众基础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胡锦涛.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J].求是,2008(1).
[2] 中国年鉴1990[M].北京:中国年鉴出版社,1991:487.
[3] 李鹏翔.新闻信息电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报刊月报,1999(1).
[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湖南日报,2006-10-19.
[5]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6] 马信德.体育新闻ABC[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119.
[7] 柯惠新.媒介与奥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88.
[8] 单波.二十世纪中国新闻学和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9] 李良荣,李晓林.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J].新闻大学,1998.
[10] 黄旦.全球化:中国新闻传播学者的理解与构想——转型期中国媒介研究扫描[J].新闻记者,2002(11).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Sport Propaganda and the Change of its Idea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CHEN Zh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G80-05
A
1004-3624(2011)02-0017-05
2011-01-06
陈 治(1977-),男,湖南新化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