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悖论分析

2011-02-18 05:48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3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学术概念

樊 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

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悖论分析

樊 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

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11期刊出的 《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文论点鲜明,论据丰富,其中论及的科技金融概念、政策价值、权责归属与实践总结等内容均体现出较强的研究力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在全文的整体论述中更多强调了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表露出的各种现象,对造成这些现象根本原因并没有做相应的讨论。在“理论的苍白”影响科技金融实践发展的问题上未能给出有针对性的分析,对专著的学术价值肯定不足,本文就此发表观点。

1 科技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悖论

科技金融作为学科交叉整合形成的新生事物,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实践活动领域中衍生出了新的理论体系,现已具备发展成为新兴学科的基本条件。曾经存在“理论研究的苍白”这一现象不假,究其原因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已有的科技金融知识积累尚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知识积累不足的原因则在于实践活动自身的发散特点造成活动范围不固定,广度有余而深度不够。科技金融是经由实践活动衍生而成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有赖于实践活动的推广,其发展特点是实践对理论的推演,而并非理论对实践的控制,实践是动因,理论为实践基础上的归纳发展,这既是科技金融学科本身存在的理论与实践悖论,又是科技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

考察科技金融理论的源起,其形成与发展始终未能脱离金融活动实践的主导。我国的科技金融实践活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出现,是以首批科技贷款的发放为代表,而科技金融的提法在90年代才得以表述,形成组织机构之后经过报道出现在学术期刊上为广大学者所见。可以确定,科技金融是一门从实践活动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学问,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其理论发展过程不可能独立于实践活动的拓展与推进的前提而存在。《思考》中提及的“理论研究的苍白在相当程度已影响了科技金融实践的发展”似乎证据不足,理论欠缺并不会直接造成科技金融实践发展的停滞,反而应当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反馈对模式转换与政策调整的需求,在实践方法和制度规范的层面反复进行调试。不断总结归纳科技金融理论研究必需的实践活动依据,有利于促进案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逐步形成理论体系。强调理论不足却忽视了科技金融内在的实践特性对自身发展所起的先导作用,更有可能使科技金融的发展偏离其固有的规律,违背自身规律的外在干预通常会阻滞事物的发展,对科技金融实践与理论的进步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回顾科技金融的发展历程,近20年来,在没有科学完整的概念体系对科技金融加以定义的情况下,科技金融实践确实并未停止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反而以实践行为的丰富不断拓展理论研究的范畴,并在与理论的正负反馈中逐步加以学术规范,经过长期积累才得以初步形成了有关科技金融的概念界定及概述阶段性发展成果的理论体系。以2009年底出版的专著为代表的科技金融理论体系将对实践活动的概括整合作为主体,概述了科技金融机制的主要作用,定义的内容已基本剔除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两个含糊的概念,以实体为框架,突出了实践活动对理论研究的指导和规范效力。可见,“理论研究的苍白”并未制约科技金融实践的发展,积极主动的以科学方法拓展科技金融实践活动的范围,完善实践行为的规范机制,反而能够更高效的积累理论发展所需,促进理论体系建设。

2 对《科技金融》专著的学术价值肯定不足

检索文献可知,直至2009年底以前,国内致力于科技金融研究的学术论文不多,基本属于发散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主体不甚明确。由于学术研究与创作力度的欠缺,很长一段时期内,普遍可见的科技金融文献仅以期刊中的通讯报导为主,这一现状直接导致国内众多科技政策领域内的学者对其了解不足,长期对科技金融概念的科学性持有怀疑态度,学术研究参与度低,不利于科技金融的发展。

在概念分析方面的研究则主要基于对科技金融提法本身具有的创新内涵进行演绎,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视为直观意义上的科技金融创新构成要素。事实上,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两个概念本身即是泛化的,其自身的概念范畴尚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二者的交叉领域也可谓纷繁复杂,并不唯一产生科技金融的机制创新,所以通过这两个创新概念去界定科技金融的创新范畴必然论据不足,既缺乏指向性,又难以适应学术规范的要求。因缺乏专业著作对科技金融概念进行系统研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在科技金融概念界定与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始终留有空白。

转折点出现在2009年底,以《科技金融》这部专著的出版为代表,科技金融学术研究领域内的“理论研究的苍白”自此得到缓解。由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科技金融》以探讨科技金融理论的发展演进与实践活动的组织规范为主,首次给出了完整的科技金融概念界定,对学科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书中对于科技金融体系的介绍也基本囊括了现有科技金融体系范围内的理论模式架构与实践活动内容,在现阶段属于较系统论述科技金融的专业著作,是系统研究科技金融实践及理论的重要文献,也是科技金融理论科学性的间接体现。

《思考》一文中引用的科技金融定义即出于《科技金融》这部专著,但是其中“非常宽泛的定义”一说似乎有失偏颇,而“理论研究的苍白”提法显然忽略了专著中初次系统论述科技金融概念范畴及理论体系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作为以实践性为主导的学科,科技金融的概念范畴必然无法脱离对实践活动的总结概括,在内容中全面描述科技金融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是被学术规范允许的。科技金融概念的浓缩提炼需要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推演中逐步完成,是随政策与模式的变化不断进行动态调整的长期活动,在现阶段,不足20年的发展积淀无力推动这一目标迅速实现。《科技金融》中的概念确实存在科技与金融互为内生、外生变量的问题,但不能因此忽视其贡献所在,专著的出版直观地实现了科技金融从实践到理论的突破,使科技金融理论研究自此进入有章可循的新阶段,其学术价值理应得到肯定。

科技金融理论发展的学术环境中,严谨的科研风气必不可少,同时也须重视任何理论在形成与发展起步阶段所共有的问题,即理论研究必将长期处于发散状态,难于形成定论,因此包容的学术氛围对科技金融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制衡双重因素的作用力也是推动科技金融理论研究发展需要探讨的前提问题。适应学术规范的论文数量与质量对研究方向的主体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科技金融理论研究范围内的优质学术著作越多,可供参考与讨论的实际资料就越丰富,能够籍以发表见解的空间也越为广阔,对理论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也更加充分,理论体系发展成熟的机率也就越高。

在这一方面,《思考》与《科技金融》同属于符合学术规范的科技金融理论著作,均具备很强的参考价值。《思考》一文探讨了科技金融发展中若干关键方面,提出与解决了科技金融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重要问题,增进了理论的科学性,其成效应该得到肯定。而《科技金融》则主要致力于对科技金融理论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概括及深度研究,通过对科技金融实践活动的总结及理论研究的推演,在系统研究方面有显著贡献,同样需要学界对其加以公正的审视并给予积极的评判。无论如何,一部合乎学术规范的科技金融专著使自成系统的科技金融理论体系得以初步建立,为更多的学者了解科技金融,参与发现、讨论问题,研究、探寻解决方案提供了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 胡琼静)

2010-12-15

樊星(1981-),女,山西忻州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管理。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学术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幾樣概念店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