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编辑部
在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召开的2011年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和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突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建设,创新机制、优先发展,瞄准前沿、强化支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开创我国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新局面。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国过去十年基础研究工作取得的重要成绩和珍贵经验,深刻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基础研究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着力谋划了“十二五”基础研究发展思路,对于加强我国基础研究,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对基础研究给予极大关注和支持。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以深入的基础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发展的后劲。”他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奋斗,我国基础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大踏步向世界先进水平赶超。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具备了少数几个科技大国才有的基础科学研究力量,形成了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在内的科技力量布局,建设了一批先进的国家骨干研究基地,聚集和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基础研究重大成果,极大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科学领域的地位。我国的基础研究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基础研究的巨大进步,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基础支撑和前瞻引领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进入空前活跃的创新时代,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其突出的表现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学科分化与交叉融合不断深入,科学前沿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基础研究在推动新科技革命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基础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不断向纵深发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趋于模糊,成果转化的周期明显缩短,基础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互动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围绕科学前沿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当今全球科技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科技竞争的关口已经前移到基础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谁的基础研究走在前列,谁就能占领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二是当今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保护、人口健康、疾病防控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基础研究开辟新方向、探索新路径的任务更加艰巨;三是国际高端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应当紧紧抓住未来新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积极应对这三大挑战,增强发展基础研究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捕捉科学突破的先机,使我国基础研究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加强基础研究,就要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做好基础研究规划布局。要通过战略研究,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发展方向、区域发展需求,选择若干重点科学前沿领域,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强化支持,并积极推动基础研究与高技术融合,加快产业化。
加强基础研究,就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的顶层设计和工作衔接,形成对不同类型和阶段重要研究工作的协同支持格局,推动基础研究健康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就要加快培养造就创新人才。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抓住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
加强基础研究,就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完善和创新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诚信制度,建设诚信文化,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人文环境。
加强基础研究,就要加强统筹协调,动员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基础研究。要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在整个科技工作中的地位,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形成中央、地方合作支持基础科学的新机制。
加强基础研究,就要扩大开放交流,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提升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的实效和水平,为基础研究的发展营造良好国际学术环境,构建有效合作平台,提高我国在世界科技舞台的地位。
持续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鉴于基础研究在推动新科技革命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研究的需求愈加旺盛,尤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科技超前部署和引领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作用,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以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带动科技、经济实力的新提升,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创新动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